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新华书店高大的玻璃窗,斜斜地洒在落满微尘的空气里,勾勒出一条条金色的光路。
书架林立,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与油墨混合的独特芬芳。
娄晓娥站在外文书架前,秀气的眉头微微蹙起。她的指尖划过一排排烫金的书脊,寻找着那个魂牵梦绕的名字,却始终无果。那本稀有的俄文原版《叶甫盖尼·奥涅金》,是她最近最大的念想,可跑遍了整个京城的书店,都未能寻得踪迹。
一丝失落悄然爬上心头。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又富有磁性的声音,毫无征兆地在她身旁响起。
“您是在找这本书吗?”
这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书店的宁静,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沉稳。
娄晓娥下意识地转过头。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少年。他约莫十五六岁的模样,身形挺拔,穿着一身洗得发白但干净整洁的旧中山装,更衬得他面容俊朗,气质卓然。
最让她心神微漾的,是他的那双眼睛。
那是一双清澈见底,却又仿佛藏着无尽星辰的眸子,深邃得完全不像他这个年纪所能拥有。他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手中正稳稳地捧着一本书。
书的封面上,印着一行优美的西里尔字母
正是她寻觅已久的那本诗集。
娄晓娥的心跳,在那一瞬间,似乎漏掉了一拍。
“对,我……”
她刚一开口,才发觉自己的声音竟有些微的干涩。
林卫国将书递了过去,指腹无意间触碰到了书页的边缘,动作自然而优雅。
“这本书的位置确实有些偏,我也是偶然才看到的。”
两人因一本诗集,打开了话匣。
起初,娄晓娥只是出于礼貌与感激。可随着交谈的深入,她内心的惊讶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一圈圈地荡漾开来。
眼前这个少年,绝非等闲之辈。
从普希金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到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从《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叙事,再到《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内核。林卫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他的见解并非书本上的陈词滥调,而是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洞察力,总能从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切入问题的核心,给出让她都感到振聋发聩的独到观点。
这是一种完全碾压式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深度。
娄晓娥从小接受最顶级的精英教育,自认在同龄人中难逢对手,可今天,她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少年面前,竟产生了一种学生面对老师般的局促感。
她那颗骄傲的心,非但没有受挫,反而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好奇与欣赏所填满。
“你……你怎么会懂这么多?”她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一双美目中闪烁着探寻的光芒。
林卫国的笑容依旧温和,眼神中却掠过一抹与年龄不符的沧桑。
“家父生前是军人,也是学者,收藏了很多书。我只是看得多了些。”
他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随后在娄晓娥追问下,才“无奈”地说出了自己是英雄遗孤的身份。
当“烈士”、“遗孤”这几个字眼从他口中平静地吐出时,娄晓娥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给紧紧攥住了。
原来,那深邃眼神背后藏着的,是这样的过往。
她先前所有的欣赏、好奇,在这一刻瞬间升华。一种混杂着同情、敬佩与怜惜的复杂情感,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来。一个下午的交谈,足以让两颗年轻的心迅速消融隔阂,急速靠近。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为书店镀上了一层温暖的色泽。
“明天是周末,你要是有空的话……”娄晓娥看着他,脸颊微微泛起一抹红晕,主动发出了邀请,“我带你去香山转转吧,那里的红叶快红了。”
说出这句话,几乎用尽了她作为大家闺秀的所有勇气。
“好啊,我的荣幸。”
林卫国笑着答应,目光坦然地迎上她略带羞怯的视线。他顺势而为,极其自然地询问了她家的地址,约定次日上门去接她。
娄晓娥几乎没有犹豫就告诉了他。
与娄晓娥告别后,林卫国并未直接返回四合院。
他脑海中已经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计划。
一场完美的约会,需要一个震撼的开端。他不仅要让娄晓娥看到自己的诚意,更需要一份足够分量的“实力证明”。
他迈开长腿,径直朝着京城最大的百货大楼走去。
这个年代,物资极度匮乏。百货大楼的柜台里,商品稀稀拉拉,但有一个区域,却永远围满了人,那便是“三转一响”的专柜。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这四样东西,是无数家庭梦寐以求的奢侈品,是身份与地位的绝对象征。人们的目光充满了渴望、羡慕,却又因为那高昂的价格和一票难求的现实而望而却步。
林卫国穿过人群,直接走到了自行车柜台前。
“同志,我要这辆凤凰牌的。”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周围瞬间安静下来。
售货员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抬起眼皮瞥了他一眼,嘴角挂着一丝程式化的敷衍。
“小同志,这可不是玩具,凤凰牌二八大杠,一百五十八块钱,还要一张工业券。”
言下之意,看看可以,别耽误工夫。
林卫国没有废话。
他从随身的布包里,直接拿出了一沓崭新的大团结,工工整整地放在了玻璃柜台上。厚厚的一叠,视觉冲击力十足。紧接着,一张崭新的工业券被他轻轻地压在了钱上。
“啪。”
清脆的声响,让售货员的表情瞬间凝固。
周围人群发出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同志,麻烦帮我开票。”林卫国语气平静。
售货员的嘴巴张了张,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结结巴巴地问道:“同、同志,你确定要买?”
“确定。”
“现金全款?”
“全款。”
在售货员几乎要把眼珠子瞪出来的惊愕目光中,林卫国办完了所有手续。
但他并未就此离开。
在众人还未从刚才的震撼中回过神时,他又走到了旁边的收音机柜台。
“这台熊猫牌的,我也要了。”
他又一次,在无数道呆滞的目光注视下,拍出了一沓现金和票证。
整个百货大楼一层,彻底沸腾了。
当林卫国一手推着锃光瓦亮、能照出人影的凤凰牌自行车,另一只手拎着最新款的熊猫牌收音机,从百货大楼的正门走出来时,他立刻成为了整条街的焦点。
阳光洒在崭新的车身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他将收音机顺手挂在车把上,这个动作潇洒写意,却带着一种无与伦比的炫耀。
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骑着旧车的工人用力地蹬着脚踏,眼神里写满了羡慕嫉妒恨。几个顽皮的孩子跟在他身后,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仿佛在围观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
他要的,就是这种轰动效应。
这辆车,是给娄晓娥看的,是少年人最直接、最炽热的诚意。
这辆车,也是给四合院里那些禽兽们看的,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一个明确的警告。
他林卫国,早已不是那个可以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一个惊喜,一场约会,一个未来的商业帝国女主人,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稳步推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