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让你回七零捡漏,你却手搓光刻机? > 第18章 一条破产磁带厂,未来巨头的初次啼声!
换源:


       赵家父子落荒而逃后,三百块钱分文不少地送了过来。

林铮教授说什么也不肯收,李大叶便做主,将这笔钱连同之前张主任以“咨询费”名义悄悄给的五百块,一并收了起来。

八百元。

在这个普通工人月薪只有三十几块的年代,这笔钱,堪称一笔巨款。

但李大叶知道,钱放在手里只会贬值。他必须尽快将这笔启动资金盘活,让它变成未来商业帝国的第一个齿轮。

他需要一个进入金融市场的支点。

第二天,李大叶提着两瓶从赵德发落下的礼品里挑出的茅台酒,再次登门拜访林铮教授。

“林教授,我想跟您打听个事儿。”李大叶姿态放得很正,像个虚心求教的学生。

“你说。”林铮教授正在备课,见他来了,便放下了笔。

“我听说现在有信托投资公司,我想……买点国家刚发行的国库券,也算是支援国家建设。但我不懂里面的门道,您有没有这方面可靠的朋友,能帮忙介绍一下?”

买国库券,这个理由无懈可击,既爱国,又稳妥。

林铮教授果然没有怀疑,反而赞许地点点头:“有这个想法很好。我确实有个学生,叫周国栋,毕业后就分配到了市信托投资公司,为人很稳重。我给你写封介绍信,你去找他。”

拿到了林教授的亲笔信,李大叶第二天就找上了门。

市信托投资公司的办公室里,人来人往,算盘声噼啪作响。

周国栋约莫三十出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干部装,浑身透着一股那个年代特有的严谨和保守。

看到林教授的介绍信,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李大叶。

“是林老师的学生啊,快坐快坐。”

李大叶没有立刻说明来意,而是先从国库券聊起。

“周哥,我就是个学生,手里有点零花钱,想买点国库券。听说这是国家发行的,肯定错不了。”

周国栋点点头:“对,国库券是支援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利息比银行存款高,绝对保本,是现在最好的投资了。”

两人聊着天,李大叶话锋一转,看似不经意地问道:“周哥,我听说最近上面好像有文件,要鼓励乡镇企业发展,是不是真的?”

周国栋一愣,这是内部讨论的政策方向,外面应该还不知道。他含糊道:“是有这个风声。”

李大叶又像是自言自语:“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光靠国营大厂,解决不了那么多人的就业问题。而且,我听说广东那边搞得就很活,很多香港的资金都想进来,就是没门路。要是政策一松,外汇肯定哗哗地来。”

这一番话,让周国栋手里的茶杯停在了半空。

眼前这个年轻人,聊的已经不是普通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而是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走向!而且见解深刻,眼光毒辣,完全不像一个十八岁的学生。

周国栋收起了对待普通客户的客套,坐直了身体:“小李同志,你对经济很有研究啊。”

“谈不上研究,瞎琢磨。”李大叶笑了笑,知道火候差不多了,终于抛出了自己真正的目的。

“周哥,其实我今天来,除了国库券,还想请您帮个更大的忙。”

“你说。”

“我想请您帮忙,用我所有的钱,去收购一家街道小厂的股权。”

周国栋眉头一皱:“收购股权?哪家厂?”

李大叶清晰地吐出了几个字:“红星录音器材厂。”

“红星?”周国栋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扶了扶眼镜,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看着李大叶,“小李同志,你没开玩笑吧?那个厂子,就是个生产录音机磁带的作坊,设备老掉牙,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马上就要破产清算了!你买它的股权,那不是把钱往水里扔吗?”

在这个时代,人们眼里的好企业是钢厂、是机械厂,这种生产“靡靡之音”载体的小破厂,简直就是工业垃圾。

李大叶的表情却无比笃定。

“周哥,我知道您觉得我疯了。但在我看来,那不是垃圾,是金矿。”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但语气中的自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周哥,您想,我们苦了这么多年,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老百姓兜里有钱了,除了吃饱穿暖,还想要什么?”

不等周国栋回答,他自己给出了答案。

“想要精神上的满足!”

“听听歌,看看戏,这些需求,会爆炸式地增长!靠什么听?录音机!录音机里放什么?磁带!”

他伸出一根手指,敲了敲桌面。

“现在一盘空白磁带几毛钱,一盘录了邓丽君的走私磁带,黑市上能卖到十几块!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

“而且,我敢断言,不出一年,国家一定会大力推广全民学习英语。到时候,教材要用什么?还是磁带!全中国的学生,一人一盘磁带,那是个多大的市场?”

周国栋被李大叶描绘的这幅景象给震住了。

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他只看到一个濒临破产的工厂,而李大叶看到的,却是一个即将井喷的庞大市场!

“这……这都是你的猜测……”周国栋的声音有些干涩,他虽然震惊,但理智仍在,“小李,你说的市场是很大,但那是以后!眼下,收购一个集体所有制的厂子,手续多复杂你知道吗?要过街道、工商,还要安抚几十号等着发工资的工人,这都不是八百块钱能解决的!你一个学生,拿什么去撬动?”

“我撬不动,但周哥你,或许可以。”

李大叶直视着他的眼睛,话锋一转,变得无比锐利。

“周哥,您在信托公司快十年了吧?每天看着一笔笔大资金扶持着那些国营大厂,自己却只能守着死工资,看着别人风光。您甘心吗?”

这句话像一根针,精准地扎进了周国栋内心最深处。他脸色微微一变,端茶杯的手都顿住了。

李大叶趁热打铁:“这个厂子现在一文不值,我用八百块,买的是一个入场资格。但要盘活它,需要一个像您这样,懂政策、有人脉的掌舵人。我只要控股权和分红,厂子的经营管理,我希望由您来负责。事成之后,我愿意出让10%的干股给您。”

“干股?”周国栋心头狂震!这年代,这词闻所未闻,但意思他懂!这是要把他从一个经手人,变成真正的老板之一!

“周哥,风险和机遇永远是并存的。”李大叶看着他,“这家厂现在是垃圾,用八百块,加上您的手段,或许就能把它盘活。就算赌输了,我亏八百块,您损失的只是些精力。可万一赌赢了呢?”

“它会变成一台疯狂的印钞机。而您,周哥,将不再是那个端着茶杯看报纸的周科员,而是红星厂的周厂长,周老板!”

周国栋沉默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眼神明亮、思路清晰的年轻人,又想起了恩师林铮教授在信里那句“此子非池中之物”的评价。

他内心深处那个安分守己的灵魂,在这一刻,被李大叶用赤裸裸的利益和野心点燃了。

“好!”周国栋一咬牙,猛地一拍大腿,但声音却压得极低,透着一股豁出去的狠劲,“我信你一次!这个忙,我帮了!”

他虽然不完全理解李大叶的逻辑,但他被这份魄力、远见,以及那10%的干股彻底说服了!

“不过,操作起来有难度。这种街道小厂,股权很乱,要去跟街道办和厂里的职工代表一点点谈。”

“钱不是问题。”李大叶将一个布包推了过去,“这里是八百块。不够的话,我再想办法。我只有一个要求,尽可能多地拿到股权,最好是能绝对控股。”

“我尽力。”周国栋收下布包,入手沉甸甸的,他感觉自己接过的不是钱,而是一个疯狂的赌局。

李大叶站起身,郑重地对周国栋鞠了一躬。

“周哥,大恩不言谢。将来,但凡用得着我李大叶的地方,一句话。”

说完,他转身离去,毫不拖泥带水。

周国栋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许久,才低头看向桌上的布包,喃喃自语:“疯子……真是个疯子……不过,老子就陪你疯一次!”

而走出信托公司的李大叶,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

他知道,等到明年,当邓丽君那甜美的歌声,伴随着一台台“砖头”录音机,响彻中国的大街小巷时,自己商业帝国的第一块基石,就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