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科举:开局救母,我六元及第耀门庭 > 第四十七章读书的好苗子
换源:


       读书这条路,他不是一个人。在社学有孙夫子关照,在私塾,吴先生、丁琅这几位先生也费心教他。科举是难,可他背后一直有人撑着。

“希望咱俩院试都能顺当点。”

“尽力就行。”

徐章和刘槿安都清楚,院试虽然只是争个考乡试的资格,但在临川县这地方,可没想的那么简单。

去年二月,朝廷出了新规矩:各省科考,每录取一个举人,只能从二十五名参加科考的士子里挑。

这对临川县这种科举大省来说,简直要命。

打个比方,临川县去考科试的读书人就有五千,他们抢的是一百三十五个举人名额。

按新规矩,举人和科考的人头得按一比二十五算,那院试就只能收三千三百七十五人。剩下那一千六百二十五人怎么办?只能干瞪眼呗。

不过朝廷在科举这事上经常变来变去,而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事连皇帝也只能装看不见,总得给读书人留条路走。

徐章自己马上也要考乡试了,心里还是盼着这规矩能松一松。

……

回家后,徐章就忙着搬家的事。搬家倒不难,叫辆牛车,再借秦家的马车把东西装满就够了。

徐章和他娘秦玉过日子简单,要带的东西本来不多,只是秦玉想着城里啥都要钱,才尽量多收拾点。

徐章考了府试第二名的消息,像风一样刮遍了徐家村。

虽然报喜的人没从府城专门跑下来,但这排名从临川县传到西丽乡,乡里人敲锣打鼓地进了村。

等他们到徐章家门口时,徐章人还在府城呢。他家前后院的邻居们呢。他家前后院的邻居们都在地里忙活,一听乡里传来的消息,村里人都不敢信。

府试第二!

整个汉口府多少读书人,徐章居然考了第二!

“知府老爷亲自点的第二名!你们徐家村这回可出了个读书的好苗子了!”

别说徐家村,打从大顺开国到现在,整个西丽乡也没出过一个府试第二!

“徐家这下又要起来了。”

“这徐章平时不声不响的,竟然去城里捧了个第二回来!比他爹当年还厉害!”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徐闻达这一脉这样,真是……”

“谁让人家命好,我跟你说,前几天徐章他舅娘……”

徐章只考了一天就回来了,他舅娘可没闲着,满村子溜达,逢人就说这事儿。

村里人一听,都以为徐章这次准是没考上才回来这么早。谁能想到,人家徐章厉害着呢,就考了一天,结果中了!第二名!

这下可了不得了,整个西丽乡都跟着沾光。徐章从府城一回来,乡里和村里给的奖励就送到了,比之前县试那次可厚实多了。

可徐章回来头一件事,就是招呼娘亲搬家。

他和几家走得近的本家、邻居都打过招呼。搬家那天,二舅他们都赶来帮忙。隔壁大舅舅娘听到马车响动,伸头一看,徐章和他娘正往车上收拾东西呢。

“三妹,徐章,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啊?”大舅赶紧问。

“去城里住一阵子。”秦玉头也不抬,语气硬邦邦的,“这老房子,以后就麻烦你帮忙照看了。”

“这……这怎么也不提前吱一声?三妹,哎,徐章!”大舅有点急了。

他是个混人,之前秦玉和徐章人住在这儿,家在眼前,他心里多少还有点着落。

现在可好,秦玉一句话没说就要搬走,马车直接堵门口了,拦都拦不住。他急得直搓手。

旁边看热闹的村民也嘀嘀咕咕:

“要我说,徐章他娘早该搬了!秦冠他娘那张嘴,整天叭叭的都说些啥?”

“他们两口子不就那样,见不得别人好呗!”

“这还是亲人呢?连外人都不如!”

偏偏这时候,赵祥花还不知死的在秦大面前说:“看看,我说的没错吧,三妹肯定有钱藏着!这不,悄没声地就在城里置办上大宅子了!”

大舅听了这话,真想给她一巴掌。他再混也知道,徐章这回是真出息了,以后前程大着呢!可他怕老婆怕惯了,愣是没敢发作,只能偷偷剜了赵祥花一眼,还怕被她瞧见。

搬家这事,秦玉和徐章早就定死了,谁也拦不住。母子俩紧着忙活一阵,在村里人搭手下,把要用的东西都搬上了车。

徐闻达生前的东西大部分都留在了老屋,只带了母子俩日常必需的。看秦玉没什么精神头,徐章安慰她:“娘,咱先在城里住着,哪天住腻了就回来。这老房子又跑不了。”

秦玉摇摇头:“娘就是有点……舍不得。”

其实想想,也没什么特别割舍不下的。

秦玉娘家那边,爹娘走得早,就一个哥哥,也是年纪轻轻得病没了。到现在,她在这世上最亲的人,就只剩徐章了。徐章去哪儿,她自然就跟到哪儿。

东西装好,母子俩上了马车。

秦玉上回进城,还是好几年前的事,对汉口府城啥样,早就记不清了。马车从徐家村出来,到西丽乡这段全是山路。

正赶上是夏天,山里树又多又密,没人打理,那股子湿气挺重的。各种虫子的叫声,一路就没停过。

过了西丽乡,直奔一条大路就到了汉口府的西城门。汉口府城大体是唐朝那会儿的老底子,大顺开国后,在主城东西南北各加了一道城门。

车子进了城,秦玉掀开车帘往外瞧,街巷里到处是摆摊叫卖的,糕饼油条的热乎香气直往车里钻。徐章跳下车,甜的咸的各买了一份,和秦玉分着吃。

城里的吃食花样,确实比村里多不少。

没多久,马车到了地方,徐章和秦玉下车搬行李。他们租的房子在登贤坊。这坊里大概住了十来户人家。

大顺的读书人多少有点迷信,住哪儿都讲究风水,总觉得能沾点考运。自身努力当然也得跟上。

说到读书人的副业,给人家看看相算算命也算一门。英宗时候那个徐有贞,算命就挺有名。不过他后来用“意欲”两个字害死了于谦,成了史书上有名的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