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陈致远没有参与庆祝,他只是拿起那块断裂的样品,仔细观察着断口,然后对周大山说:“回火温度可以再提高10度,韧性还能更好一点。通知下去,所有大梁全部按新工艺处理,三天内,我要看到第一根合格的炮管毛坯。”

说完,他转身走向自己的办公室,仿佛刚才那场惊天动地的技术展示,只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实验。

考察团的人群自动为他让开一条路,目光复杂,敬畏、震撼、还有一丝恐惧。

钱立人站在原地,手里还捏着那份想用来做“说帖”的公文包,此刻却感觉重若千斤。

他看着陈致远离去的背影,第一次明白,有些人,有些灵魂,是任何“更好的平台”都装不下的。

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平台。

-

高明像是被人抽走了脊梁骨,瘫软地靠在助手身上,嘴里无意识地念叨着“不可能,这不符合金属学原理”。

钱立人则死死攥着拳头,指甲深陷进掌心,那块被他视为玩物的黑铁,此刻却成了烙在他脸上的耻辱印记。

他引以为傲的见识和格局,在绝对的技术实力面前,被碾压得粉碎。

再没有一句废话。

考察团的人,包括高明和钱立人,几乎是逃也似地爬上了那几辆黑色的轿车。

没有告别,没有客套,只有发动机仓皇的轰鸣和卷起的漫天尘土。

他们来时趾高气扬,走时,却像一群斗败的公鸡,狼狈不堪。

直到车影彻底消失在山路尽头,压抑的气氛才被一声惊天动地的爆喝打破。

“痛快!他妈的太痛快了!”

赵刚一巴掌重重拍在陈致远肩上,力气大得让陈致远都晃了一下。

他满脸红光,眼里的兴奋和激动几乎要溢出来,哪里还有半点高级干部的沉稳,活像个打了大胜仗的普通士兵。

“致远!你看到了吗?那帮家伙的表情!哈哈哈!”

赵刚指着考察团离去的方向,放声大笑,笑声在空旷的厂区里回荡,“你这不是打了他们的脸,你是把咱们国家工业的脊梁骨,从泥地里重新扶了起来!”

他一把搂住陈致远的肩膀,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有了这技术,我们还需要看谁的脸色?火车铁轨都能造炮管,那废旧的锅炉钢板,是不是也能造装甲?咱们的工业,有救了!有救了!”

周围的工人们也跟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周大山激动得老泪纵横,林梅更是满眼崇拜地看着陈致远,仿佛在看一座正在发光发热的丰碑。

陈致远却显得异常平静,他只是轻轻挣开赵刚的手臂,指了指那截断裂的试样:“部长,理论和样品成功了,但距离批量生产还有很长的路。工艺参数需要精确控制,工人的操作培训也必须跟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错,炮管都会变成一根废铁。”

他的冷静,像一盆水,瞬间浇熄了赵刚头顶的火热。

赵刚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眼神里的狂喜沉淀为一种更深沉的决心。

他看着陈致远,语气无比郑重:“致远,你听着。从今天起,技术上的事,你全权负责,需要什么,我给你弄什么!技术外面的事,我来扛!”

他压低了声音,眼神锐利如刀:“今天这事,姓高和姓钱的那两个家伙回去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功劳、荣誉、上报的材料,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你一概不用管!你只要专心搞你的技术,解锁更多的新东西!天塌下来,有我给你顶着!”

这是最坚实的承诺。赵刚清楚,陈致远这样的天才,绝不能被俗事缠身。

他必须为他挡住所有明枪暗箭,让他能心无旁骛地,为这个国家点燃一把又一把科技的火种。

陈致远没有说谢谢,他只是点了点头,目光已经转向了那几根等待处理的火车大梁:“部长,这些钢梁,最多只能造出五十根炮管。前线有多少个急需火力的步兵班?”

一句话,将所有人的思绪再次拉回了残酷的现实。

赵刚脸上的笑容彻底收敛,他沉声回答:“远远不够。”

“那就别耽误时间了。”

陈致远转身走向车间,“周师傅,林梅,开会。我们必须在三天内,拿出第一批合格的炮管毛坯。”

他没有再回头,仿佛刚才那场惊天动地的胜利,对他而言,只是通往下一个目标的普通一步。

他的世界里,功劳和荣誉远没有系统界面上【无后坐力炮(需3000积分)】的字样来得重要。

接下来的日子,红星厂彻底变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考察团带来的风波仿佛从未发生过,所有人都被一股前所未有的干劲所驱动。

陈致远几乎是以办公室和车间为家,他不仅优化了炮管的热处理工艺,还根据系统提供的基础原理,开始着手设计与之配套的、结构更简单的炮闩和击发机构。

半个月后,上级的嘉奖令终于下来了。

一纸通报,红星厂因“在艰苦条件下独立自主,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国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被全军通报表扬。厂长陈致远记特等功一次,赵刚记一等功,周大山、林梅等技术骨干也分别获得嘉奖。

消息传来,整个厂区都沸腾了。

红星厂,这个曾经偏远落后、连工资都快发不出的小厂,一夜之间成了全国军工系统的明星。

工人们走在路上,腰杆都挺得笔直,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自豪。

赵刚拿着嘉奖令,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陈致远立下如此不世之功,他这个直接领导与有荣焉。

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上级对红星厂的技术突破给予了最高肯定,后续的资源和支持必然会源源不断。

然而,就在他准备召集全厂开庆祝大会时,一份来自总部的电报,却让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电报内容很简单:为表彰红星厂的突出贡献,上级将派专员前来视察并颁发奖章。

问题出在落款和专员的名字上。

“妈的!”

赵刚一拳砸在桌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怎么是他?”

陈致远正在审查新一批炮管的探伤报告,听到动静,抬头问道:“部长,谁要来?”

“总装备部,督察局副局长,罗毅。”

赵刚的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督察局?”

陈致远对这个机构有些陌生。

“来者不善啊。”

赵刚烦躁地在办公室里踱步,“致远,你不知道。要是来的是作战部或者后勤部的领导,那是真心来给你发奖章的。可督察局的人他们是干什么的?是专门挑刺、找茬、查问题的!”

“这下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了,你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