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奉旨摸鱼,天下无敌 > 第72章 宋江救下 武松 二人各奔前程
换源:


       只见这两个大汉叉手道:“师父听禀:兄弟今日和邻庄三四个相识的,去前面小路边店里喝三杯酒,没想到这个贼行者过来找事,把兄弟痛打了一顿,又提来丢在水里,头和脸都磕破了,差点冻死,幸亏被相识的救了回来。回家换了衣服,带了人再去找他,那家伙把我酒肉都吃了,又大醉,倒在门前溪里,因此,捉拿在这里细细的拷打。看起这贼头陀来也不像是出家人,——脸上现在刺着两个‘金印’,这贼却把头发披下来遮住了。——肯定是个避罪在逃的囚徒。先问出那家伙的根底,再押送官府理论!”

这个被打伤的大汉道:“问他做什么!这秃贼打得我一身伤损,不花一两个月休息不好,不如把这秃贼一顿打死了,再一把火烧了他,才能给我消得这口恨气!”说完,拿起藤条,准备又打。

宋清:这两兄弟也不像什么好人。

只见出来的那人说道:“贤弟,先别打,等我看他一看。这人也像是一个好汉。”

此时武行者心中略有些醒了,知道外面的情况,只是把眼睛闭了,由他打,只是不做声。那个先去背上看了杖疮,就道:“奇怪!这模样应该是决断没多久的疤痕。”转过面前,就用手把武松头发揪起来,定睛看了,叫道:“这个不是我兄弟武二郎?”

武行者方才闪开双眼,看了那人道:“你不是我哥哥?”

那人喝道:“快给我解下来!这是我的兄弟!”

那穿鹅黄袄子的和被打的都大吃一惊;连忙问道:“这个行者怎么又是师父的兄弟?”

那人就道:“他就是我时常和你们说的那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我也不知他现在为什么做了行者。”

那弟兄两个听了,慌忙解下武松来,赶紧找几件干衣服给他穿了,扶进草堂里去。武松就要下拜,那个人惊喜相半,扶住武松,道:“兄弟酒还没醒,先坐一坐再说话。”

武松见了那人,欢喜上来,酒早醒了五分,找些热水洗漱了,吃些醒酒之物,就来拜了那人,相叙旧话。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宋清的老熟人,郓城县人氏,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武行者道:“一直以为哥哥在柴大官人庄上。又为什么来在这里?兄弟莫非是和哥哥在梦中相会吗?”

宋江道:“我自从和你在柴大官人庄上分别之后,又在那里住了半年。不知家中如何,恐父亲担忧,就先安排兄弟宋清回去。后来收到家中书信说道:‘官司一事幸亏有朱、雷二都头帮忙,家里的人已经没事了,只是要缉捕正身。因此,已经发了个海捕文书到处追捕。’这事慢慢的就淡了。又有这里的孔太公屡次派人去庄上问信,后来听说宋清回家,说宋江在柴大官人的庄上,因此特地派人直接去柴大官人庄上请我到这里。这里就是白虎山,这庄就是孔太公庄上。刚才和兄弟打架的就是孔太公的小儿子,因为他性急,喜欢和人打架,到处叫他‘独火星’孔亮。这个穿鹅黄袄子的,就是孔太公大儿子,大家都叫他‘毛头星’孔明。因他两个喜欢学习枪棒,又是我点拨他一些,因此叫我做师父。我在这里住半年了,现在正想上清风寨走一趟,这两天就打算起身。我在柴大官人庄上的时候,就听见有人传说兄弟在景阳冈上打了大虫;又听说你在阳谷县做了都头;又听说斗杀了西门庆。往后就不知道你发配到何处去。兄弟为什么做了行者?”

宋清:你确定,你可以给人家当师父?

武松答道:“小弟自从在柴大官人庄上别了哥哥,去到了景阳冈上打了大虫,送去阳谷县,知县就提拔我做了都头。后因嫂嫂不仁,与西门庆通奸,毒死了我先兄武大,被武松把两个都杀了,自首告到本县,转申到东平府。后来得到陈府尹一力救济,断配孟州。”到了十字坡,怎么遇见张青、孙二娘;到了孟州;怎么会施恩,怎么打了蒋门神,如何杀了张都监家一十五口,又逃在张青家,母夜叉孙二娘教他做了头陀行者的缘故;过蜈蚣岭,试刀杀了王道人;到村店喝酒,醉打了孔兄:把自家的事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告诉了宋江一遍。

孔明孔亮两个听了大惊,扑翻身就拜。武松慌忙答礼道:“刚才甚是冲撞,勿怪,勿怪。”

孔明、孔亮道:“我弟兄两个‘有眼不识泰山’!万望恕罪!”

武行者道:“既然二位看得起武松,就请给我烘焙度牒书信和行李衣服;千万不要弄丢了那两把戒刀、这串数珠。”

孔明道:“这个不须大哥挂心。小弟已经安排人收拾去了,保证收拾端正拜还。”武行者拜谢了。宋江请出孔太公,大家见了面。孔太公安排酒席接待,不在话下。

当晚宋江邀武松同榻,叙说这一年有余的事情,宋江心里高兴。武松第二天天亮起来,洗漱完,来到中堂,一起吃饭。孔明就在那里相陪。孔亮也忍着疼痛,出来接待。孔太公就叫杀羊宰猪,安排筵宴。当天,村中有几家街坊亲戚都来谒拜。又有几个门下人,也来拜见。宋江见了大喜。

宋清:能空手打虎的人,果然受人尊敬,到处都有人拜

当天宴席散了,宋江问武松道:“二哥现在准备去哪里安身?”

武松道:“昨夜已经对哥哥说了,菜园子张青写信给我,让兄弟去二龙山宝珠寺‘花和尚’鲁智深那里入伙,他也随后就上山去。”

宋江道:“也好。我不瞒你说,我家最近有信来,说清风寨的知寨‘小李广’花荣,他知道我杀了阎婆惜,经常寄信来给我,让我千万要去寨里住几天。这里又离清风寨不远,我这两天正准备起身去,因为天气阴晴不定,没有起程。这段时间要去哪里走一趟,不如和你一起去,如何?”

宋清:也好,就是“不非常好”,我哥准备觉醒天赋,拐跑武松?

武松道:“哥哥带兄弟去那里住的话,怕是不好安排,而且武松犯下的罪非常重,遇到大赦也不会减罪,因此下定决心,一定要去二龙山落草避难。而且我又做了头陀,难以和哥哥一起去,路上被人怀疑,要是有些纰漏,一定会连累了哥哥。——就算是哥哥和兄弟同死同生,连累了花知寨也不好。就让兄弟投奔二龙山去了吧。天可怜见,他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再来寻访哥哥也不迟。”

宋清:武松你还想着招安呢。

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要是决定去了,不敢苦劝,你就多陪我住几天再去。”

从此,两人就住在孔太公庄上。一住住了十多天,宋江和武松要走,孔太公父子哪里肯放,又留了三五天,宋江坚决要走,孔太公只得安排宴席送行。招待一了天,第二天,拿出新做的一套行者衣服,黑布直裰,还有带来的度牒、书信、戒箍、数珠、戒刀、金银之类还给武松;又各送白银五十两,作为路费。宋江推辞不要,孔太公父子只顾拿来拴在包裹里。宋江整顿了衣服兵器,武松照旧穿了行者的衣裳,带上铁戒箍,挂了人顶骨数珠,挎了两口戒刀,收拾了包裹,拴在腰里。宋江提了朴刀,悬口腰刀,带上毡笠,辞别了孔太公。孔明、孔亮叫庄客背了行李,弟兄二人一直送了二十余里路,拜辞了宋江、武行者两个。宋江自把包裹背了,说道:“不用庄客远送我,我自己和武兄弟去。”孔明、孔亮告别,自己和庄客回家去了。

宋江和武松两个在路上走着,一路说些闲话,走到晚上,歇了一宿,第二天早上起来,吃了饭又出发。饭后两人又走了四五十里,来到一个市镇上,地名叫做“瑞龙镇”,是个三岔路口。宋江借问那里的人道:“小人们想要去二龙山、清风镇上,不知从哪条路去?”

那镇上人答道:“这两个地方就不是一条路去了:这里要往二龙山去,就要往西走;如果要往清风镇去,那就必须往东走,过了清风山就是。”

宋江听了,就道:“兄弟,我和你今日分手,就这里喝三杯相别。”

武行者道:“我送哥哥一程了再回来。”

宋江道:“无须如此;自古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兄弟,你只管自己前程万里,早点到了那里。入伙之后,戒点酒性。如果遇到朝廷招安,你就可以撺掇鲁智深投降了,日后有机会去边境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己百无一能,虽有忠心,可惜没有进步的机会。兄弟,你如此英雄,一定能做得了大事业,可以记在心上。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相见。”

宋清:你们两个,人还没到,就惦记鲁智深的产业了。

武行者听了,又在酒店里喝了几杯,算了酒钱。二人出了店,走到市镇梢头的三岔路口,武行者下了四拜。宋江洒泪,不忍分别,又吩咐武松道:“兄弟,别忘了我的话:戒点酒性。保重!保重!”武行者自己往西去了。就这样,武行者自己去二龙山找鲁智深、杨志入伙了,不在话下。

武松走了之后,宋清收到提示:奖励金刚不坏神功(1层),顿时觉得自己的身体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修炼的铁布衫和金钟罩只能做到“强化”,金刚不坏神功做到的却是“进化”,不只是防御和力量,包括精神在内都得到了提高,果然是好东西!这时宋江的头像开始闪烁,宋清突然觉得自己对这个水浒男一号缺乏关注,而且还是原身的亲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