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战地记者靠韭菜盒子干停世界大战 > 第31章:跨战区的“食材运输线”
换源:


       铅笔还插在地图上的第四条虚线尽头,笔尖压出的凹痕像一道未愈合的伤口。周卫国没动,盯着那条线看了三秒,转身抓起对讲机:“玛露霞,启动‘长线计划’,现在。”

对讲机那头沉默了不到两秒,回话干脆利落:“收到。加密频道已切,分支联络开始。”

操作台上的终端陆续亮起红点,中国华东、德国法兰克福、法国里昂——三个坐标同时闪烁。

周卫国走到主控屏前,手指划过屏幕,调出全球食材库存清单。

华东区冻干蔬菜存量够撑七天,面粉储备充足;法兰克福站反馈,十二家华人餐馆愿意连夜蒸制主食,冷鲜打包;里昂那边更干脆,战备冷链车早就备着,只等一声令下。

“告诉他们,”周卫国对着麦克风说,“不是军供,是家常饭。要热的,要快的,要像刚出锅的。”

玛露霞站在另一台终端前,十指翻飞:“华东货四小时后运抵边境仓库;法兰克福第一批熟食明早六点起飞;里昂车队今晚十点出发,经西乌路径转。”

“检修道那边呢?”周卫国问。

“瓦西里刚回,说本地两个青年已经到位,扮成牧羊的,反光标记布好了。”

周卫国点头,走到墙边地图前,用红笔圈出三号桥后方集结点。笔尖顿了顿,又补上一个圈:“加个备用点,万一车队走慢了,不能卡在半路。”

玛露霞抬眼:“司机呢?原定的三个,一个退了,说不想碰那条道。”

“换人。”周卫国打开司机档案库,快速翻页,停在一张泛黄的照片上——张振,退役运输兵,阿富汗服役八年,专跑高危线路。

档案备注栏写着:“因拒绝运送违禁品被除名,现开货车拉菜。”

他拨通加密线路,等了七声,接通。

“张振?”周卫国声音不高,“你妈做的饺子,还在锅里等着。”

电话那头静了几秒,传来一声冷笑:“谁给你的号码?”

“不重要。三号桥底下那条道,你跑不跑?”

“那地方塌过两次,车宽超两米进不去。”

“我们改装了。”

“你们?”张振嗤笑,“一群做饭的,懂什么改装?”

“轮子换成窄胎,油箱后移,驾驶室加防撞梁。你要是不信,现在可以来仓库看。”

又是一阵沉默。张振的声音低下来:“你们送的是什么?”

“面粉、蔬菜、肉馅。韭菜盒子的馅。”

电话那头忽然笑了:“韭菜盒子?我娘以前也包,说这玩意儿能暖胃。”

“现在有人快没胃了。”周卫国说,“你来不来?”

“几点出发?”

“今晚十一点,边境仓库集合。迟到的人,没饭吃。”

“我到。”张振挂了电话。

玛露霞抬头:“他答应了?”

“用饺子骗来的。”周卫国扯了下嘴角,“人都有软肋,一说吃的,骨头就松了。”

玛露霞没笑,但手底下动作更快了。她调出东欧民间志愿者网络,发送加密消息:“每送一餐,留一张便条。写你想说的,别写地址。”

不到十分钟,回复开始涌入。

“给我爸带一口,他爱吃酸菜馅。”——波兰,华沙

“留个空盒,我妹妹会认得我的字。”——乌克兰,利沃夫

“告诉前线的人,面包是热的,心也是。”——德国,柏林

玛露霞把部分留言转投到大屏上。周卫国扫了一眼,没说话,只拿起保温壶倒了杯茶。茶早就凉了,他一口喝完,把杯子搁在操作台上。

“第一批货什么时候进检修道?”他问。

“十一点半,张振带队。瓦西里的人会在两端接应。”

“通知所有分支,物资交接必须拍照。拍车,拍人,拍饭。不许漏。”

“为什么?”

“饭到了,得有人知道。”周卫国盯着地图,“光送不够,得让人看见。”

玛露霞点头,开始下发指令。终端屏幕不断弹出确认信号,一条条运输线在地图上亮起,像暗夜里逐渐连通的血管。

中国边境仓库,十二辆改装货车排成一列,车顶贴着反光条,车厢密封,外层加装防弹板。

司机们没穿制服,有的套着围裙,有的披着军大衣,但都沉默地检查轮胎、油箱、通讯器。

法兰克福机场,十几个纸箱被搬上货机,封条上写着“速冻主食,严禁解冻”。地勤人员没人多问,只在交接单上签了个名字,顺手往箱子里塞了两张便条。

里昂郊区,三辆冷链车缓缓启动,车头挂着小国旗贴纸。司机临行前,妻子往他包里塞了瓶保温汤:“要是碰上饿的,给一口。”

运输线动了。

周卫国站在指挥台前,盯着实时定位图。第一批车队已驶出仓库,沿小路向三号桥方向移动。夜视画面里,车灯全灭,只靠GPS导航前行。

“张振刚过第一检查点。”玛露霞报,“速度正常,没发现跟踪。”

周卫国嗯了一声,走到通讯台前,按下全局频道:“所有单位注意,保持静默,只收不发。遇到异常,三短一长信号。”

频道里陆续传来确认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凌晨一点十七分,张振车队抵达三号桥北侧入口。画面切换到无人机视角——桥下漆黑,检修道入口窄得barely容一辆车通过,地面湿滑,两侧是锈蚀的金属支架。

“这鬼地方。”张振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像钻老鼠洞。”

“你就是老鼠。”周卫国回,“钻进去,别停。”

车队缓缓驶入。第一辆车刚进一半,右后轮突然打滑,车身一歪,卡在入口处。

“操!”张振骂了一句,“轮子陷了。”

周卫国立刻调出远程操控界面:“启动液压平衡系统,左前轮加力,右后轮收力。”

“明白。”

十秒后,车身缓缓摆正,继续前进。

玛露霞盯着屏幕:“桥对面有动静,两辆皮卡,挂着农用牌照,但车顶有设备凸起。”

“别管。”周卫国说,“他们没发现检修道。通知张振,加速通过,五分钟后必须出洞。”

“收到。”张振声音沉下来,“兄弟们,踩油门,别回头。”

车队在狭窄通道内加速,车体与金属壁摩擦,发出刺耳声响。画面剧烈晃动,但信号未断。

凌晨一点三十四分,最后一辆车驶出南端出口。

“出来了!”玛露霞说。

周卫国没松劲:“通知瓦西里,接应组立刻撤离,原地不留人。”

“已经撤了。”

“让张振把车开到集结点,卸货,拍照,然后原路返回。记住,车不能停,人不能留。”

“明白。”

十分钟后,第一张照片传回——三辆改装货车停在废弃谷仓前,几名本地青年正在卸货。热腾腾的餐盒被搬进保温箱,其中一个盒子上贴着便条,字迹潦草:“给A3哨的兄弟,韭菜多放了,别嫌咸。”

周卫国盯着那张照片看了五秒,伸手点开全球频道:“所有分支注意,第一批物资已送达。接下来,第二批,第三批,别停。”

玛露霞调出后续路线图:“波兰中转站反馈,有地方警车盘问车队,误以为是走私。”

“发那段影像。”周卫国说,“就是我们拍的那条。”

玛露霞点击发送。一段匿名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中国老人包韭菜盒子的手,德国主妇蒸面包的锅,法国厨师搅汤的勺,最后定格在一行字上:“这不是军需,是家常饭。”

不到半小时,波兰警方撤回盘查。中转站恢复运转。

运输线活了。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乌克兰农民让出地窖存粮,波兰司机自愿接力运输,德国留学生组织募捐买食材。每一份餐盒里,都多了一张手写便条。

周卫国坐在操作台前,一杯凉茶喝到见底。玛露霞走过来,递上最新报告:“全球十七个分支已接入运输网,每日可供应三万份热餐。C5区域临时厨房今晚就能开火。”

周卫国点头,走到地图前,用红笔在三号桥位置画了个圈。笔尖顿了顿,又在旁边加了个小点。

“留个备用路线。”他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玛露霞看着他:“你一直没睡。”

“睡不着。”他盯着地图,“饭在路上,人就不能歇。”

终端突然滴滴响,一条新消息弹出——来自里昂分支:“第三批冷链车已出发,司机说,路上要是饿了,能不能先尝一口?”

周卫国看了两秒,拿起对讲机:“告诉他们,能。但得先拍照,再开吃。”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