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红旗轿车和几辆军绿色吉普车组成的车队,在无数学生惊奇的注视下,浩浩荡荡地驶入了宁静的燕园。
车队没有在行政楼前停留,而是径直开到了物理楼下。
车门打开。
计算所所长高华第一个下车。
紧接着,从车上走下来的,是几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者。
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是在中国计算机领域跺一跺脚,整个行业都要震三震的国宝级院士。
北大校长和物理系主任王振国,早已在楼下恭候。
看到这般前所未有的隆重场面,即便是见惯了大场面的校长,脸上也露出了几分郑重。
“高所长,几位院士,欢迎各位莅临指导。”
高华所长与他简单握手,却没有任何寒暄的意思,开门见山地问:“人呢?东西呢?带我们直接去现场。”
专家团没有去窗明几净的会议室,而是跟着王主任,直接来到了那个位于西边围墙下,空气中还飘着灰尘的废弃电教馆。
当高所长和几位老院士,看到那个所谓“实验室”里简陋的设备,和那块放在桌子中央,手工焊接、还带着松香味道的“汉卡”时,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这种沉默,比任何惊叹都更有力量。
他们都是从一穷二白,用算盘和手摇计算机为国家计算出第一颗原子弹数据的年代走过来的。
他们太懂这种简陋背后,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没有多余的废话,演示直接开始。
在李大叶冷静而清晰的操作下,熟悉的汉字,在那个小小的屏幕上流畅地显示、输入、编辑。
他没有再重复昨晚那些华丽的字体切换,只是进行着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功能演示。
一位头发全白,戴着深度老花镜,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的老院士,颤颤巍巍地走上前。
“小同志,让我来试试。”
李大叶立刻站起身,让开了位置。
老院士在家人的搀扶下,坐到了电脑前。
他的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看着键盘,用一种还不太熟练的拼音输入法,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那三个熟悉的汉字,清晰地、没有丝毫错误地出现在屏幕上时。
这位搞了一辈子洋文代码,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专家,缓缓摘下了眼镜。
他用手背,擦了擦眼角。
所有人都看到,他的眼眶,红了。
接下来的场面,出乎了李大D叶团队所有人的预料。
专家们没有再听李大D叶的任何讲解,而是直接开始了近乎残酷的极限压力测试。
“找GB2312字库里最生僻的那个字,输入试试!”
“进行超长文本的快速滚屏,看有没有花屏和乱码!”
“故意输入错误的调用指令,看看系统的容错和纠错能力!”
一位中年专家,甚至直接拿出一把镊子,在汉卡高速运行时,故意去触碰几处非核心的电路,进行物理干扰测试。
陈默和赵铁柱看得心惊肉跳,这哪里是测试,这分明是在“搞破坏”!
但无论这些顶尖专家如何“刁难”,那块小小的、看似脆弱的汉卡,都应对自如。
它表现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一个小时后,测试结束。
高华所长走到李大叶面前,他那双锐利的眼睛,复杂地看着这个年轻得过分的青年。
那眼神里,有欣赏,有震撼,更有怎么也压不住的难以置信。
带头的那位老院士,在家人的搀扶下,再次走到李大叶身前。
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那双布满老年斑、但依然有力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李大叶的手。
“小同志……”
老院士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你这不是一项小发明,也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突破……”
他用力地摇了摇李大叶的手,一字一句地说道:
“你这是为我们国家的计算机事业,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啊!”
“天大的功劳”!
这六个字,从这位泰山北斗般的国士口中说出,其分量,重如泰山!
高华所长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该做出最终的表态了。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郑重宣布:
“我代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正式决定:这个项目,国家要了!”
“我们将立刻以国家的名义,为这项技术申请专利保护,专利发明人的第一位,就是你,李大叶!你的团队成员,陈默,林晚晴,赵铁柱,都将是联合发明人!”
这句话,已经让陈默等人激动得快要无法呼吸。
然而,高华所长的下一句话,则如同一颗真正的炸弹,在小小的电教馆里,轰然炸响。
“同时,为了表彰你们团队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将特批……十万元人民币,作为对你们团队的奖励!”
十万!
在那个万元户都凤毛麟角,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块钱的年代。
“十万”,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人都瞬间石化的天文数字!
赵铁柱张大了嘴,眼睛瞪得像铜铃,整个人都傻了。
陈默扶了扶眼镜,手下意识地抖了一下,差点把眼镜掉在地上。
林晚晴也用手捂住了嘴,美丽的眼睛里写满了不敢相信。
就连一向沉稳的王主任,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被这个数字,震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颗重磅炸弹,炸得晕头转向。
除了一个人。
李大叶。
他站在所有目光的焦点,脸上没有狂喜,没有激动,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意外。
他只是平静地看着高华所长,微微点了点头,仿佛那不是十万块钱,而只是十块钱。
然后,他扶着身旁那位激动得快要站不稳的老院士,缓缓地问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再次愣住的问题。
“高所长,专利和奖金,我们心领了。但比起这些,我更关心的是,国家打算什么时候,把这项技术,真正地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