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汴京烟火气 > 第7章 第7章
换源:


       还未到五更天,赵安就已经洗完了昨天在市场上买来的新鲜荷叶,他蹲在小推车旁,指尖抚过刚采来的汴河荷叶——叶缘还沾着晨露,青绿的叶面泛着光泽,是做米蒸糕最好的衬底。

他把荷叶一张张铺在竹蒸笼里,动作轻缓,像是在摆弄什么珍宝。旁边赵宁捧着陶碗,正用竹筛筛米粉,雪白的粉簌簌落在碗里,偶尔有细粉飘到鼻尖,惹得她轻轻打喷嚏。

“哥,这荷叶要铺得严严实实吗?”赵宁揉着鼻子,看哥哥把荷叶边角叠在一起,刚好盖住蒸笼底。

“得留些缝儿,”赵安笑着把筛好的米粉倒进陶盆,“从前娘跟我说,汴河沿岸的老户蒸米糕,荷叶都不铺满,要让蒸汽能透进来,这样糕里才藏着荷香,还不会粘皮。”他往米粉里加了两勺冬酿麦芽糖,指尖揉着粉团,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事,“我像你这么大时,总跟着娘去汴河采荷叶。那时候天刚亮,娘就拎着竹篮,我跟在后面,踩着露水跑。娘说,带露的荷叶最嫩,蒸出来的糕能甜到心里去。”

赵宁眼睛亮了亮:“那娘蒸的米糕,也像今天这个样子吗?”

“比今天的简单些,”赵安把粉团揉成小块,裹进荷叶里,“那时候家里穷,娘只敢加一勺麦芽糖,可蒸出来的糕,我能吃两个。有次我闹着要多放糖,娘就笑着说,甜多了会腻,就像日子,要有点清劲才好。”

说话间,赵安已经把第一笼荷香米糕放进蒸笼。灶膛里的芦苇杆烧得“噼啪”响,火苗舔着铁锅,热气很快从蒸笼缝里冒出来,带着淡淡的荷香。赵宁凑在旁边,鼻尖几乎碰到蒸笼,小声问:“哥,娘有没有教你做别的蒸糕?比如……裹着枣泥的?”

“教过,”赵安从陶瓮里掏出几颗红枣,是前几日从集市买的“金丝枣”,肉厚核小,“娘说,冬月里没荷叶,就用枣泥裹糕。那时候她把红枣煮得软烂,去核捣成泥,裹在米粉团里蒸,我总等不及放凉,烫得直甩手还往嘴里塞。”他把红枣放进铁锅煮,又拿了个小陶碗,“今日咱们也做枣泥蒸糕,让你尝尝娘传下来的味道。”

红枣在铁锅里慢慢煮软,甜味渐渐飘出来。赵安用木勺把红枣捣成泥,加了少许蜂蜜搅匀——比娘当年做的多了点甜,却没丢了枣泥的醇厚。赵宁在旁看着,忽然说:“哥,要是娘还在,肯定会夸你做得好。”

“会的,”赵安把枣泥裹进米粉团,放进另一个蒸笼,“娘总说,用心做的吃食,别人尝得出来。”

话音刚落,就听一阵清脆的银钗碰撞声。一个穿着藕荷色绸裙的妇人走过来,头上插着嵌珠银钗,身后跟着两个拎着食盒的丫鬟,裙摆扫过青石板,带着几分贵气。她走到摊前,目光落在冒着热气的蒸笼上,鼻尖动了动:“这是什么香气?竟有荷香混着米甜,倒像是古法做的点心。”

赵安赶紧起身拱手:“回夫人,这是荷香米糕,用汴河荷叶裹着蒸的,是汴京老法子。您要不要尝尝?”

妇人点点头,丫鬟上前接过赵安递来的米糕。妇人掀开荷叶,雪白的米糕泛着淡淡的黄,表面印着荷叶的纹路,咬一口,软乎乎的触感先漫开,接着是麦芽糖的甜,最后裹着一丝清润的荷香,甜而不腻。她眼睛一亮,看向赵安:“这糕做得好!没有寻常蜜糕的腻味,倒藏着股子清劲,是哪家的手艺?”

“是家母从前传的法子,”赵安拿起一块刚蒸好的枣泥蒸糕,“还有枣泥馅的,用金丝枣煮烂了裹进去,您也试试?”

妇人接过枣泥蒸糕,咬开一角——枣泥的甜混着米粉的软,没有半点颗粒感,枣香不冲,刚好衬得米糕更润。她笑着点头:“这枣泥也做得讲究,不是死甜,倒像是用慢火熬出来的。我是街西锦绣绸缎庄的吴老板娘,往后府里的点心,就从你这订了。”

赵宁在旁仰着小脸,脆生生补充:“吴老板娘,我哥做这枣泥,要把红枣煮半个时辰呢!哥说,娘以前煮枣,总守在灶边,怕煮过了头,枣泥就发苦了。”

吴老板娘听得有趣,看向赵安:“你娘倒是个懂吃食的。我府里的厨子,总把枣泥煮得齁甜,倒不如你这朴素的做法好吃。”她让丫鬟递过碎银,“今天要十块荷香米糕、五碗酥酪,再加五块枣泥蒸糕。”

送走吴老板娘,隔壁卖菜的王婆凑过来,压低声音说:“安小哥,你可真是好福气!这吴老板娘是汴京城出了名的爱吃,她成了你家常客,可不怕没人来买你的点心罗。”赵安笑着应承:“借您吉言啦!”

赵安笑着把第二笼米糕放进蒸笼,热气裹着香气散开,引得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有个穿粗布衣裳的老汉走过来,指着荷香米糕问:“小哥,这糕是用荷叶蒸的?我年轻时候在汴河船上当伙计,吃过老船家做的,跟你这香味像得很。”

“老伯也吃过?”赵安递过一块米糕,“我这是按家母的老法子做的,您尝尝是不是一个味。”

老汉咬了一口,眼睛忽然亮了:“就是这个味!软和,甜得清!那时候老船家说,蒸糕要守着灶,火大了会糊,火小了发黏,就像过日子,得有耐心。”他掏出铜钱,“给我来两块,带回家给老婆子也尝尝,让她也想想从前的日子。”

一上午下来,摊位前的人就没断过。荷香米糕和枣泥蒸糕最受欢迎。赵宁也渐渐敢跟客人搭话,有妇人问枣泥蒸糕的做法,她也不藏着,哥哥说这都是大家会的,只是个人做出来味道不一样罢了。

小孩儿脆生生说话的样子可乖巧了,“要把红枣煮半个时辰,捣成泥,还要加蜂蜜!我哥说,娘以前煮枣,总把火调得小小的,怕把枣的甜味煮跑了。”惹得大娘们捏捏她的小脸,再买些糕点家去。

夕阳斜斜照在汴河上,还不到歇摊的时候,备的货物就卖完了。回到家赵安把布口袋里的铜钱倒在木桌上,一枚枚数着——七百八十文,比昨日多了不少。

风里还飘着淡淡的荷香,像是把旧日的时光,都揉进了这蒸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