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 第二十八章 专家组的惊叹!
换源:


       第二天傍晚,夕阳的余晖尚未完全褪去,两辆挂着特殊通行证的军用吉普车和一辆中巴车,风尘仆仆地驶入了红星机械厂。

总部派出的专家组,在接到命令后不到二十四小时内,直接抵达了宁北!

专家组阵容堪称豪华:组长是国内含能材料泰斗钱思明院士,年过六旬,副组长是兵器工业的火箭弹专家刘卓总工程师,成员包括机械与材料领域的秦怀民、以及另外几位在化工、爆破、引信领域的顶尖专家。

赵建国和林默早已在厂门口迎接。

简单的寒暄后,专家们甚至没要求去招待所休息,直接要求:

“去实验室!去车间!看资料!”

会议室内,林默站在黑板前,面对着这群国内顶尖的学者和工程师,同样没有任何寒暄和废话,直接开始介绍“红箭-1”项目的整体设计方案和HMX炸药的初步成果。

他从战场需求分析入手,到武器定位、性能指标设定,再到HMX炸药的选择依据、合成路径、测试数据,以及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思路、战斗部结构、引信保险机构、甚至包括低成本一次性发射筒的材料选型………

侃侃而谈,深入浅出。

他提出的一些设计理念和技术路径,让刚刚抵达的专家们也感到有些些许惊讶。

因为说到后面,林默所提到的一些技术合成路线以及发展方向已经听不懂了。

“等等!林默同志!”

钱思明院士忍不住打断了他,指着投影上关于HMX炸药的一段分子结构式和合成路线:

“你选择的这个醋酸酐法,有一说一,确实是最优解,但其中这个‘低温硝解控制’和‘闭环反应催化条件’,你是怎么想到的?”

“实不相瞒,这和我们实验室目前正在秘密研究、尚未完全攻克的一个方向几乎一致!”

“但是我们课题组到现在都受困于这个方案,没办法简化工艺流程,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而你的工艺看上去非常简洁高效,成本在原来的基础上甚至能砍掉一半。”

林默笑了笑,从容回答:“钱老,我是基于分子反应动力学和能量最低原理进行的逆向推导,认为这条路径的副反应最少,产率相对最高。”

“低温硝解是为了控制……”他流畅地说出了一系列极其专业、甚至有些超前的理论和计算依据。

钱思明院士听得眼中精光爆闪,时不时摸摸脑袋,不停地喃喃自语:

“妙啊…原来可以这样考虑………难怪我们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很天才的想法!”

接着,火箭发动机专家刘卓针对林默提出的“高低压燃烧室”和“微旋膛线”的设计,提问疑问:

“林厂长,你这个发动机设计非常大胆!”

“尤其是用这种简易的‘膛线’来赋予火箭弹微旋稳定,替代复杂的尾翼机构,极大降低了成本和工艺难度!

“这思路的确非常巧妙了!但是我想问一句,你是怎么保证其稳定性的?”

林默用手绘示意图和公式讲解:“刘总工,我是通过计算火箭弹飞出筒口时的初速和转速匹配关系,确保其在一定距离内能保持稳定飞行。”

“虽然精度不如尾翼稳定,但对于300米内的直射距离,完全足够,且性价比极高。”

“在这种工况使用下,就不用考虑太多了。”

闻言,刘总工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秦怀民教授看着自己这个“学生”,更是感慨万千。

林默在红箭项目中提出的关于玻璃钢发射筒的缠绕工艺、闭锁机构的简易设计,让他这个老机械专家感到眼前一亮,许多思路甚至颠覆了他固有的认知。

就这样,专家组的其他成员也纷纷在项目上就各自领域提出问题,林默均能对答如流。

不仅解释清楚了“是什么”,更能透彻地说明“为什么”,彻底折服了这群见多识广的专家!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是来指导一个地方小厂的“意外发现”,却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在武器设计理念上堪称“大师”的年轻人!

他的很多想法,不仅不落后,甚至远远走在了国内许多专业研究所的前面!

初步的交流结束后,钱思明院士激动地拉着林默的手,对赵建国和秦怀民说:

“林默同志提出的这些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案,完全可行!而且非常先进!’

“我看啊,‘红箭’项目完全不需要我们来指导。”

“有什么需要的就招呼一声。”

钱老笑呵呵的说道:“我们这简直就是来专门学习的!”

..............

“看来人才培养也要提上日程了。”

“不然技术研发的速度远远跟不上。”

这天,刚从车间返回的林默,坐在办公桌前,自顾自思考道。

对于他而言,这些技术都是脑子里现成的,无法就是重新实现而已,基本上没有难度。

要是搁在前世,会非常快,但是在70年代,工艺水平严重制约了技术落实,以至于林默还要花精力去改进工艺,甚至是产线。

无形中耽误大量时间。

然而,在专家组加入后,这些工作就由专家接替,林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攻坚关键部分,于是,红箭-1项目速度大幅度加快,几乎是一天一个样。

不到一周时间, HEX炸药部分完成理论量产,红星二号车间产线正式宣布批量生产HEX高能炸药。

随即,红星-1一次性火箭弹进行最后的组装调试。

三月一日,上午。

一大早,何建设,马为国两人一脸兴奋的推开办公室,冲着刚坐下的林说道:

“厂长,样品制作完毕,第1批的三只红箭-1一次性火箭筒已经下线了。”

“很好。”

“辛苦了。”

看着两人硕大的熊猫眼,林默知道肯定是昨晚又熬了个通宵。

“前线急需的东西,我们辛苦点算不上什么。”

“是啊,大家伙都等着呢,上面也高度重视。”

何建设摆了摆手,马为国也不以为意。

熬了一个通宵的两人,非但没有疲惫,反而神采奕奕,眼神中充满火热。

闻言,林默不再废话,站起来招呼道:

“快,马上通知专家组,准备测试红箭-1一次性火箭筒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