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万婉婷思考了下对方的主意,下定决心。

“行,我去屋里拿点稀罕货。”

“我也准备了些,等会在这碰头。”

万婉婷比了个“ok”的手势,别说还挺“潮”,在这里还不时兴呢。

安羽小跑进她的那间大通铺,把门关上,打开箱子的小锁,装作翻东西。

“系统,兑换兔兔糖、麦乳精、手电筒。”

“0.5积分已扣除。”

唰的一下,东西就出现在小箱子的底部。

又翻找出一个粗布麻袋,将东西装进里面。

出去发现万婉婷已经等在外面了,连忙走过去。

“万知青,看。”她打开袋子给对方看了一眼。

万婉婷挑了挑眉,手电筒,新的!

“嘿,果然真人不露相啊。”说着也敞开了自己袋子。

安羽看了一眼——红糖、巧克力、肥皂,还有一张缝纫机票。

嘿,这妞也是大手笔。

“我没经验啊,怎么弄?”别人往万家送礼的时候,都避着人的。

她想了想,自己总要跟人打交道谈生意的,便把事情揽了下来。

大队部和知青点都是在靠山屯前屯,村民大部分都在后屯。

两人一起往记忆中的大队长家的路走去,刚来的时候知青都去过大队长家登记借粮。

两人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大队长家,离大队部不远。

大队长李大勇就坐在家门口的门槛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

失策了,应该兑换点烟的,还是吃了没有经验的亏,安羽想着。

“大队长,吃饭了吗?”两人客气地打了声招呼。

“吃了,有事进来说?”李大勇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转身进了屋。

两个女知青手里都拿着袋子,还不是有事要“帮忙”?大多是想换个轻松的活,或者让自己当个睁眼瞎呗。

她们跟在大队长后面进了堂屋,瞧见大队长把孙子赶了出来让倒水。

“不用,我们说两句就走了。”

“客气啥,就两杯水。”

话落,一个妇人就把两个搪瓷缸放在桌上,“来,知青点挺远的,喝点水歇歇。”

“谢谢李大婶。”

李大婶笑着点了点头,就退出了堂屋。

安羽端起水喝了一口,甜甜的,也不太甜,尝出来是放了糖的。

她放下杯子,手上动作不停,清了清嗓子道:“我们是来感谢大队长对我们的照顾的,虽说您职责所在,但用没用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她把一包兔兔糖放在桌子上,脸上带着点儿感激,万婉婷也跟着掏出包红糖来,脸上朝队长笑了笑。

修整过的房顶,打扫干净的房间,以及烧过的火炕,这种环境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是下乡知青里头顶好的待遇了。

之前去过供销社,遇见过别的大队知青,他们那屋都得自己修屋顶。

“之前一直不得空,也在适应环境,才这么迟来跟您道谢,您别介意。”

其实原主就不会想到这些事情,万婉婷是只经历过别人给她家送东西,身份没转变过来。

大队长看了眼桌上那两包糖,摇了摇头:“拿回去吧,小事一桩,抵不上这厚礼。”

她把两包糖推给大队长那边,笑道:“乡亲们好心帮的忙,但咱不能当成理所当然,这兔兔糖就散点给来帮忙的人呗。”

李大勇听了,正想把烟杆往嘴里送,想起对面是两女娃子又停下来了。

“既是散给大家的,那我就代为收下了。”又瞄了瞄两人手里明显还挺大的袋子,说:“来了靠山屯适应得还可以吧?”

安羽也不拐弯抹角了,直接对大队长说:“大队长,我和万知青来了靠山屯快一个月了,但是实在是不习惯和别人住一起,都想搬出来自己住。”

“你们克服克服?村子哪有多余的房子给知青,别的都塌了。”

李队长没想到会有知青提出单独住,或者说之前没预料到会来了两个“大户”,他磕了磕手上的烟杆子,眉头紧锁,这事很难说符不符合制度。

“我们给钱。”万婉婷掷地有声,说到钱她还是很有底气的。

“对,我们掏钱起个房子,够一个人住就行。”她看了看万婉婷昂起的头,连忙接过话茬。

李队长眉头皱得更紧了,沉吟片刻道:“脱离集体生活,很有个人主义倾向和资本作风的问题啊。”

“大队长,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这也不违背组织的规章制度,也就是迫不得已,适应不了集体生活,想个解决办法。”

说话间,指了指万婉婷青黑的眼圈,还有自己耷拉着的眼袋。

“这别的不说,精神不好,哪天下地就容易出事啊!”安羽学着电视里的大妈狂拍大腿。

边说着还边打开袋子,掏出了一罐麦乳精,旁边跟着递出肥皂和巧克力。

大队长连忙用烟杆推开了面前的东西:“你们这是搞特殊化知道吗?”

“这房子又不是拿来享受的,没啥要求,简单点够一个人吃喝拉撒睡就行了。”

万婉婷看大队长始终没点头,接了一句道:“村子后面还会来知青吧,我是今年第一批下乡的,知青点的床位后面就不够了。”

安羽眼睛瞬间发光,掏出了手电筒从桌子下面递了过去:“叔,大队床位不够,可不得起新的?我们愿意为队里解决知青点住宿困难的问题,自愿搬出去,如果回城半价卖给大队。”

李大勇伸手接过看了眼,崭新的闪着银光的大号手电筒,连忙把它揣进裤袋。

他忍不住吧嗒吧嗒地抽了两口烟杆,烟雾蔓延在周围,他黑黄色的带着皱纹的脸若隐若现。

他望向万婉婷:“万知青确定还会再来知青吗?”

都知道万知青是个出身好的,据说和县城的大官有关系,消息应该保真。

“反正我听说还有两批呢。”万婉婷脸上不带一丝犹豫,淡定地说。

李大勇想着知青点满员的床铺、半价的房屋,又望了望桌上的东西,沙哑的声音开口道:“想好住哪了吗?”

“知青大院后头不是有块空地,在那起两间屋子,两女孩子不太安全,再砌个围墙,您看行吗?”

靠山屯前后屯之间以前据说是大地主家的,被拆剩下一间屋子,做了知青点,所以周围比较空旷,但那地方离山近,人烟少,做点什么稍微遮掩一下就行了,平时打水知青点就有水井。

李大勇一听就知道是哪里,确实合适,离村民住的后屯有段距离,和知青点也不远,便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

“秋收后过两天闲下来我组织些人帮你们把房子建起来,但地儿还是大队的。”

李大勇瞧了瞧两人的脸色,没怎么变,又说:“这地界儿你俩建个木刻楞房吧,虽然费用高了点,但冬天最冷负四十度,很容易会冻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