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浪漫小说 > 晚风遇骄阳 > 4. 社团招新栏,绘林社的“小目标”
换源:


       Orientation结束时,已经悄悄地接近中午了。九月的阳光褪去了清晨的柔和,变得有些灼人,透过道路两旁梧桐树叶的缝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体育馆外的人流像被拧开的水龙头,顺着主干道缓缓散开,穿着蓝色文化衫的新生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或是讨论着刚才学长学姐的分享,或是被路边社团招新的吆喝声吸引,脚步轻快地往不同方向走去。

“走啦走啦,去看看社团招新!”林晓晓一把挽住苏晚的胳膊,语气里满是雀跃。她刚在Orientation上听学姐说,社团招新是大学生活的“开胃菜”,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能顺便“挖”到隐藏的帅哥,早就按捺不住好奇心。苏晚被她拉着往前走,背包里的手绘笔记本随着脚步轻轻晃动,刚才在体育馆里惦记着陆执的那点心思,被身边热闹的氛围渐渐冲淡了些。

校园主干道两侧,早已被各个社团的招新摊位占满。红色的帐篷一顶挨着一顶,像一串鲜艳的糖葫芦,在梧桐树下铺展开来。每个摊位前都挂着醒目的海报,有人举着扩音喇叭吆喝,有人发放传单,还有社团成员现场表演——街舞社的男生们踩着节奏卡点,动作利落帅气,引得围观人群阵阵欢呼;辩论社的学姐拿着话筒,条理清晰地介绍着“以辩会友”的乐趣,时不时和路过的学生互动;动漫社的摊位前摆着各种手办和cos服,几个穿着角色服装的社员正对着镜头摆姿势,吸引了不少人拍照。

林晓晓像只好奇的小麻雀,拉着苏晚从一个摊位跑到另一个摊位。路过吉他社时,她停下脚步,听着社员弹唱的民谣,忍不住跟着哼了几句,还转头问苏晚“要不要报个吉他社,以后咱们组个“校园女子乐队”;走到志愿者协会的摊位前,她又拿起宣传单,认真地问学姐“有没有去敬老院陪老人画画的活动”,眼神里满是真诚。苏晚跟在她身边,手里被塞了一沓不同社团的传单,指尖触到传单上各异的图案和文字,看着眼前鲜活热闹的场景,心里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又多了几分。

“哇,这个社团的海报好酷!”林晓晓突然停在一个挂满涂鸦作品的摊位前,海报上用夸张的色彩画着校园地标,笔触张扬又充满活力。苏晚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是涂鸦社的招新摊位,几个穿着工装裤的男生正拿着喷漆在画板上现场创作,刺鼻的油漆味混着阳光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她轻轻皱了皱眉,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目光却被不远处一个安静的摊位吸引了。

那是个没有搭帐篷的摊位,就设在一棵大香樟树下,几张折叠桌拼在一起,铺着一块浅灰色的亚麻桌布。桌布上摆着几幅装裱好的画,有校园里的银杏大道,有湖边的垂柳,还有图书馆的白墙黛瓦,画风都是细腻的水彩,透着一股温柔的气息。摊位后方的展板上,贴着一张最大的海报,占据了展板的大半位置——画的是校园图书馆的落日,橙红色的晚霞铺满天空,像融化的蜜糖,给白色的图书馆镀上了一层暖光,图书馆前的草坪上,几个学生坐在长椅上看书,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连草叶上的露珠都像是带着金光。

苏晚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眼神牢牢锁在那张海报上。她见过很多画落日的作品,却很少有一幅能像这样,把晚霞的层次感画得如此细腻——从顶端的橘红,到中间的粉紫,再到靠近地平线的鹅黄,过渡得自然又柔和,像是用指尖轻轻晕开的颜料。更让她心动的是,海报上图书馆的窗户,被画成了一个个小小的长方形,里面透出暖黄色的灯光,和天上的晚霞呼应着,竟让她想起自己在笔记本里画过的场景:“去年夏天,她在家附近的图书馆看书,傍晚离开时,也见过这样的落日,当时就掏出本子画了下来,只是笔触还很生涩,远没有眼前这幅画得灵动。”

“怎么不走了?被这幅画勾住魂啦?”林晓晓注意到苏晚的失神,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那个摊位,“这是绘林社吧?听起来像是画画的社团,你不是从小就喜欢画画吗,正好去看看!”说着,就拉着苏晚往香樟树下走。

离摊位越近,苏晚越能看清桌上的细节。桌布上摆着的几幅小画,都是用不同的画材完成的:有的是铅笔素描的校园猫,毛发的纹理清晰可见;有的是彩铅画的樱花,花瓣层层叠叠,透着淡淡的粉色;还有一幅水彩小画,画的是食堂门口的玉兰花,花瓣上还沾着水珠,像是刚被雨水打过。摊位后坐着一个学姐,穿着米白色的针织衫,头发松松地挽成一个丸子头,手里拿着一支画笔,正在一张小卡片上勾勒着什么,阳光透过香樟树叶的缝隙落在她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听到脚步声,学姐抬起头,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同学,是对绘林社感兴趣吗?”她的声音像春天的溪水,轻轻柔柔的,让人觉得很舒服。苏晚点点头,目光还是停留在那张落日海报上,小声问:“学姐,这张海报是你们社团的人画的吗?”

“是啊,”学姐笑着指了指海报,“这是我们社团上一届的学姐画的,她特别喜欢捕捉校园里的光影,这幅图书馆落日,是她去年秋天蹲了好几个傍晚才画出来的。”她一边说,一边从桌下拿出一沓宣传单,递给苏晚和林晓晓,“我们绘林社主要就是做校园主题的插画创作,不管是水彩、彩铅,还是数码绘画,只要喜欢画画,都可以来试试。平时除了每周一次的创作分享会,我们还会组织户外写生,比如秋天去银杏大道画落叶,春天去湖边画樱花,年底的时候,还会把大家的作品整理成文创周边,办一个小小的文创展,让更多人看到咱们校园里的美好。”

苏晚接过宣传单,指尖触到纸张的质感,上面印着社团成员的几幅代表作:“有画着教学楼走廊的速写,有画着图书馆书架的水彩,还有一幅Q版的社团成员写生场景,每个人都拿着画笔,脸上带着笑意。她看着这些画,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从小她就喜欢画画,课本的空白处、笔记本的边角,都填满了她随手画的花草、小动物,还有路过的风景。高中时因为学业紧张,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画画,现在听到学姐说“捕捉校园里的光影”、“户外写生”,心里那点对画画的热情,像是被点燃的小火苗,悄悄窜了起来。

“听起来好有意思啊!”林晓晓凑过来看宣传单,眼睛亮晶晶的,“苏晚,你不是最会画画了吗?高中的时候你画的黑板报,每次都是咱们班第一!”被林晓晓这么一说,苏晚的脸颊微微发烫,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也就是随便画画,跟社团里的学长学姐比,肯定差远了。”

学姐像是看出了她的犹豫,温柔地笑了笑:“同学,不用有压力呀。绘林社里很多人都是从零开始的,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互相学习、一起享受画画的过程。你看,”她指着桌上一幅线条略显生涩的素描,“这是上学期刚加入的学妹画的,才学了半年,进步特别大。只要喜欢,愿意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苏晚看着那幅素描,画的是校园里的长椅,虽然线条还不够流畅,但能看出画者的用心。她想起自己背包里的手绘笔记本,里面藏着她画的梧桐叶、家门口的老槐树,还有昨天在梧桐道上匆匆瞥见的风景。如果能加入绘林社,是不是就能像学姐说的那样,把校园里的点点滴滴都画下来,还能和一群喜欢画画的人一起交流?心里的犹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期待。

她深吸一口气,抬头看着学姐,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学姐,那我可以拿一张报名表吗?”“当然可以!”学姐笑着从桌下拿出一张报名表和一支笔,递给苏晚,“填完之后直接交给我就行,我们会在三天后通知面试,其实也不算面试,就是和大家聊聊天,看看大家的兴趣方向。”

苏晚接过报名表,指尖握着笔,看着上面“姓名”“院系”“擅长画材”等栏目,心里悄悄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一定要顺利加入绘林社。她低头认真地填写着信息,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阳光透过香樟树叶,在报名表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是在为她加油打气。

林晓晓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笑着调侃:“哟,我们的小画家要“重出江湖”啦!那以后我可要经常来绘林社探班,给你带好吃的,顺便帮你“盯”着有没有帅哥学长,万一遇到像陆执那样的“学霸帅哥”,我第一时间告诉你!”

被林晓晓这么一说,苏晚刚填完“文学系”的笔顿了一下,脑海里不自觉地闪过陆执穿着白衬衫、专注调试设备的样子,脸颊又热了几分,赶紧瞪了林晓晓一眼:“别乱说!我是去学画画的,不是去看帅哥的!”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像是被投入了一颗小石子,漾开一圈浅浅的涟漪。

林晓晓看着她泛红的脸颊,笑得更开心了:“好好好,学画画,学画画!不过嘛,欣赏帅哥和学画画又不冲突,说不定在绘林社,还能遇到个“画技超群的帅哥学长”,你们一起写生、一起创作,多浪漫啊!”苏晚没再接话,只是加快了填报名表的速度,耳根却悄悄红了。

填完报名表,苏晚把它递给学姐,学姐接过来看了一眼,笑着说:“苏晚同学,文学系的呀?文字和绘画都是表达美的方式,很适合你呢。我们三天后见!”苏晚点点头,说了声“谢谢学姐”,心里满是期待。

离开绘林社的摊位,林晓晓还在兴致勃勃地规划着“探班计划”,苏晚却时不时低头看向自己的手,刚才握笔填报名表的触感还在,心里那个“加入绘林社”的小目标,像是一颗刚种下的种子,带着希望的微光,在阳光下悄悄生根发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