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家父赵匡胤 > 第10章 小胜一筹
换源:


       曹府,曹璨卧室。

第十局围棋下完,曹璨揉着酸疼的太阳穴,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你猜,曹叔父和内侍,谁来接我面圣?”赵德昭道。

曹璨愣了一下,眼神有些茫然:“有区别吗?”

“区别大了。”赵德昭说道,“内侍接我,父皇给的补偿我全都要;曹叔父接我,我就得舍弃一些。”

曹璨挠挠头,完全听不懂赵德昭的话。

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赵德昭摇摇头:“曹叔父来了,今天的朝堂有些乱。”

屋外传来曹彬的声音:“大皇子,官家让你觐见,速速跟我进宫!”

“叔父稍等。”赵德昭拍拍曹璨的肩膀,起身打开房门。

曹璨呆若木鸡,昭哥仅凭脚步声,就能辨认来人,这怎么可能?

很快,曹府的马车沿着御街前往皇宫。

狭小的车厢里,赵德昭和曹彬并肩而坐。

赵德昭作为顶尖特工,对微表情和微动作极为敏感。

虽然曹彬不动声色,他还是通过曹彬那微微颤动的膝盖,判断出他有心事。

“曹大叔,父皇给我什么奖励?”赵德昭询问。

曹彬一愣:“官家命令曹璨和赵承宗给你伴读,还让你二叔给你三国志。”

赵德昭眼神一凝,心中暗叫不好。

史书写的是帝王心术和权谋,皇帝最忌讳皇子擅自学习历史。

理智告诉他,老赵在试探他的政治野心。

所以,他必须拒绝三国志,同时还要拒绝赵普的儿子。

但他舍不得拒绝赵普的儿子。

赵普太重要了,赵匡胤的很多决策,包括先南后北统一全国,都是赵普的建议。

老赵拿不定主意时,也会问计赵普。

只要他的儿子赵承宗在身边,赵德昭就有把握拉拢赵普,至少不让赵普跟他为敌。

他猜到朝堂上会争吵,可惜自己不在场,无法揣摩老赵的心思。

“叔父,教我!”赵德昭侧身抱拳,摆出求人的姿态。

曹彬立刻躲避:“大皇子,这是为何?”

赵德昭诚恳的说:“过不了多久,父皇就会让我当回回炮监造使。”

曹彬心中一动,轻声道:“官家将回回炮改名为将军炮。”

赵德昭继续说道:“制造抛射百斤石弹的将军炮,需要多重的秤砣,多长的秤杆,如何保证不散架……”

曹彬心中一惊,赵德昭提出的问题,他和群臣都想到了。

同时,他和群臣都没有办法,制定的策略是慢慢摸索。

“你,你有捷径?”曹彬压低声音问。

赵德昭听出了他的激动,便笑着点头。

物理化学和工程学是顶尖特工的必修课程,因为特工要射击,要在复杂环境中潜入和逃脱。

曹彬开始纠结。

如果德昭有捷径,就能从赵匡义手里抢走监造使,曹家肯定赚得盆满钵满。

最关键的是,这是合法的钱。

曹家是大家族,他从不贪污受贿,家里的日子过得很拮据。

如果他教了大皇子,等于上了大皇子的船,万一大皇子遭难,曹家也会倒霉。

狭小的马车中,曹彬犹豫不决。

赵德昭保持请教姿势,两人就这样僵持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管家轻声汇报:“大皇子,大官人,到宫门口了。”

“罢了,我只提醒你一次。”曹彬说道,“伴读收下,冠礼之后再读史。”

“多谢叔父!”赵德昭大喜。

这种事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哪有什么下不为例。

曹战神终于愿意帮他了,从此以后,他在朝堂上有了耳目。

“走吧。”曹彬拍拍他的肩膀,起身下了马车。

赵德昭跟他入宫,冠礼之后再读史,男子加冠成年要到二十岁。

紫宸殿外,王继恩等候多时,满脸堆笑地迎他们进殿。

赵德昭迈着八字步,眼角余光扫过殿中群臣,将他们的脸记在脑海里。

“臣,参见官家。”赵德昭行大礼。

“免礼。”赵匡胤说道,“将军炮的想法很好,你的想法很高明。”

“臣愧不敢当。”赵德昭高声道。

他的声音尖细,个头也小,但礼仪却标准得无可挑剔。

赵匡胤满意的点头:“从明天开始,赵承宗和曹璨陪你读书,我安排程夫子教你读史。”

赵德昭立刻道:“我还没熟读四书五经,我想以后再读史。”

大殿里顿时鸦雀无声。

赵匡义、赵普、石守信等人,纷纷看向了曹彬。

曹彬目不斜视,心里却苦笑一声,什么都瞒不过这些老狐狸。

但是他问心无愧,他不想帮大皇子夺嫡,只想尽快造出将军炮,尽快实现天下一统。

赵匡胤笑了:“好,先把四书五经读好。我解除你的禁足,那五百遍孝经,也不用抄了。”

“遵旨。”赵德昭表面平静,心里却乐开了花。

“王都知,送大皇子回长春宫。”赵匡胤的眼神里都是慈祥。

“奴婢遵旨。”王继恩跑到赵德昭跟前,谄媚道,“大皇子,您请。”

赵德昭向官家恭敬行礼,跟着王继恩离开紫宸殿。

路过赵匡义身边时,他轻轻作揖,脸上带着纯真的笑容。

赵匡义笑着点头,等大侄子走远,他眼神一冷,咬了咬后槽牙。

大殿外。

赵德昭从袖袋里摸出一颗珍珠,握在手心:“王都知,请问高姓大名?”

“哎呦,折煞老奴了。”王继恩急忙道,“大皇子,老奴贱名王继恩,不足挂齿。”

“哦,都知说笑了。”赵德昭说着,握紧了手里的珍珠。

他记得非常清楚,王继恩是赵匡义的人,是烛影斧声的主谋之一,是赵匡义弑君篡位的头号功臣。

这是一个用金钱和感情无法收买,只效忠于权力的狠角色。

历史上,老赵驾崩时,王继恩没有通知赵德昭,而是通知了赵光义,结果赵光义在灵前继位。

“他是我继承皇位的绊脚石,必须废掉他。”赵德昭仔细思考着,很快就感到了压力。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前,宦官张德钧故意在京城散播“点检做天子”的流言。

整个汴京城都知道了流言,皇宫却不知道,因为张德钧蒙蔽了皇宫里耳目。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亲自召见张德钧,并给他赐名王继恩。

任他做内侍都知,皇宫宦官的一把手。

赵德昭回到了长春宫,一个人待在卧室里,冥思苦想了很久。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想扳倒王继恩,非常难。

老赵绝对把王继恩当成了心腹,必须徐徐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