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这是你该得的!我家又没抄网,往后还得借你家的用呢!”徐章看二虎扭扭捏捏的,直接把鱼塞他手里,“木桶我先带回去,明儿个再还你。”
看着徐章走远的背影,二虎咧着嘴大笑道:“今晚有鱼汤喝咯,娘肯定高兴。”
徐章拖着快散架的身子回到家。
“章儿你去哪里!我都想着去找你了!”秦玉跛着脚迎上来,脸上笑开了花。
徐章指了指木桶,兴奋地说道:“娘,今晚咱们吃鱼!”
秦玉凑近一看,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狐疑道:“章儿,这……这么多鱼?你从哪儿弄来的?集上都少见这么肥的鱼呢!“”
“河里捞的呗!”徐章麻利地拎出两条大鲤鱼,开心道:“娘,快拿去煮,今晚好好吃一顿。”
“嗯。”秦玉赶紧提着两条大鱼快步走开。
徐章饿得前胸贴后背,灌了几口凉水才稍微缓过劲来。
没过多久,秦玉端着一盆热腾腾的鱼汤出来了。
“章儿,鱼做好了!你尝尝。”
徐章顺手把鱼肚子那块没刺的嫩肉夹到她碗里:“娘,我发誓,往后肯定好好待你!多吃点,小心刺。”
“嗯!”秦玉鼻子一酸,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
徐章顾不上琢磨秦玉的心思,饿狼似的扒着鱼肉喝着鱼汤。一顿饭下肚,总算有了些力气。
“我吃饱了,等我把鱼卖了,以后顿顿让娘吃饱!”徐章说完拎起木桶就往镇上赶。
“路上当心……”秦玉望着他背影,抹了抹眼角。
“等着过好日子吧……”徐章心里热乎乎的。
赶到镇上集市时,已是下午,但街上还是热闹得很,有卖小孩玩具的,有卖包子的,还有猪肉摊和米铺。
徐章找了个热闹地方,扯开嗓子就喊道:“卖鱼咯!刚捞上来的大鲤鱼,新鲜肥美,快来买啊!”
他这现代人可不怕丢脸,刚喊出去,立马围过来一群人,议论纷纷着。
“大热天的还能捕到鱼?平时想买都买不着呢!”
“这小子本事不小啊,逮着这么多大鱼。”
“嚯,这鱼真够肥的!”
“小兄弟,鱼怎么卖?”
徐章挠挠头,他头回在这卖鱼,原主也没经验。
“那个……价钱合适就卖。”
这时一个胖商人挤过来,说道:“小兄弟,鱼不错,我全包了!大的八文一条,小的五文,咋样?”
“可以。”徐章将鱼全数装了起来,递给了对方。
拿着刚到手的银两,徐章开心的嘴角上扬。
卖完鱼,徐章掂量着手里沉甸甸的铜钱,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日头还高,便决定在集市上转转,看看还有什么能做的买卖。
集市上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伏。徐章边走边看,突然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蔬菜摊位上,种类少得可怜。
“大娘,这白菜怎么卖?”徐章蹲在一个菜摊前问道。
“五文钱一斤。”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头也不抬,手里忙着择菜。
徐章暗暗咋舌,五文钱!他刚才卖的大鲤鱼才八文一条,这一斤白菜就抵得上大半条鱼了。
“冬天菜少,都是这个价。”老妇人见他不买,抬头解释道:“你要是嫌贵,等开春再来,那时候便宜。”
徐章点点头,又逛了几个摊位,发现情况都差不多。
除了白菜就是萝卜,偶尔有几个卖干菜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这要是在现代……”徐章心里嘀咕着,突然灵光一闪。
对啊!现代冬天不也有新鲜蔬菜吗?大棚菜他暂时搞不了,但发豆芽总可以吧?
回家的路上,徐章满脑子都是豆芽的事。他记得发豆芽很简单,只要温度湿度合适,几天就能长出来。
关键是成本低,绿豆在粮铺里卖得便宜,一斤才三文钱,能发好几斤豆芽。
“娘,我回来了!”徐章一进门就兴奋地喊道。
秦玉正在灶台前忙活,见他回来,擦了擦手,问道:“鱼卖完了?”
“卖完了!”徐章掏出钱袋,乐呵着说道:“一共卖了六十三条鱼,大的八文,小的五文,总共四百零九文钱。”
秦玉接过钱,不可置信地问道:“这么多?”
“这才刚开始呢。”徐章神秘地说道:“娘,我在集市上发现个赚钱的好路子。”
晚饭后,徐章把想法告诉了秦玉。
“发豆芽?”秦玉一脸茫然地问道:“那是什么?”
徐章解释道:“就是把绿豆泡发,让它长出嫩芽来,可以当菜吃,冬天蔬菜少,豆芽肯定好卖。”
秦玉将信将疑地问道:“绿豆能长出菜来?”
“能!”徐章信心十足。
“明天我去买点绿豆试试。”
第二天一早,徐章就去粮铺买了二斤绿豆,又找了个破陶罐,在底部钻了几个小孔。
“这样行吗?”秦玉看着儿子忙活,还是不太相信。
“先试试,我也是第一次弄。”徐章说完就把绿豆泡在温水里。
“章儿,绿豆泡在温水里是要干嘛?”秦玉狐疑道。
“娘,绿豆泡水里就是等绿豆泡胀,然后放在这个罐子里,每天浇几次水。”
“哦,原来是那样。”
泡了一上午,绿豆果然胀大了,徐章把水倒掉,将绿豆倒进陶罐,盖上一块湿布,放在灶台旁边,那里温度高些。
“这就行了?”秦玉问道。
“理论上是的。”徐章挠挠头,咧嘴道:“不过我也是第一次做,不知道能不能成。”
接下来两天,徐章严格按照记忆中的方法,每天早中晚各浇一次水。
可到了第三天,徐章打开湿布一看,绿豆不但没发芽,反而有些发黏,还散发出一股酸味。
徐章看着发黏的绿豆,仔细检查,才发现原来是温度太高,加上水浇得太频繁,绿豆被闷坏了。
“怪不得,那这次少浇点水,换个凉快点的地方,绿豆准能发芽。”
于是,第二次尝试的时候,徐章调整了策略,他把陶罐放在屋角,那里温度适中,每天只浇两次水,还特意在湿布上压了块木板,增加些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