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开局精神念力,扮演老六 > 29,人这一辈子就像爬山路,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换源:


       (时光在悄然流逝)

厂区高音喇叭突然传出于海棠清脆的嗓音:“全体职工请注意!现播报重要表彰通知——我厂宣传科文员张间君同志,于12月24日黎明时分偶遇两名可疑人员,临危不惧挺身而出。”

“在与敌对分子激烈周旋过程中,北街派出所李国强所长率队及时增援,在李所长指挥下成功击毙一人、缉拿一人。”

“我厂职工张间君同志在此次行动中表现突出,经上级部门核准,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号召全体同仁以张间君同志为榜样,发扬同不法分子斗争到底的英勇精神!特此通告!”

张间君听着广播差点笑出声,这位李警官果然老谋深算。如此处理既澄清了事实,又省去诸多麻烦。

临近下班的工人们听到广播后炸开了锅,人人脸上写满艳羡与惊叹——这可是要平步青云的节奏啊!

易中海听着广播,面部肌肉不停抽搐。他暗自懊悔:早知今日,当初就该帮衬那孩子一把,这般品行端正的年轻人,简直是养老送终的最佳人选。

二大爷抡着铁锤砸向最后一节火车皮,听到消息时锤头险些脱柄——是时候主动结交这位新贵了。他混了大半辈子连个小组长都没捞到!

厂区家属院笼罩在微妙氛围中。于海棠僵坐在广播室窗前,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那抹残红终究带不走任何东西

张间君推着自行车从粮站出来,怀里揣着刚买的十几斤麦种。原本以为东单菜市场就能买到,谁知兜兜转转大半天,此刻正顶着凛冽寒风往四合院赶。冬夜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当他踏入胡同时,两侧路灯已然次第亮起。

庭院深处寂静无声,刺骨严寒把闲散人等都逼回了屋里——有的围炉用餐,有的凑堆唠嗑。傻柱今日午后给厂领导开小灶打下手,趁人不注意从每道菜里揩了点油:不是偷偷藏起鸡腿,便是剜下二两精肉。领导们纳闷为何端上桌的竟有独腿鸡,殊不知这“战利品”刚揣进兜就被秦淮茹截胡。小娘子趁傻柱不注意在他掌心轻挠一下,登时惹得这傻小子魂魄出窍般傻笑不止。

贾张氏目睹此景,浑浊眼底掠过一丝晦暗算计。这老虔婆虽爱无理取闹,却最怕秦淮茹改嫁他人——她在乡下务农时还能勤快点,自从嫁给老贾后整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性。瞧她那双磨得乌黑的鞋底就知道有多懈怠。倘若秦淮茹另寻人家,她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贾张氏暗自盘算:必须逼那女人去上环,断了生养的指望看谁还敢要她!

张间君推开屋门,指尖轻弹从异空间取出的斤余鲜鱼。砂锅里翻腾的鱼汤咕嘟作响,他独坐桌前陷入沉思,苦笑着摇头:终究是太过天真,情窦未开便已尝尽世态炎凉。于海棠今日的作为令他心寒至极——常言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他们连姻缘都未缔结,这姑娘便显露出如此市侩本色。历史的洪流果然难以抗衡,纵使身怀异能,在尚未成长壮大之前,他这只微不足道的小蝴蝶又怎能掀起波澜?

念及至此,他突然记起尚未试探于海棠的真实底细,甚至连那位神秘的聋老太太都未曾谋面。遂盛了碗热鱼汤,将鱼尾仔细放入碗中,举步迈向后院北侧。

轻叩斑驳木门,屋内传来苍老却温和的应答:“谁呀?门没闩,自个儿进来吧。”

推门而入,昏黄灯光下映照着半卧藤椅的白发老妪。张间君恭敬道:“聋老奶奶,我煨了些鱼汤给您尝鲜。”

老妇人借着摇曳烛火端详来客,布满皱纹的脸庞倏然绽放慈祥笑容:“哎哟是间君呐!差点没认出来哩。瞧你这身子骨,可比从前壮实多啦,当年瘦得跟晾衣杆似的。”

“瞧见你现在这般精神,老身打心眼里欢喜。难得你还记挂着我这把老骨头。”

张间君凝神观察着这位传奇人物——原著里她为红军将士编草鞋、仗义执言、谈吐诙谐,不知几分真几分假?据说眼光毒辣却总护着傻柱,连革委会副主任许大茂都敢硬刚。可眼前这位不过是个寻常老妇:岁月在她面容刻下深深沟壑,浑浊眼眸里盛满温和笑意。

即便算不上圣贤,总不至于是敌特分子吧?

他笑着回应:“哪能忘了您老人家?您可是看着我长大的。”

“这些年家中变故您也知晓,我刚从悲痛中缓过劲来。往后我会常来陪您唠嗑的。”

聋老太太欣慰地点点头:“想通就好,人这一辈子就像爬山路,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

思绪不觉飘向傻柱与秦淮茹——那丫头怕是着了魔怔。自后院返回自己屋子,张间君终于端起迟来的晚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