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红楼:我,贾府莽夫,拳镇天下! > 第32章:明升暗降,被夺兵权的定辽侯
换源:


       庆功宴的喧嚣与血腥气犹在鼻端,贾珪当殿顶撞太上皇的惊人之举,已化作无声的电流,瞬间击穿了整座皇宫的神经。

宫墙之内,所有窃窃私语都已停止,宦官宫女们垂首疾行,连呼吸都刻意放轻,唯恐惊扰了那酝酿中的风暴。

宴后,贾珪并未获准离去。

一名小太监引着他,穿过幽深寂静的宫道,最终停在了御书房外。

元康帝已在里面等他。

御书房内,烛火将四壁映照得亮如白昼,空气却沉重得能挤出水来,比庆功宴上刀剑相向时更加令人窒息。

元康帝遣散了所有侍从,只留下一个身影佝偻的老太监,夏守忠。

他没有端坐于高高在上的龙椅,而是立在丹陛之下。见贾珪进来,这位年轻的帝王竟亲手搬了一张绣墩,放在自己身侧。

“坐。”

一个字,不带任何情绪。

贾珪行礼,落座。

“贾卿,今日在殿上,你太冲动了。”

元康-帝的声音很平,平得没有一丝波澜,他亲自提起桌上的玉壶,为贾珪斟满一杯茶,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深邃的眼眸。

“父皇的本意是好的,他想给你这世间最顶尖的荣耀。你那支神威营,朕亲眼见过,确实是忠勇无双的强军,朕心甚慰。”

他将茶杯推到贾珪面前,动作不疾不徐。

“只是,自古便有规矩。强军镇守边疆,精锐拱卫京畿。这是国之常态,也是江山稳固的基石。朕这样说,你可明白?”

贾珪的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一股暖流顺着皮肤传来,心底却是一片冰封。

他抬起头,脸上依旧是那副在辽东战场上磨砺出的、近乎粗粝的憨直。

他摇了摇头,动作幅度很大,显得有些笨拙。

“陛下,末将愚钝,不明白。”

他的声音洪亮,在这过分安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突兀。

“末将只认一个死理,谁对我手底下那帮拿命换功劳的弟兄们好,我就把这条命卖给谁。”

元康帝端着茶杯的手,在半空中停顿了一瞬。

他深深地注视着贾珪,那双本该容纳天下的眼睛里,此刻只剩下审视与探究。他试图从那张看似坦荡的脸上,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伪装。

但他失败了。

眼前这个青年,就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油盐不进。

“罢了。”

元康帝收回目光,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喉结滚动。

“你刚从辽东回来,一路风尘,也累了。先回府歇着吧。”

他摆了摆手,语气里透出一股疲惫。

“朕……自有计较。”

这番召见,没有一句斥责,没有半句威胁。

可当贾珪走出御书房,冰冷的夜风吹在脸上时,他却清晰地感知到,一道无形的、属于帝王的视线,已经死死地钉在了自己背上。

那视线充满了忌惮。

帝王心术,深不见底。

次日,天色刚亮。

一道懿旨,而非圣旨,由镇国公牛继宗亲自护送,送抵了荣国府。

懿旨来自太上皇。

当着荣国府一众人的面,牛继宗展开了那卷明黄的丝绸,上面的内容,让在场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了。

太上皇并未如人们想象中那般,用雷霆手段强行收编神威营。

他选择了一种更为“体面”的方式。

“兹念定辽侯贾珪,勇冠三军,忠心可嘉,特晋其为神京九门提督,总领京城内外防务,官居从一品!即刻上任,不得有误!”

从一品!

九门提督!

神京武官之首!

这封赏,听上去是何等的泼天富贵,何等的圣眷优隆!

然而,当众人散去,牛继宗将那道沉甸甸的懿旨交到贾珪手中时,这位国公爷的脸上,却布满了阴云。

他压低了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兄弟,你完了!”

他一把拉住贾珪,神情又是焦急又是无奈。

“这九门提督,听着是威风八面,可你我都是行伍出身,这里面的门道,你难道不清楚?能让你直接调动的兵马,只有三千城防营!三千人!”

牛继宗伸出三根手指,狠狠地戳着。

“而且那里面,大半都是些只会提着水火棍巡街拿贼的衙役,连刀都握不稳!那他娘的能叫兵吗?”

“太上皇这一手,是釜底抽薪!是把你高高挂起来,当个泥塑的菩萨供着!他要废了你的兵权!”

贾珪接过懿旨,指腹摩挲着上面冰冷的云纹。

他的脸上,没有愤怒,没有沮丧,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意外。

他只是扯了扯嘴角,那是一个冰冷的弧度。

他早就料到了。

牛继宗看着他这副镇定自若的模样,心中又是佩服,又是替他憋屈,最后化作一声长叹。

他搓了搓手,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凑到贾珪耳边,声音更低了。

“兄弟,还有一件事……哥哥我……得求你。”

“此次辽东之战,我那八万京营,上报的战损是五万。可……可实际上……”

牛继宗的额头渗出了冷汗,声音都在发颤。

“京营的根子早就烂了,吃空饷是常态,出征的时候,满打满算也就六万人。如今死了五万,这账……这账根本对不上!”

“明日大朝会,兵部那帮孙子肯定要拿这事做文章!兄弟,你得帮哥哥一把!”

他死死抓住贾珪的胳膊,眼神里满是哀求。

“你就说……你就说战况太过惨烈,遍地尸骸,根本无法清点!对,就这么说!只有你这个主帅说了,他们才不敢不信!”

贾珪闻言,侧过头,看着这位满脸冷汗的国公爷。

他点了点头,动作干脆利落。

“国公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谢……多谢兄弟!”

牛继宗如蒙大赦,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感激得几乎要掉下泪来。

贾珪将那道懿旨随手揣进怀里,不再多言。

他转身,面向府外那列队肃立的八百亲兵。

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手握十万大军、镇守一方的定辽侯。

他只是一个空有头衔的九门提督。

但他不在乎。

他抬起手,猛地向前一挥,声音穿金裂石,响彻长街!

“回府!”

“喏!”

八百陷阵营将士,齐声应诺。

他们迈开整齐划一的步伐,沉重的军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令人牙酸的“咔嚓”声。

这支刚刚从尸山血海中走出的百战之师,跟随着他们的新任“九门提督”,向着荣国府的方向,如同一道黑色的铁流,缓缓移动。

那股凝如实质的肃杀之气,让街道两旁的商贩、行人,无不骇然后退,惊恐地将自己死死贴在墙壁上,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