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站在神殿深处,面前是那面由星砂凝成的镜墙。
它不反光,也不映影,只像一片流动的夜空,层层叠叠地旋转着,仿佛藏着无数未诉之言。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古老而温润的气息,像是春雨落在新翻的田垄上,又似晨露滑过稻穗的轻响。
他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录音笔,指尖微微发颤。
这不只是设备,而是连接两个时代的信物——禾婆浑浊却坚定的眼神、她用枯枝般的手指轻轻点着他掌心的动作,还历历在目。
“孩子,声音比血更早回家。”她说这话时,眼里有星河倒流。
系统界面悄然浮现:【星声传承】模块闪烁微光,提示音低沉如钟鸣:「缺失旋律补全度98.6%,建议立即完成最终共鸣。」
按下播放键,《稷颂》残调缓缓流出。
南宫旋用量子音频算法修复的那一段,在“犁破玄壤”之后接上了三个缺失的音节——不是凭空创造,而是根据华夏古律五音十二律的共振规律逆推而来。
当最后一个音落下,凌霄张开嘴,以自身血脉为引,将整首歌重新唱出。
起初只是人声。
但随着旋律攀升,他的声音竟与星砂镜墙产生共振。
那些细碎如尘的星辰颗粒开始震动、聚合、排列成行,宛如银河被无形之手拨动。
一道身影,渐渐浮现在镜中。
麻衣粗布,赤足踏石,手中握着一柄看似普通却流转着土金色光晕的木犁。
最令人震撼的是他额心——七颗星点组成北斗之形,幽幽发亮,仿佛贯通天地的坐标。
“吾名凌稷。”那人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整个神殿的地脉都为之震颤,“初代星耕使。”
凌霄喉咙一紧,几乎说不出话。
他想过无数次会见到祖先,却没料到是以这种方式——不是虚影幻象,而是带着真实气息的存在,仿佛只要伸手,就能触碰到那件洗得发白的麻衣。
“你既承血,又得声。”凌稷目光如炬,直视他灵魂深处,“可知为何独你能通?”
这不是疑问,而是考问。
凌霄咬牙,强迫自己冷静。
“因为我……不止听见了歌,也听见了种地的人。”
他想起拍摄第一期节目时的懵懂,那时他还以为星宿不过是古人想象中的图案;想起禾婆在村口吹陶埙的样子,风吹白发,曲不成调,可全村老少都停下活计静静听着;想起南宫旋熬夜分析数据时说的一句话:“你们听到的是音乐,我看到的是波长与电离层的耦合曲线。”
“声起于情,律生于劳。”凌霄低声答道,“他们唱歌不是为了娱乐,是为了和土地说话,为了告诉天空——我们要活下去。”
镜中身影微微颔首。
刹那间,一股暖流自眉心涌入,贯通四肢百骸。系统提示骤然炸响:
「‘承声契’认证完成,血脉纯度突破临界值——觉醒身份:【星声使】!」
「天赋升级:【星律共鸣】开启,可主动唤醒并调谐五行星坛!」
「中央土德密钥已激活,唯待‘五谷同声’,方可重启天地气机。」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国家天文台。
南宫旋盯着刚出炉的气象模型,瞳孔剧烈收缩。
屏幕上,华北平原上空的云层水汽凝结效率,在过去三小时内提升了整整37%。
这不是局部对流,也不是锋面系统所致——它的发生时间,精确对应神殿开启后的第七分十四秒。
“这不是巧合。”她猛地站起身,手指划过数据流,“这是‘祈雨谣’的物理效应!古人所谓的‘祷天求雨’,根本不是迷信仪式,而是通过特定频率的声波,影响大气中的电场分布,促进水分子团簇形成!”
助手震惊:“你是说……唱歌能改变天气?”
“不是唱歌。”南宫旋眼神灼热,“是正确的歌。我们一直低估了《稷颂》的本质——它是一套完整的生态调控协议!”
她立刻打开加密通道,准备向高层提交紧急报告,并建议将“星声农业”纳入国家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同一时刻,技术中心。
老周正戴着偏振眼镜,逐帧解析神殿内壁的壁画影像。
经过AI增强处理后,原本模糊的线条逐渐清晰,最终拼合成一幅覆盖华夏大地的星坛分布图。
青龙七宿对应七座辅坛,位置与现有古遗址高度吻合。
而在地图中央,另有五座主坛标记,分别以金、木、水、火、土符号标注。
“金在西陲,木隐南疆,水沉东海,火镇北原……”他喃喃自语,突然眉头紧锁,“土呢?五行缺土,就像棋局少了天元。”
他调取地质勘测资料交叉比对,所有能量流向最终汇聚于一处:中原腹地一座千年盐湖。
传说那里是“地中之轴”,曾有“雷鼓自鸣,地泉逆涌”的异象记载。
“土德之坛不在地下。”老周眯起眼,“它本就在地面之上,只是被人忘了名字。”
而在地心神殿,凌稷的身影渐淡。
临别前,他留下最后一句话:“声律可传,血脉可继,唯民声不可断。若天下无耕者之吟,纵有星盘万卷,亦不过死谱一张。”
话音落,镜墙崩解为星砂,随风散去。
凌霄独自立于空殿之中,手中录音笔静静闪烁红灯,记录下了这一切。
神殿余音未散,星砂如雨飘落,凌霄仍立于原地,掌心紧握那支来自禾婆的陶埙。
它原本灰扑扑、布满裂纹,此刻却隐隐透出温润光泽,仿佛被某种沉睡千年的律动唤醒。
消息传回节目组时,已是凌晨三点。
“五谷同声”行动由小林导连夜策划上线。
她红着眼眶敲下标题——《你家乡的播种歌,正在唤醒大地的记忆》。
没有特效,没有包装,只有一段凌霄在神殿前低声吟唱《稷颂》片段的视频,配文写道:“这不是表演,是传承。我们想找回来那些快要消失的声音。”
家人们扣1——弹幕刷屏。
直播预告刚发十分钟,话题冲上热搜榜首。
网友自发接力:东北老铁上传《撒籽谣》,山西大娘对着手机吼《黄土夯歌》,岭南稻农在田埂边吹起竹笛版《春耕令》,川渝地区甚至翻出了祖传的“犁田号子”录音带。
短短三天,平台收到音频投稿逾百万条,涵盖三十七种方言、六十九类农事节律。
人工智能声纹实验室灯火通明。
老周亲自带队,用量子共振模型对所有音频进行频谱拆解。
当五组核心律动被提取出来时,整个技术中心陷入死寂——
青龙角宿位对应东方稻作区的“晨露调”,朱雀柳宿引动南方茶山的“采芽吟”;白虎奎宿共振西北麦浪的“扬场号”,玄武虚宿呼应北方旱地的“夯土谣”。
而第五种……是一种极低频的哼鸣,源自中原古盐湖周边村落母亲哄婴的“眠谷曲”。
“五行之音全了。”老周声音发颤,“不是我们找到了它们,是它们一直在等我们听见。”
直播当晚,舞台设在修复后的神殿遗址。
五位农民代表身着传统服饰,分别站在按星图布置的五个方位。
镜头缓缓扫过他们布满风霜的脸庞,有人紧张得忘词,有人笑着摆手:“俺不会唱得好听,但这调子,是我爹教我扶第一把犁时哼的。”
凌霄站在中央,举起陶埙。
南宫旋在控制台紧盯大气电离数据。
“当前区域电磁场出现异常波动,频率锁定在432赫兹附近——正是五音基频!”她指尖飞快调取卫星云图,“等等……华北低空水汽团正在重组!这不是自然现象!”
就在此时,五地歌声同时响起。
起初杂乱无章,可随着节奏渐趋一致,一种奇妙的共振悄然形成。
凌霄闭目凝神,将《稷颂》主旋律轻轻吹入陶埙。
刹那间——
一声不属于人间的震响贯穿天地。
陶埙七孔齐鸣,每一孔都流淌出细密如金粉的青金色星砂,在空中盘旋升腾,交织成一座悬浮祭坛的轮廓:四象拱卫,五芒星嵌于中央,其形似犁,其光如壤。
【叮——】
星伏006界面轰然展开,前所未有的金色文字浮现:
「【星声使】认证通过,血脉与民声双重共鸣达成」
「解锁权限:【五音启坛】——可凭五方律动,唤醒封印之五行主坛」
「中央土德之坛坐标已定位,等待‘人声归位’,即可开启」
凌霄睁开眼,望着那虚浮于空的祭坛建影,喉头滚动。
他忽然明白祖宗说的“声律可传,血脉可继,唯民声不可断”意味着什么。
这些歌里藏着的,不只是记忆。
是力量,是契约,是华夏文明深埋于泥土中的心跳。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陶埙,轻声道:“原来我们一直在找的钥匙,从来不是科技,也不是神力……是那些快被忘掉的,妈妈哄孩子睡觉时哼的调子。”
地底深处,一道温润星流悄然汇聚,穿行岩层,如同苏醒的脉搏。
某处幽暗之地,一块刻满古篆的巨石表面,浮现出细微裂纹。
第五座封印石坛的轮廓,在黑暗中缓缓睁开了“眼”。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