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竹篓第二次露底,人群自觉地向前挪了挪,最后的几只分到手里,满意的叹气像一股暖和风,轻轻吹过去。
“明日辰初,仍在这处。”孟鸢对众人作揖。
“明日还来!”
“后日去西街?”不知谁问了一句。
“后日再说。”她笑。
收摊。
王铁柱把车赶近,“嫂子,今天还是空篓?”
“空。”孟鸢把篓倒扣,拍出几粒芝麻屑,“走。”
牛车出了巷口,风从耳畔掠过去,熟悉的清脆声在心口轻轻一叮——
【人气值 ××】(具体不显)
【摆摊值 20】
【一级货架:可预览“和面滚轴”“小保温木箱”】
她没急着看,只将围巾往上扯了扯,把那一叮压进心里,等回家再算账再看。
午后回到院里,柳氏在门口等,见空篓,笑纹先爬上眼角。
“卖完了?”
“卖完了。”孟鸢将钱袋解下,叮叮当当落一桌,分堆:食材、家用、预备。
“今日香更稳,孩子也不呛。”柳氏边穿钱边说。
“明早再加十只的面。”孟鸢把账一条条报给临安记,末了顿一顿,“后日……去西街。”
“去?”柳氏抬头,眼里有一瞬担心。
“去。”孟鸢把小木匣轻轻一推,露出三包调料,“不去,别人也会来巷口闹。我们先走一步,先把人心稳住。”
周玉明“哎”了一声,“那我明天去巷口替你占位,后天再去西街吆喝!”
“行。”孟鸢挑眉,“但都要守规矩。”
傍晚时分,她让火退下去,只留小火暖着灶。把系统里“馄饨”那一格轻轻点开——不是兑换,只是预览。
一行行小字浮现:
【馄饨皮:以高筋面粉兑温水,摊薄、切方,覆粉防黏】
【馄饨馅:猪肉七分瘦三分肥,鸡蛋少许,葱姜水三次打入】
【汤底:骨汤为基,点盐、胡椒,油泼香提味】
【要点:皮薄而不断、馅鲜而不腻、汤清而不寡】
她看完,心里像被轻轻描了一遍路线。合上面板,抬头望天——晚霞一抹,被风撕成细条。
“娘,今儿晚饭我来。”
“好。”
夜将深,院里只剩火舌在灶膛里跳。她把明早要用的“起锅香”又配了一小盏,封好。
柳氏把昨晚洗净晾干的韭菜收进竹匾,手脚利落;周玉明抱着竹篓在门口蹦跶,眼睛亮得像两颗灯;周临安把昨晚抄的账合上,搁在柜里,提了个小布袋,“嫂子,钱换成小面额了,找零方便。”
“好。”孟鸢把醒到位的面一分再分,擀薄、刷油、叠层、卷起,再压开——层次在手心里一圈圈长出来。肉馅再细剁两刀,葱姜水三次打入,盐度稳;韭菜临拌,点了一撮“起锅香”,花椒八角压到了几乎闻不出的地步,只在热油时轻轻顶一下,把肉香“举高”。
第一炉试锅,薄壳一落,“呲啦”声起,香就沿着锅沿升上来。
柳氏尝一小口,点头,“还是昨天那股稳香。”
“走吧。”孟鸢把炉、面、馅、油、木签一一装车,系牢。牛车“得儿、得儿”摇出巷口,东边天际才泛出一线鱼肚白。
东巷口今日的人更多。门柱上昨晚那张“西街擂台”的宣纸依旧在,纸角被晨风吹得翻翻响。
“来了!”
“今儿得早,不然又排不上!”
“昨日那‘三递香’我回去还念叨半宿呢。”
李福已经在,衣摆熨帖,手里提着空食盒。“小娘子,老规矩。”
“二十只,热的。”孟鸢把昨夜先烙的一篓递过去。李福掂了掂,笑意藏不住,“老爷说,‘此香齐整’,今儿我多排一会儿,让后头别挤。”
纱布一揭,热气扑面,第一锅下锅。
“还是三文、两文!”
“没涨价!”
“良心摊!”人群里有人笑,接话利落。
铲起、翻面、压边、起锅;薄脆一响,“咔”的声音像扣在心尖上。
“给我四个!”
“我两个,孩子一个小的!”
“素的来两个,我婆婆牙口不好!”
书生又来了两个,昨儿写“香有三递”的那位今日一边排队一边念——“香不乱、味不争、口不腻。”旁边的老脚夫接话:“吃得我快步都快了两分。”排队的人笑成一片。
卖到第三锅,队尾忽然哄了一阵——顺兴馄饨馆的伙计又来了。为首的短褂男子两手一抱,冷冷扫过摊前,“明日午时,西街见。我们铺子家底厚,真功夫不怕比。”
李福只把人潮压住,“排队,人人有份。”
孟鸢手没停,语气平平:“买来尝尝?不买就让一让,不要耽误后面的人。”
那人“哼”了一声,仍是没买,只盯了她几眼,转身走了。
“嫂子,要不要回他两句?”周玉明不服气,眼睛瞪得圆圆的。
“不用。”孟鸢把一锅起净,“两张饼比十句嘴强。”
第五锅、第六锅……节奏稳稳地往前推。孟鸢有意把韭菜鸡蛋放在中段——先用素馅铺路,后用韭蛋把热度再提一格。临安在后头换零钱,偶尔抬眼看她,心口那一点子骄傲不受控地往外冒。
“今儿限购四只,别让后面排空了。”
“好!”小掌柜痛快答应,“我明儿带伙计早些来。”
“孩子先买。”队列里有人把孩子往前递,孩子接过小的一只,狠狠咬一口,被烫得“嘶”地吸气,却笑得眼睛弯起来,“好吃!”
王捕快照旧在街头晃了一圈,坐到对街的茶摊,手里转着那枚铜钱。瞧见队伍规矩,摊前干净,他啥也没说,只冲孟鸢抬了抬下巴,像是个无声的“嗯”。
日头爬上一指时,第一盆面见底,第二盆顶上;肉馅剩三分之一,素馅半盆。
“嫂子,今天比昨天还快。”临安低声。
“慢不了。”孟鸢铲起、翻面、压边,收口稳如旧,“明日要打‘西街’,今日就要把‘东巷口’压得更稳。”
又两锅,竹篓第一次露底;再两锅,第二次露底。
“最后一锅——”她提醒。人群自觉往前收了收,最后几只分到手里,满意的叹气像一阵暖风。
“明日辰初,仍在这处。午时,我去西街。”孟鸢对众人一揖。
“去!我们跟着去看热闹!”
“给顺兴瞧瞧,什么叫真味!”
收摊时,李福抱着空食盒回转,低声道,“老爷说,‘明午若去西街,以饼为阵,不必逞强。’我在那边也排一下,免得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