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金风云录 > 昭雪沉冤,皇孙立储
换源:


       耶律乙辛伏法后,萧兀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奏请耶律洪基为萧观音皇后与耶律浚平反昭雪。这日早朝,萧兀纳手持奏疏,在金銮殿上叩首:“陛下,萧皇后与废太子耶律浚皆为耶律乙辛构陷,如今罪臣伏诛,证据确凿,恳请陛下为二人恢复名誉,以慰冤魂,以安朝野!”

朝中大臣纷纷附和,就连曾依附耶律乙辛的官员,也因惧怕牵连,连声恳请“陛下为冤者昭雪”。耶律洪基望着阶下百官,又想起这些年失去的妻与子,心中满是愧疚,当即准奏:“朕糊涂,致使皇后与太子蒙冤,今日便追复萧氏为宣懿皇后,耶律浚为昭怀太子,厚葬于庆陵,四时享祭。”

旨意下达后,中京举行了盛大的迁葬仪式。耶律延禧身着孝服,亲自护送祖母与父亲的灵柩前往庆陵。灵柩途经街道时,百姓们自发跪在路边,有人泣不成声,有人焚香祈福——当年宣懿皇后在世时,常体恤百姓,太子耶律浚也以仁厚闻名,如今沉冤得雪,百姓们皆为这对母子感到惋惜。

迁葬仪式结束后,耶律洪基看着日渐沉稳的耶律延禧,又想起萧兀纳多次提及“国本不可无”,终于下了立储的决心。大安四年正月,耶律洪基在朝堂上正式下诏,册立耶律延禧为皇太孙,令其入东宫学习朝政,由萧兀纳担任太傅,教导治国之道。

消息传出,朝野上下安定不少。萧兀纳深知“立储”只是第一步,耶律延禧虽有复仇之志,却仍需打磨心性、学习治国之术。每日清晨,他都会亲自到东宫,教耶律延禧研读《贞观政要》,讲解历代帝王的治国经验;午后则带他到演武场,学习骑马射箭,锻炼体魄与胆识。

耶律延禧学得格外用心,遇到不懂的问题,总会追着萧兀纳请教;演武场上,即便摔得满身是伤,也会咬牙爬起来继续练习。他知道,自己不仅要为祖母和父亲报仇,更要扛起守护大辽江山的责任——耶律乙辛虽死,朝堂上仍有贪腐之风,边境与宋、夏的摩擦也未曾停止,百姓的生活依旧困苦,这些都需要他日后逐一解决。

一日,耶律延禧在东宫书房翻看祖母萧观音的诗作,看到“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一句时,不禁红了眼眶。萧兀纳恰好进来,见他这般模样,轻声道:“殿下,宣懿皇后的才情与品德,至今仍被百姓传颂。您若能以皇后为戒,心怀百姓,勤勉为政,便是对她最好的告慰。”

耶律延禧合上诗集,坚定地点头:“萧太傅放心,延禧定不会让祖母和父亲失望,更不会让大辽的百姓失望。”

此时的耶律洪基,已日渐衰老,对朝政的掌控力越来越弱,东宫的权力渐渐向耶律延禧倾斜。而那些曾依附耶律乙辛的残余势力,见皇太孙势稳,虽不敢再兴风作浪,却也在暗中观望,试图寻找新的机会。萧兀纳深知,耶律延禧的储君之路,仍有暗流涌动,想要真正稳住大辽的江山,还需经历更多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