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流转,承安门前的年轻方队已然走过。
那股锐气与朝气,仿佛还残留在空气之中,让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们心潮澎湃。
然而,画面并未停歇。
镜头缓缓拉远,再缓缓推近,对准了观礼台上的一处特殊区域。
那里坐着的,不再是英姿勃发的年轻人,而是一群白发苍苍、满脸褶皱的老人。
他们身形佝偻,有些人甚至需要旁人搀扶,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可当镜头给到他们面部特写时,所有时空的观众,无不心神一凛!
那是一双双怎样的眼睛啊!
浑浊之中,透着寻常老人绝没有的锐利与坚毅!那目光仿佛能穿透时空,回到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胸前挂满的,那沉甸甸、金灿灿的勋章!
每一枚,都像是一颗小太阳,在光幕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几乎要闪瞎所有人的眼睛!
……
大秦位面。
咸阳宫内,气氛陡然变得古怪起来。
大将王翦眉头紧锁,率先发问:
“陛下,这些人是……?”
他百思不得其解。
“垂垂老矣,气血衰败,莫说上阵杀敌,便是披甲执锐都已是奢望。后世华夏,为何会让这等老朽,出现在如此重要的场合?”
这番话,问出了所有古人的心声。
在他们的时代,战争是年轻人的事。老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解甲归田。留在军中,只会是累赘!
嬴政没有回答,他那双深邃的眸子死死盯着光幕。
他不懂,但他隐隐感觉到,这背后,必然有着他无法想象的,属于后世的逻辑与情怀。
……
大汉武帝位面。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刘彻喃喃自语,眼中满是疑惑。
他一生征战,最重军功,也最懂军队。一支军队的强大,在于其巅峰的战力,在于源源不断的新血。
让这些风烛残年的老兵占据观礼台的尊位,这是何意?
难道后世,已经无人可用了吗?
不!绝无可能!
刚刚那四军方队的威势还历历在目,后世华夏强盛至极!
“卫青,霍去病,你们二人可能看懂?”
冠军侯霍去病摇了摇头,直接道:“陛下,臣看不懂。兵者,凶器也,以强为尊。这些人,已不强矣。”
大将军卫青则更为沉稳,他思索片刻,缓缓道:“陛下,或许……后世尊崇的,并非是他们如今的战力,而是他们曾经的功绩。”
此言一出,刘彻若有所思。
……
大明洪武位面。
朱元璋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标儿,你说说,这是啥名堂?咱当年打天下,跟着咱的老兄弟,要么封官要么赏地,老了就回家抱孙子去。把他们摆在阅兵的台子上,给谁看?”
他语气中满是不解,甚至有几分不悦。
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华而不实!
太子朱标轻声道:“父皇,儿臣以为,卫青将军所言或许有理。后世此举,或有深意,我们……且看下去。”
朱元璋冷哼一声,没再说话,但目光却更加专注了。
就在这时,光幕中的背景音陡然一变!
之前的激昂进行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无比肃穆、沉重,甚至带着一丝悲壮的旋律!
画面中,一个新的方队出现了。
他们没有驾驶任何铁甲战车,也没有携带任何先进武器。
他们手中高擎着的,是一面面旗帜!
一百面,鲜红的,却又显得无比陈旧的旗帜!
这些旗帜,大多都已破损,有的旗杆上还残留着刀劈斧凿的痕迹,有的旗面被硝烟熏得发黑,甚至能看到一个个清晰的弹孔!
一股铁血肃杀之气,仿佛要透过光幕,扑面而来!
【战旗方队!】
光幕之上,四个金色大字浮现,庄严肃穆。
紧接着,旁白声响起,低沉而有力:
【这些战旗,来自战争年代。每一面,都代表着一支英雄的部队。每一面,都浸透了先辈的鲜血!】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曾在抗倭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百支英雄部队的战旗!】
轰!!!
“抗倭战争”四个字,如同九天惊雷,在所有古代位面炸响!
……
大唐太宗位面。
“抗倭战争?!”
李世民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倭国?是那个隔海相望,时常遣使来朝的弹丸小国?”
“他们……也配称‘战’?还用得着‘抗’?”
在他看来,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倭国,不过一蕞尔小邦,大唐随便派出一支偏师,便可将其夷为平地!
后世华夏拥有那般神兵利器,竟会与此等小国爆发战争?而且听这名号,似乎还打得无比艰难?!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是面面相觑,满脸的错愕与荒唐。
兵部尚书李靖,这位大唐军神,此刻也是双眉紧锁,沉声道:“陛下,此事……非同寻常。后世之倭国,恐怕已非我等所想的那个倭国了。”
……
大明永乐位面。
“混账!!!”
朱棣一掌拍在龙椅扶手上,整座奉天殿都为之一颤!
他身上的杀气,几乎凝为实质!
“区区倭寇,也敢称国战?!咱当年派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那倭国国王见了咱的使臣,比狗还恭顺!”
“后世子孙,是何等的无能!竟被这等蛮夷欺辱至此?!”
他想起了沿海的倭寇之患,在他看来,那不过是癣疥之疾,上不了台面。
可光幕中的“抗倭战争”,显然是一场倾国之力的大战!
朱高炽和朱瞻基也是脸色铁青。
尤其是朱瞻基,他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道:“爷爷,这帮倭奴,在后世定是仗着火器之利!孙儿明白了,我们大明,必须造出最强的火器,将这等祸患,彻底从世上抹去!”
【弹幕】
【秦始-皇嬴政:倭国?朕的徐福,莫非就去了此地?此等蛮夷,也敢犯我华夏天威?!】
【汉武-帝刘彻:抗倭战争?还有这‘二战’又是何物?后世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弹丸之地,也敢掀起大战?看来是后世我华夏一度衰败,才给了这等宵小可乘之机!】
【明太-祖朱元璋:奇耻大辱!咱的后人,定要把这倭国给咱平了!】
就在诸帝的惊怒与疑惑中,光幕的镜头给到了一面面战旗的特写。
旗帜上的字,开始清晰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铁锤子团!”
“刘家庄连!”
“狼牙山五壮士!”
“即墨城登陆先锋营!”
“上甘岭特功八连!”
一个个陌生的番号,一个个质朴的地名,在光幕上闪过。
而随着每一面战旗的出现,观礼台上的那些老兵们,都有了不同的反应。
当“铁锤子团”的旗帜经过时,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独臂老人,猛地挺直了腰杆,用他仅剩的左手,敬了一个无比标准的军礼!浑浊的双眼中,热泪滚滚而下!
当“刘家庄连”的旗帜出现时,一位瘦小的老人,颤抖着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十几个年轻的笑脸。他用布满老年斑的手,一遍遍抚摸着照片,嘴里呢喃着听不清的战友姓名,早已是泪流满面。
这一刻,所有时空的观众都明白了!
之前那些让他们不解的老兵,和眼前这些让他们震撼的战旗,是一体的!
这些老人,就是从这些英雄部队里,从那场惨烈的“抗倭战争”中,活下来的人!
他们胸前的勋章,不是摆设!
是他们当年用命换来的!
他们出现在这里,不是累赘!
而是以活着的丰碑的身份,来接受后世子孙的最高敬意!
画面再次一转,给到了一面最为破旧的旗帜。
那面旗帜的红布已经褪色,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破洞,最大的一个,几乎撕裂了半个旗面。
【杨敬宇将军的旗帜!】
旁白声带着一丝哽咽。
【在被数万敌寇围困,弹尽粮绝之后,杨将军率领最后的战士,与敌血战到底,直至牺牲。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里面竟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轰!!!
这段话,比之前任何神兵利器,都更让历代帝王感到震撼!
这是何等惨烈的战斗!这又是何等坚韧的意志!
观礼台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看到这面旗帜,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失声痛哭!
“将军!!!”
那一声悲号,撕心裂肺,让闻者无不心碎!
这面旗帜,是他的部队打下来的!是用他战友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
……
大唐太宗位面。
贞观殿内,一片死寂。
李世民怔怔地看着光幕,眼眶竟有些湿润。
他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岁月,从晋阳起兵,到玄武门之变,再到君临天下。
他身边的兄弟,秦琼、尉迟恭、程咬金……那些曾经陪他浴血奋战的兄弟,死的死,老的老,如今还剩下几个能陪他站在这朝堂之上?
那种看着战友一个个凋零,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感觉,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陛下……”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神情悲伤,连忙上前,轻声安慰道:“逝者已矣,陛下还请保重龙体。”
李世民摆了摆手,长叹一声,目光重新投向光幕,声音却带着前所未有的感慨和一丝羡慕:
“无忌,你看到了吗?”
“后世华夏,他们没有忘记这些人。他们把这些百战余生的老兵,奉为上宾。他们把那些染满鲜血的战旗,视若珍宝!”
“朕……不如他们啊!”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
军神李靖也是感慨万千,他对着李世民深深一揖,沉声道:
“陛下,臣明白了!”
“一个懂得铭记功臣,尊崇老将的华夏,才能培养出为人民服务,悍不畏死的后辈!”
“这后世军队的军魂,就是从这些战旗,从这些老兵身上,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啊!”
“有此军魂在,华夏,永世不灭!”
李靖的话,掷地有声,回荡在贞观殿内。
李世民缓缓坐下,眼中闪过一丝明悟,随即化为无尽的赞叹与敬佩。
原来,这才是后世华夏,真正的强大之处!
不是那些能飞天遁地的铁鸟,也不是那些能开山裂石的火炮。
而是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对英雄的尊崇,和永不磨灭的传承!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