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别惹我傻柱! > 第16章 这哪是相亲?分明是青年代表联谊!
换源:


       周末,市文化宫公园。

初夏的风带着一丝暖意,拂过公园里精心修剪过的花坛。

何雨柱和文丽的第一次见面,被轧钢厂工会的刘领导和市教育工会的张干事,别出心裁地包装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轧钢厂与市教育系统青年代表先进事迹交流联谊会”。

这个名头,听上去冠冕堂皇,既符合了那个年代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巧妙地化解了传统相亲一对一的局促与尴尬。

这给了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一个机会,一个在更广阔、更自然的舞台上,不动声色地互相观察和了解的机会。

联谊会的主场设在公园中心的露天广场上,临时搭建的领导台上方,红色的横幅迎风招展,上面的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台下,一排排长条木凳坐满了来自两个系统的年轻人。

彩旗飘扬,人声鼎沸,气氛比想象中还要热烈。

文丽和几个相熟的年轻女老师被安排在前几排。

她今天特意穿了一件新做的淡蓝色连衣裙,这种素雅的颜色最能衬托她知识女性的气质。两条乌黑油亮的麻花辫,精心梳理过,安静地垂在胸前,辫梢系着同色的发带。

她文静地坐着,秀美的脸庞上带着一丝矜持的微笑,却依然无法阻挡周围那些来自轧钢厂的男青年们,投来的一道道或大胆或羞怯的目光。

她没有理会那些视线。

她的目光,正不动声色地在人群中逡巡,试图从那些穿着工装、皮肤黝黑的男青年中,找出一个名叫“何雨柱”的身影。

一个厨子。

一个被刘领导和王校长夸上了天的“技术标兵”。

文丽的心里,对这个称号其实是存着几分不以为然的。

厨子能有什么技术?颠勺?还是切菜?

她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个模糊的形象:身材敦实,套着一件油迹斑斑的白褂子,脸上总是泛着被油烟熏出来的红光,说话粗声大气,不苟言笑,像极了她家附近国营饭店里那个总是板着脸的老师傅。

一想到未来可能要和这样一个人生活在一起,文丽的心里就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抗拒。

她是一个老师,一个读过书、向往精神世界的知识分子。

而对方,只是一个整天和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打交道的伙夫。

这中间,隔着的恐怕不是一条河,而是一片海。

就在她胡思乱想之际,领导台上的主持人拿着铁皮话筒,用一种激昂高亢的语调,大声宣布。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是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浪潮中,贡献我们青年人最大的光和热!”

一阵公式化的开场白后,主持人的声音陡然拔高。

“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红星轧钢厂的青年技术标兵,全国劳动模范候选人,何雨柱同志,上台分享他的先进事迹!”

何雨柱?

文丽的心神瞬间被这三个字攫住。

她抬起头,视线牢牢锁定了领导台。

掌声如雷。

在数百道目光的注视下,一个身影从人群中站起,迈开长腿,朝着领导台走去。

不是想象中的敦实矮胖。

而是一个身材挺拔、肩膀宽阔的青年。

他穿着一身崭新的蓝色工装,那是最寻常的工人制服,可穿在他身上,却被那宽阔的骨架撑得笔挺,没有丝毫的邋遢感。

他走得很稳,每一步都像是用尺子量过,带着一种军人般的沉稳和自信。

随着他一步步走上领导台,他的面容也清晰地映入文丽的眼帘。

不算英俊,至少不是画报上那种奶油小生的模样。

他的脸部轮廓分明,下颌线坚毅,鼻梁高挺,嘴唇微抿,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干练。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双眼睛。

明亮,深邃,像两汪沉静的深潭,却又在扫视全场时,闪烁着洞悉一切的神采。

他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油烟气,反而充满了阳光洗涤过的清爽和一种源于骨子里的强大气场。

文丽的心脏,猛地一停。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她的心口重重地擂了一拳,让她一瞬间有些喘不过气。

这……

这就是那个厨子?

这和她想象中那个满身油污、粗犷油腻的形象,简直是天壤之别,判若两人!

何雨柱已经走到了领导台中央,站在了那个简陋的话筒前。

他没有立刻开口,只是目光沉静地扫视全场,从左到右,缓缓掠过每一张年轻的面孔。

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紧张或者局促。

他甚至没有拿讲稿。

在那个发言必须照本宣科的年代,这本身就是一种惊人的自信。

短暂的静默后,他开口了。

一种洪亮、清晰,又带着奇特磁性的声音,通过话筒传遍了整个广场。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我叫何雨柱,是红星轧钢厂食堂的一名厨师。”

他没有谈论那些高高在上的理想,也没有空洞地喊一句口号。

他的开场白,简单直接,却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有人觉得,我们厨子,就是个伙夫,一个伺候人吃饭的,整天围着锅台转,没什么技术含量,更谈不上什么先进。”

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自嘲,却让台下许多来自一线的工人们,都感同身受地笑了起来。

“但我不这么认为。”

何雨柱的声音沉了下来,充满了力量。

“我从我自己的工作讲起。我们轧钢厂有几千名工人,他们是奋战在国家钢铁生产第一线的战士。我的工作,就是保证这几千名战士,每天都能吃上一口热乎、踏实、有营养的饭菜。”

“这听起来简单,但背后是什么?是每天凌晨四点就要开始的准备工作,是上千斤蔬菜的清洗和处理,是如何在有限的供应指标下,通过精打细算,让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油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变着花样地为工人们提供更营养、更可口的饭菜。”

他没有讲大道理,他讲的是数字,是细节,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听懂的日常。

“我把红烧肉里的肥肉和瘦肉分开处理,肥肉炼油,油渣做成馅饼,能多打出三百份菜。我把菜根、菜叶做成腌菜和汤,让工人们在冬天也能补充维生素。我研究火候,改进流程,让出餐速度提高百分之二十,让每一个轮班下来的工人兄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吃上饭。”

“这些,就是我的技术。”

他的声音越来越激昂,那股强大的自信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所以,当有人觉得我们厨子没什么价值的时候,我想说,能让几千名为了国家炼钢的工人兄弟们,吃饱吃好,让他们有力气去为国家炼出更多的钢铁,这就是我们技术工人的价值!这就是我们炊事员的先进性!”

“我们的岗位很平凡,但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却无比光荣!”

话音落下,整个广场寂静了一瞬。

随即,排山倒海的掌声,轰然炸响!

经久不息。

那掌声是真诚的,是发自肺腑的。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工人还是老师,都被他话语中那份朴实无华却又掷地有声的力量,深深地打动了。

他没有将自己摆在服务者的卑微位置上,而是将一个平凡的炊事员工作,堂堂正正地提升到了为国家工业建设保驾护航的高度。

这是一种何等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文丽坐在那里,整个人都怔住了。

她的一双美目中,异彩连连,一瞬不瞬地盯着台上那个身影。

那个自信满满、口若悬河,仿佛全身都在发光的男人。

她的内心,正经历着一场剧烈的冲击。

她原以为,自己和一个厨子之间,会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文化鸿沟,他们会是两个世界的人。

可现在她发现,错了。

大错特错。

对方的思想高度、语言魅力和宏大格局,甚至远远超过了她身边那些自诩为知识分子的同事和朋友。

这一刻,在她心中盘踞了许久的,对何雨柱“厨子”身份的刻板印象和那点可笑的优越感,被彻底击碎,灰飞烟灭。

她的心中,第一次对这个名叫何雨柱的男人,产生了强烈到无法抑制的好奇。

以及,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好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