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金风云录 > 西辽续脉,金廷隐患
换源:


       耶律延禧的死讯传到西域时,耶律大石正率领两百余名残部,在葱岭以西的草原上艰难跋涉。风沙吹乱了他的发髻,铠甲上的血迹早已凝固成黑色,可他手中的长枪始终紧握——自夹山断后一战,他拼死突围,带着少数士兵向西逃亡,一路躲避金军追击,如今终于远离了金朝的势力范围。

“将军,前面就是哈剌契丹部落的领地了!”一名士兵指着远方的帐篷群,声音里带着久违的激动。耶律大石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哈剌契丹是契丹族的分支,多年前迁徙至西域,与辽朝皇室素有往来,或许能在此获得立足之地。

哈剌契丹部落首领阿布尔得知耶律大石到来,亲自出营迎接。当他看到耶律大石身上的辽朝将领铠甲,又听闻辽朝灭亡、耶律延禧战死的消息时,不禁悲从中来,当即下令:“全军哀悼三日,为大辽先帝祈福!”

三日之后,阿布尔召集部落贵族,对耶律大石道:“将军乃辽朝皇室宗亲,又有领兵之才,如今大辽虽亡,可我们哈剌契丹仍愿追随将军,重建家国!”其他贵族也纷纷附和,愿奉耶律大石为主。

耶律大石看着眼前的众人,心中百感交集。他单膝跪地,对天起誓:“我耶律大石,今日在此立誓,定要率契丹子弟,在西域重建基业,延续大辽血脉,他日若有机会,必率军东归,为先帝报仇,收复故土!”

此后,耶律大石以哈剌契丹部落为根基,开始招兵买马,扩充势力。他深知西域部落众多,若想立足,必须恩威并施。于是,他一方面率军征服那些不愿归附的部落,将其纳入统治范围;另一方面,他尊重各部落的习俗,减免赋税,鼓励农耕与贸易,赢得了西域百姓的拥护。

短短三年时间,耶律大石便统一了葱岭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史称“西辽”的政权,定都虎思斡耳朵。登基之日,他身着辽朝皇帝的冕服,接受百官朝拜,望着殿外跪拜的各族百姓,心中默念:“先帝,臣已在西域为大辽续脉,您在天有灵,可安息了。”

而此时的金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完颜阿骨打灭亡辽朝后,又率军南下,攻打北宋。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完颜阿骨打去世后,其弟完颜吴乞买继位,是为金太宗。金太宗继续扩张疆域,将金朝的统治范围扩展至淮河以北,成为当时东亚地区最强大的政权。

可表面的强盛之下,金朝内部早已埋下隐患。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时,为了团结女真各部,设立了“勃极烈制度”,由女真贵族共同执掌朝政。如今金朝疆域扩大,勃极烈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贵族们为了争夺权力与土地,相互倾轧,矛盾不断。

金太宗天会十年,女真贵族完颜宗翰与完颜宗磐因争夺兵权,在朝堂上爆发激烈冲突。完颜宗翰主张继续南下,彻底消灭南宋;完颜宗磐则认为金朝连年征战,百姓困苦,应先休养生息,暂缓南征。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之上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金太宗看着争吵的大臣们,心中满是无奈。他深知,女真贵族的权力过大,已严重威胁到皇权,可他刚继位不久,根基未稳,不敢轻易触动贵族的利益。最终,他只得采取折中方案:派完颜宗翰率军攻打南宋的川陕地区,派完颜宗磐负责治理中原地区,暂时平息了这场纷争。

可矛盾并未就此解决。完颜宗磐在中原地区任职期间,大肆搜刮民财,强占百姓良田,还暗中联络女真贵族,试图削弱完颜宗翰的势力。完颜宗翰得知后,怒不可遏,派人暗中收集完颜宗磐贪赃枉法的证据,准备在朝堂上弹劾他。

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百姓因不堪金朝的压迫,纷纷揭竿而起。其中,以王善领导的起义军规模最大,起义军攻占了濮州、开德等重镇,多次击败金军,声势日益浩大。金太宗派军镇压,却因将士们久未征战,战斗力低下,屡战屡败。

消息传到西域,耶律大石得知金朝内部矛盾重重,中原百姓起义不断,心中燃起了东归复仇的希望。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议东归之事:“如今金朝内忧外患,正是我们东归复仇、收复故土的好时机。诸位以为如何?”

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唯有谋士萧斡里剌提出反对:“陛下,金朝虽有内忧,却仍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我们西辽刚刚建立,根基未稳,若此时贸然东归,恐会遭到金朝的全力反击,到时不仅无法收复故土,还可能危及西辽的安危。不如再休养生息几年,待我们实力壮大,再图东归。”

耶律大石沉吟片刻,觉得萧斡里剌说得有理。他叹了口气,道:“先生所言极是,是朕太过心急了。传令下去,继续整顿军备,发展生产,待时机成熟,再议东归之事。”

此后,耶律大石将重心放在了治理西辽上。他仿照辽朝的制度,设立官制、制定法律,还在各地修建学校,推广中原文化。在他的治理下,西辽的经济日益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成为西域地区的强国。

而金朝的局势,则愈发混乱。金太宗去世后,完颜阿骨打的孙子完颜亶继位,是为金熙宗。金熙宗年幼,无力掌控朝政,女真贵族的权力斗争愈发激烈。完颜宗翰、完颜宗磐等贵族先后被杀,朝政被完颜兀术(金兀术)掌控。完颜兀术虽有军事才能,却生性残暴,他继续对南宋发动战争,还在中原地区推行严酷的统治,导致百姓的反抗愈发激烈。

耶律大石得知金朝的混乱局面后,再次召集大臣商议东归之事。可就在此时,西辽的西部边境传来急报——花剌子模国率军入侵西辽,攻占了西辽的数座城池。耶律大石无奈,只得暂缓东归计划,率军抵御花剌子模国的入侵。

两军在撒马尔罕城外展开激战。耶律大石身先士卒,率领西辽军队奋勇杀敌。花剌子模国的军队虽勇猛善战,却不敌西辽军队的严密阵型与耶律大石的出色指挥,最终大败而逃。耶律大石率军追击,攻占了花剌子模国的数座重镇,迫使花剌子模国向西路称臣纳贡。

经此一战,西辽的威望在西域达到顶峰,周边各国纷纷遣使归附。可耶律大石心中清楚,西辽与金朝之间,终究有一场决战。他站在撒马尔罕城的城楼上,望着东方,心中默念:“先帝,臣定会完成您的遗愿,率军东归,收复大辽故土,为您报仇雪恨!”

而此时的金朝,仍在无休止的权力斗争与对外战争中消耗着国力。完颜兀术去世后,金朝的朝政更加混乱,皇帝更迭频繁,贵族们为了争夺权力,不惜互相残杀。中原地区的百姓起义此起彼伏,南宋也趁机发动北伐,收复了部分失地。

耶律大石看着金朝日益衰落,知道东归的时机即将成熟。他开始整顿军备,训练士兵,准备率领西辽军队,踏上东归之路。可他不知道,自己已年迈体衰,再也无法亲自率军东归。

西辽康国十年,耶律大石在虎思斡耳朵病逝,享年五十六岁。临终前,他将儿子耶律夷列召到床前,嘱咐道:“为父毕生心愿,便是率军东归,收复大辽故土。如今金朝日益衰落,正是东归的好时机。你继位后,一定要完成为父的遗愿,不要辜负大辽的列祖列宗,不要辜负西域的契丹子弟!”

耶律夷列含泪点头,承诺定会完成父亲的遗愿。耶律大石去世后,耶律夷列继位,是为西辽仁宗。他遵循父亲的遗愿,继续整顿军备,发展生产,为东归之事做准备。

可东归之路,注定充满艰难。金朝虽已衰落,却仍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南宋与金朝之间矛盾重重,不愿与西辽联手;西域的部落也并非完全忠心,若西辽率军东归,很可能会发生叛乱。

耶律夷列站在虎思斡耳朵的皇宫里,看着父亲留下的辽朝疆域图,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父亲的遗愿,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可他坚信,只要西辽上下一心,总有一天,他们会率军东归,收复大辽故土,让辽朝的旗帜,再次飘扬在长城以北的土地上。

历史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西辽与金朝之间的恩怨,还未结束;中原地区的战乱,仍在继续。而那些为了家国、为了信仰而奋斗的人们,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