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红楼双姝记 > 第23章 北地书信显人情
换源:


       春日的扬州,细雨霏霏,润物无声。

林望舒正看着青溪记录近日药浸棉线的成效数据,门外小丫鬟捧着封信快步进来禀报:“姑奶奶,北地来的信,是姑爷派人送来的,还捎带了好些东西进来。”

林望舒微微一怔,接过信,信封上是王铮那手略显粗豪却力道十足的字迹。

她拆开信,仔细看去。

信中,王铮先问了岳家安好,语气客气周到。

随后便提及边镇军务,言道近日需奉命外出巡边一段时日,归期未定,具体任务含糊带过,只说是寻常军务。

然后笔锋一转,又道她难得归宁一趟,与兄嫂侄儿团聚不易,不必急着回北地,可安心在扬州多住些时日,待他任务结束,便亲自南下接她。

信末,还特意补充,知她此次回门仓促,他这做姑爷的未能同行,实为憾事,故托南下的商队带了些北地特产,算是一点心意,请她笑纳。

信的内容简洁干脆,一如王铮平日给人的印象,却于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武将难得的细心与担当。

他并未追问她在扬州诸事,反而给予了她充分的停留时间和自由,甚至顾及了回门礼数,全了她的颜面。

林望舒放下信,心中确有几分轻松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欣慰。

她与王铮并无深情厚谊,但能有这样一位明理、且给予尊重的丈夫,在这个时代已属难得。

如此,她便能更安心地在扬州布局谋划,无需担忧北地催促。

甚至,她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待日后回北地,或可借助王铮在边镇的势力,尝试开展些南北货贸之事,他既能想到托商队带特产,想必对此道并非全然排斥。

“将姑爷送来的东西抬进来吧。”她吩咐道。

很快,几个箱子被抬进院中,打开一看,多是些北地的皮毛、山珍、肉干,还有几样做工质朴却颇具边塞风情的银饰和一把镶嵌着绿松石的精美匕首。

礼不算特别贵重,却实用且透着心思,显然是用了心挑选的,并非随意敷衍。

林望舒让青溪将吃食分送一些给兄嫂院里,又挑了几张品相好的皮子,准备给黛玉和承璋做冬衣。

拿起那柄匕首时,她心中微动,将其递给了抚剑:“这个你拿着,倒比寻常短刃更合用些。”

抚剑接过,眼中掠过一丝喜色,抱拳道:“谢夫人,谢姑爷赏。”

处理完北地来信和礼物,林望舒的心思便又转回眼前最紧要的事:梳理产业,寻找得力人手,可惜了田嬷嬷不得用。

这日去给贾敏请安时,她便顺势提起此事,言语间流露出对田嬷嬷力不从心的忧虑,以及欲寻一可靠之人帮忙打理姨娘旧业的想法。

贾敏倚在榻上,闻言沉吟片刻,道:“你既问起,我倒是想起一个人来。只是不知如今还在不在了,也不知你愿不愿用。”

“嫂嫂请说。”

“记得柳姨娘身边,原先并非只有田嬷嬷一个得用的。早年还有一位姓文的嬷嬷,据说是十九岁时从宫里放出来的,规矩极重,行事极有魄力,姨娘院里的事一度都是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贾敏看了看望舒:“你可还记得她,周嬷嬷应该是她调教出来的,我这也有几个得力的也是她调教出来的。”

林望舒轻皱眉,努力回忆了下:“文嬷嬷啊,罚我抄大字的,我还记得,10岁那下还被她罚抄过大字的。”

原主对文嬷嬷的印象不太好,觉得过于严厉,望舒想到这里,微垂头轻笑了下:“那时候我太皮了,文嬷嬷说我没有淑女风范,现在想来果然是有能耐的,还是嫂嫂慧眼啊,这次回来没见到她,她荣退了?”

贾敏看着望舒是真心实意没有心结,才又继续:“她可能是与田嬷嬷有些不和,具体缘由我也不甚清楚。只记得姨娘病重那阵子,文嬷嬷性子急,见姨娘意志消沉,有时会拿你年幼失恃、前途未卜的话来激姨娘,本意是想刺激姨娘振作活下去,有时却适得其反。”

贾敏说话的时候一直关注着望舒的神色,毕竟这是望舒姨娘的事,现在姑嫂关系是亲近了许多,但这个姑子出嫁前,可是敏感得很,总觉得自己是庶女,人人轻看她。

“田嬷嬷便常在一旁劝,说文嬷嬷年纪大了,法子太烈,不如让文嬷嬷回去荣养,免得姨娘看着更添心事。后来姨娘大约也是病糊涂了亦或者是心如死灰了,你那时候也不回信,她便听了田嬷嬷的劝,将文嬷嬷送到了城外的一处庄子上荣养,这一养,便是这么多年过去了。”

贾敏说着,微微叹息:“若那位文嬷嬷还在,且身子骨硬朗,倒或许是个能帮衬你的人。只是她离府多年,心性如何,是否还堪用,却需你自家仔细斟酌考察。你若觉得可试,我这边或可托人再细查查她的底细近况,确保稳妥。”

望舒略觉尴尬,原主当初不回信赌气,是觉得姨娘没有父亲面前使力,把自己嫁那么远,原主当时心气儿太高了,侯爷却觉得她做不了大家族的主母,留在这边容易出事,虽然也算联姻,但属于低嫁,对方不敢看轻,侯爷和姨娘对原主的确不错。

这个文嬷嬷宫中出来的?规矩重,有魄力,曾与田嬷嬷不和,因激烈刺激病人而被送走……林望舒默默记下这些信息。

目前的信息看来这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或能成为一大助力,用不好则可能惹来麻烦的还不小,不一定抗得住,先看看再说吧。

“多谢嫂嫂提点。”林望舒感激道,“此事确需慎重,不知那文嬷嬷如今在哪处庄子上?我先去看看吧。”

“应该是你姨娘留下的离城最远的那处小庄子上,可能都不在册子上。原是父亲在外面和人作赌玩,父亲侥幸赢了,结果拿了地契,派人去走了一圈,回来就把地契给你姨娘了。听说那庄子贫瘠,收益寥寥,不过胜在清静,倒真是‘荣养’了。”贾敏语气有些微妙。

林望舒蹙眉,田嬷嬷居然没给自己说这处庄子,这是不想自己收回这个庄子,还是不想去见文嬷嬷。田嬷嬷将不对付的文嬷嬷安排在那等地方,其中意味,可真耐人寻味。

“我明白了。”林望舒点头,“待过两日,我亲自去那庄子看看,也顺带瞧瞧可以种什么。若那文嬷嬷果真可用,倒是一举两得。”

又说了会儿话,林望舒见贾敏面露倦色,便起身告辞。

回到芷兰苑,她独自沉思了许久。

田嬷嬷与文嬷嬷的旧怨,姨娘病中的情形,如同一团迷雾。

田嬷嬷看似老实,却似乎也并非全无手段,而那文嬷嬷,能被贾敏特意提起,必有非凡之处,她需要去见见这位文嬷嬷。

这位从宫中出来、规矩极重、行事激烈的老嬷嬷,究竟是何等样人?

她在那清贫的庄子上,又是如何度过这漫长岁月的?这一切,都勾起了林望舒极大的好奇与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