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阳光透过体育馆的玻璃穹顶,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斑,像是撒了一地碎金。风从半开的侧门溜进来,带着室外香樟树的清苦气息,却驱不散场馆里的闷热——作为辽宁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课”,Orientation(新生引导活动)把偌大的体育馆塞得满满当当。各院系的新生穿着统一的蓝色文化衫,胸前印着“辽宁2025”的白色字样,按班级划分成一个个小方阵,叽叽喳喳的交谈声混着舞台上循环播放的校园宣传视频背景音乐,织成一片鲜活又喧闹的声浪。
有人举着手机和新认识的同学自拍,屏幕亮起的光在脸上晃过;有人低头对着刚领到的校园地图指指点点,笔尖在“食堂”“图书馆”的图标上反复圈画;还有人从背包里掏出小风扇,呼呼的风声成了交谈声外的另一重背景音。苏晚跟着文学系2班的队伍,在志愿者的指引下找了个中间偏后的位置坐下。塑料座椅被阳光晒得有些发烫,她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后背的文化衫已经被薄汗浸得微微发黏。
身旁的同学大多在互相打听专业课程,“听说现当代文学概论要背的东西特别多?”“你们知道哪个老师给分比较好吗?”,或是分享刚从校门口便利店买到的冰镇饮料,易拉罐拉开时“啵”的轻响格外清脆。苏晚却有些坐不住,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背包外侧的口袋——那里装着她的手绘笔记本,封面上贴着一片晒干的银杏叶标本,是去年秋天在家门口的老树下捡的。早上出门时,她还特意翻开本子,指尖划过那页刚画完的梧桐叶速写,墨色的叶脉间,总觉得昨天那个白衬衫男生的身影,像被风吹进了纸页的缝隙里,挥之不去。
那是昨天下午,她拖着两大箱行李在梧桐道上迷路时,慌慌张张撞进的怀抱。男生怀里的专业书散落一地,她的笔记本也掉在铺满落叶的地上,画着梧桐叶的那页被风掀起,恰好落在他脚边。他弯腰捡起时,指尖轻轻碰过画纸,微凉的触感像是带着梧桐叶的凉意,而后抬眼看向她,眼神清清冷冷,只淡淡说了句“小心”。当时她只顾着道歉,没敢仔细看他的脸,只记得白衬衫上飘来的、像薄荷糖一样干净的味道,还有胸牌上模糊的两个字,如今想来,大抵就是林晓晓后来提到的“陆执”。
“听说等会儿会有学长学姐来分享经验,不知道会不会有帅哥。”前排两个女生的小声议论顺着风飘进苏晚耳朵,带着少女特有的雀跃。她忍不住抬头望向舞台,此刻舞台上还空着,只有铺着蓝色幕布的背景板,上面印着“逐梦辽宁,扬帆起航”的红色大字。工作人员们穿着灰色志愿者马甲,在舞台上来回忙碌,有的搬着折叠桌椅,有的蹲在地上调试麦克风线,脚步声在空旷的场馆里显得格外清晰,偶尔还夹杂着“这个麦克风好像没声音”“幕布再往左边拉一点”的喊声。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舞台侧方的设备区。那人没穿志愿者马甲,只穿了一件简单的白色短袖衬衫,领口的纽扣系得规整,袖口随意地挽到小臂,露出一截线条干净的手腕,腕骨微微凸起,像是初春刚解冻的溪流里露出的鹅卵石。他微微低着头,目光紧紧锁在面前的音响控制台屏幕上,眉头轻蹙着,像是在跟屏幕上跳动的参数较劲。阳光从玻璃穹顶斜斜照下来,落在他浓密的发顶上,映出几缕浅棕色的发丝,他却像是毫无察觉,指尖在布满按钮和旋钮的面板上快速点动,时而顺时针拧动某个银色旋钮,时而按下侧面的黑色按键,动作利落又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眼前的控制台。
苏晚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是他,昨天在梧桐道上撞到的那个男生。她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手悄悄攥紧了背包带,目光隔着密密麻麻的人头,牢牢锁在那个身影上。距离有些远,看不清他的眉眼细节,只能看到他专注时微微抿起的唇角,和昨天递还笔记本时那副清冷的模样渐渐重合。他站在喧闹的人群边缘,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疏离感,像是给热闹的场馆划开了一个安静的小圈。周围的工作人员偶尔走过去和他说话,他也只是微微点头,或是简短地回应一两句,视线始终没有离开控制台,和不远处那些探头探脑、小声议论的新生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连他微蹙的眉头,在阳光的勾勒下,都像是被精心描绘过的线条,带着一种沉静的张力。
“看什么呢,眼睛都看直了?”一只温热的手突然搭在苏晚的肩膀上,带着点俏皮的力度轻轻晃了晃。她吓了一跳,猛地回头,发现林晓晓不知什么时候从旁边的座位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半根没吃完的草莓味棒棒糖,嘴角沾着一点粉色的糖渍,正一脸促狭地顺着她的目光往舞台那边瞧。
“没、没看什么。”苏晚赶紧收回视线,脸颊像是被阳光晒得更烫了,她下意识地抬手拢了拢额前的碎发,试图掩饰自己的慌乱,“就是觉得……他们调试设备好像挺辛苦的。”
林晓晓却“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凑到她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压低了语气:“骗人!你刚才那眼神,分明就是在看帅哥!”她一边说,一边用胳膊肘轻轻戳了戳苏晚的胳膊,眼神往舞台侧方瞟了瞟,“喏,是不是在看那个白衬衫?我跟你说,你可太有眼光了!”
苏晚的脸更红了,像是熟透的桃子,连耳根都泛起了粉色,只能把头埋得更低,小声反驳:“别乱说……”
“谁乱说了!”林晓晓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嚼了嚼嘴里的棒棒糖,吐掉糖棍,从口袋里掏出纸巾擦了擦嘴角,才继续说道,“那可是咱们学校的‘风云学长’——陆执,计算机系大三的,妥妥的学霸级人物!我听我表姐说的,她跟陆执学长一个系,说他专业课从来没下过95分,去年还拿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金奖呢,颁奖的时候校长都亲自给他递证书了!”
说到这里,林晓晓顿了顿,又挤了挤眼睛,语气里带着几分八卦的兴奋:“而且啊,他不光学习好,还特别热心。学校不管是开学典礼、文艺晚会,还是咱们现在这种新生Orientation,只要老师开口说需要技术支持,他基本都会来帮忙。上次咱们系辅导员在新生群里发活动预告,还特意提了一嘴,说‘有计算机系的陆执学长负责设备,大家放心’呢!”
“计算机系……学霸……”苏晚在心里默默重复着这两个词,像是给那个模糊的白衬衫身影贴上了两枚清晰的标签。原来他叫陆执,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专业,一个浸在文字与画笔的世界里,一个埋在代码与设备的逻辑中。她忍不住又偷偷抬起头,往舞台侧方望去——陆执刚好调试完一个旋钮,直起身来,抬手揉了揉眉心,大概是蹲得久了,他轻轻活动了一下脚踝,而后又俯身拿起放在控制台旁边的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了几下,屏幕上跳出一串密密麻麻的代码。他盯着屏幕看了几秒,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像是解开了一道难题,嘴角也微微勾起一个极淡的弧度,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这时,一个穿着志愿者马甲的女生小跑着过来,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陆执学长,辛苦啦,喝口水歇会儿吧!刚才主持人说,再过十分钟就要开始学长学姐分享了,音响应该没问题了吧?”
陆执接过水,指尖碰到瓶身时,女生像是被烫到一样缩回了手,脸颊微微泛红。他却像是没察觉,只是微微颔首,声音隔着一段距离传过来,模糊不清,却能听出几分温和:“没事,刚才试了一下,音响和麦克风都调好了,你去跟主持人说一声,可以准备了。”他拧开矿泉水瓶的盖子,仰头喝了一口水,喉结随着吞咽的动作轻轻滚动了一下,阳光透过体育馆的玻璃窗落在他身上,给白衬衫的衣角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连他喝水时的动作,都透着一种从容的利落。
苏晚赶紧低下头,假装翻看手里的新生手册,指尖却无意识地在手册封面的“东林大学”四个字上反复划着圈。周围已经有几个女生注意到了舞台侧方的陆执,正凑在一起小声议论:“那个学长好帅啊,白衬衫也太显气质了吧”“原来他就是陆执学长,我之前在校园论坛上见过他的照片,真人比照片还好看”“计算机系的学霸果然不一样,连调设备都这么有魅力”。苏晚听着这些议论,心里竟莫名有些发紧,像是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既怕被人发现自己也在偷偷关注他,又忍不住想从别人的话里,多捕捉一些关于他的碎片。
没过多久,舞台上的宣传视频突然停了下来,主持人拿着话筒走上台,清了清嗓子:“各位2023级的新同学,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东林大学……”喧闹的体育馆渐渐安静下来,新生们纷纷坐直身体,目光投向舞台。苏晚也跟着抬起头,耳朵里听着主持人介绍学校的历史沿革、院系设置,手里却下意识地摸向背包里的手绘笔记本,指尖隔着布料,仿佛又触到了那页梧桐叶速写的纹路。
她的目光总是不受控制地往舞台侧方瞟——陆执已经收拾好设备,从旁边搬了一把折叠椅,坐在舞台侧方的角落。他没有看台上的主持人,而是拿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像是在回复消息。偶尔有工作人员经过,和他打个招呼,他也只是抬眼笑一笑,又低下头继续看手机。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把他的睫毛映出一小片阴影,落在眼下的皮肤上,像停了一只安静的蝶。
周围的同学大多在认真听主持人讲话,有的还拿出笔在新生手册上做笔记,只有苏晚,视线一次次越过人群,落在那个角落的白衬衫身影上。他离得那么远,像是隔着一条湍急的河,可苏晚却觉得,他像是一道特别的光,穿透了体育馆里嘈杂的声浪和拥挤的人群,清晰地闯进了自己的视线里,也轻轻落在了心里那片刚为大学生活泛起涟漪的地方。
主持人开始介绍接下来要分享经验的学长学姐,台下响起一阵礼貌的掌声。苏晚跟着鼓掌,目光却依旧停留在那个角落——陆执似乎终于处理完手机里的事情,收起手机,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微微抬起头,望向舞台。这一次,他的侧脸完全暴露在阳光下,鼻梁的弧度、下颌的线条,都清晰得像是画出来的一样。苏晚的心跳又快了几分,赶紧收回目光,深深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可脑海里,却反复回放着他低头调试设备时的专注,还有仰头喝水时,那抹被阳光镀上金光的白衬衫衣角。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