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个馅饼,圆整匀称,金黄的饼面带着细细的焦纹,油光一层不厚,恰如其分。
丫鬟们在一边呼吸都轻了些,生怕把那股香气震散了。
李员外看得食指大动,嫌手中筷子碍事,索性扔了,直接手伸了过去,随手拿起一个也不知道什么馅的咬了下去。
第一口下去,清脆的声儿在齿间一炸,李员外不禁眯起了眼睛。
馅饼外皮咬着薄脆,里头却是软的,他这一口让饼皮有了缺口,里面的肉汁同韭菜的鲜劲儿便一股脑的往外涌,倒像是主动往他嘴里钻一样。
他原本不是很喜欢韭菜的那股子味道,但这馅饼的韭菜并不冲鼻,反倒把猪肉的厚香托得更鲜,葱香混合着面香在口中漫开,盐度拿捏的恰到火候,咸鲜里透一丝甜。
李员外手指不由一紧,随即又狠狠咬了一大口。
这回不急着咽,而是闭上眼睛慢慢咀嚼品起滋味。
馅饼在嘴里面香往后顶,肉香往上走,韭菜的脆生生在齿缝里一蹦,舌根都发热了些,汁水沿着饼皮渗开,越嚼越有味,先前那点不耐烦早就消失不见。
饿了一天没吃东西,李员外还算顾及着身份,只是吃东西的速度明显比往日快上不少。
待足足吃了六个馅饼之后,见他还有再伸手的架势。
管家李福才站出来小声提醒:“老爷,东西虽好,不可贪食,不如留着晚上再吃。”
岁数大了,吃多了容易积食,轻则难以入睡,重则腹胀腹泻。
李员外感觉此刻肚子已经饱了七八分,心情大好。
镇上的烧饼早被府中下人买了个遍,这绝对是他有生之年吃过最好吃的烧饼。
罢了,李员外想着剩下这些,等晚上用饭一定要跟夫人孩子们一起享用,省得她们总念叨他馋嘴。
伸手接过一旁丫鬟递过来的帕子净手,满意道:“这饼做得有章法。”
眼尾余光扫向管家,“哪家买的?”
管家立刻上前一步:“回老爷,就在咱府外东巷口。那街边新来了一位小娘子,摆摊在吆喝,奴才听见便过去尝了尝,猜测老爷您定然喜欢,见她剩的不多奴才便做主直接给全买了。”
“办得不错,赏你的。”李员外随手扔了个银子。
管家笑忙不迭接过,笑眯眯鞠了一躬:“谢老爷赏,还是老爷疼奴才。”
从孟鸢那买的馅饼一共才花了一角银子不过才一百文,李员外随手就赏了一两,足足翻了十倍。
“明日起早去多买些,给前后院的下人都分一份。”
李员外顿了顿,又道,“你现在去给那摊主留话,明天先留一篓给我,把这些都收起来吧。”
丫鬟们有条不紊的将桌上的盘子撤走,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管家垂眼应是,心里却有点发热。
他跟李府多年,对李员外也是忠心耿耿,已经很久没见过老爷吃得这么开心了。
想到东巷口那小娘子,瞧着当时旁边似乎站着几个衙役,心思一转就明白怎么回事,可不能让这帮家伙坏了老爷的事。
……
孟鸢才把竹篓倒扣,拍了两下,篓底干干净净。
她朝围得好奇的几个看客笑着作揖,约好明日还在这处,便提着空篓出了巷口。
她前脚刚走不久,后脚李管家便出来寻人。
李福只能问了旁边的小贩:“那小娘子何时离开的?”
大哥还以为他要找孟鸢麻烦,支支吾吾。
李福能从下人一路成为李员外的心腹,察言观色的本事自不必说。
“这饼合我家老爷胃口,托我来再定些。”
大哥这才放心道:“她走了大概一刻钟的功夫。”
这小娘子的手艺当真如此好?连李员外这般挑剔的大老爷都特意来定,大哥隐隐有些后悔当时没买个尝尝。
至于价钱……虽然不贵,但也是家里的一个进项,明天问问能不能用货换。
今天为了保险起见,只备了三十来份馅饼。
开始跟她预计的一样,第一次出摊,都是生客,本打算没卖完就把带回去当晚饭吃。
李员外在镇上名气不小,加上这两天到处买烧饼传的沸沸扬扬,孟鸢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他吃了绝对满意。
人都有从众心理,看今天李管家吃完之后的表现就知道,一直在旁边观察的人都忍不想下单,可惜被李管家买光了。
可惜给衙役交了一百文摊位费,现在手上只剩二十五个铜板,距离五日后要还的三百个铜板不过杯水车薪,更别说还有半斤肉干了。
明天得多备上点,走到固定停放牛车的地点,很快就找到了王铁柱的身影,正拿了把草料喂牛。
孟鸢走到旁边笑着叫了声:“铁柱哥。”
王铁柱见是她,有些惊讶:“不卖啦?”
“卖光了。”
王铁柱呆呆的看了眼背篓,用来盖馅饼的纱布被折叠整齐的放在里面,空空如也的背篓一览无遗。
这才多久,就卖光了?
不得了,周家日子没准还准要好起来。
想起早上吃的馅饼滋味,又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么快卖光了。
王铁柱憨厚一笑:“那感情好,你那饼我一吃就知道今日准卖个精光。”
孟鸢拎着篓,跳上车厢边,稳稳坐下,笑着寒暄了两句又陆陆续续来了几个人,待到位置坐得差不多了才出发。
大家都是一个村的,坐牛车从镇上到村里要半个时辰,路上闲着无聊唠了起来,不过一盏茶的功夫都知道。
周家的小寡妇竟是到镇上卖吃食,而且还卖光了!
原身的真面目只有周家人知道,村里其他人对她印象还好,好奇打探她卖的什么东西,孟鸢也是好脾气的有问必答。
下车的时候还说着明天若还有剩,给大家都尝尝。
意思是明天还要来镇上卖吃食。
周家大儿子刚走没多久,只剩一家子孤儿寡母,没个干活的男人连地都种不完,生活都成了问题,昨日要债的上门都传遍了。
知道周家处境艰难,哪会占这个便宜,还有两个婶子表示下次去镇上一定照顾她生意。
牛车到村口,太阳正当头,院墙投在地上拉出一块长影,倒是不热。
柳氏坐在门槛上,手里竹条捻了半圈又半圈,心神却不在手上,见着门外动静先立了起来,又怕自己眼花,眯起眼定睛看了看。
“回来了?”她的声音不大,带着一丝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