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重新回到灶台前,忙活起来。
很快,满满一桌子菜就准备好了。
炖得烂熟的大肉片,香气扑鼻。
还有秦母特意杀的一只老母鸡,炖得汤白如奶。
加上自家做的腊肠,几个素菜。
这在农村,已经是最高规格的招待了。
“苏年,吃饭了!”
秦淮茹在厨房里喊道。
苏年抱着已经醒来的小京茹,跟着秦父一起进了屋。
看见满桌子的菜,他心中一暖。
“伯母,您太客气了。”
“做这么多好菜。”
秦母笑得合不拢嘴。
“应该的,应该的。”
“你是咱们家的贵客。”
“不好好招待怎么行?”
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前。
秦父拿出一瓶白酒。
“苏年,咱爷们儿喝两杯。”
“今天高兴。”
苏年连忙站起身。
“伯父,我来倒。”
他恭敬地给秦父倒了一杯酒,又给自己倒了半杯。
“伯父,我敬您。”
“感谢您把淮茹养得这么好。”
“让我遇到了这么好的媳妇。”
秦父听了这话,心中美滋滋的。
“好,这杯酒我喝了。”
两人一饮而尽。
秦母在旁边看着,眼中满是欣慰。
这个女婿,真是没得挑。
有礼貌,会说话。
关键是对淮茹好。
“来来来,都吃菜。”
秦母热情地招呼着。
“这鸡汤是专门给苏年炖的。”
“多喝点,补身体。”
苏年连忙道谢。
“谢谢伯母。”
小京茹坐在苏年身边,眼巴巴地看着那些肉。
平时家里很少吃肉,今天这么多好菜,她馋得不行。
苏年注意到了,连忙夹了一块肉放在她碗里。
“京茹,多吃点。”
“长身体呢。”
小京茹高兴得眼睛都眯成了月牙。
“谢谢哥哥。”
“哥哥真好。”
两个弟弟也不客气,大口大口地吃着肉。
平时难得吃一回,今天可得吃个饱。
饭吃到一半,苏年忽然想起什么。
“伯父伯母,我还有点东西忘了给您。”
他从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
“这是彩礼钱,二十块。”
“按照咱们这边的规矩。”
秦母和秦父对视一眼,都愣住了。
二十块彩礼?
这可是大手笔啊!
一般人家,能给五块十块就不错了。
苏年一出手就是二十块。
“这…这太多了。”
秦母推辞着。
“我们不要这么多。”
苏年坚持把信封塞给她。
“伯母,这是应该的。”
“淮茹这么好的姑娘,值这个价。”
“您一定要收下。”
秦母看着他诚恳的样子,只好收下。
“那…那就谢谢你了。”
苏年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张钞票。
分别给了两个弟弟每人两块钱。
“这是给弟弟们的零花钱。”
“买点文具什么的。”
两兄弟看着手中的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两块钱!
这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过的巨款!
“姐夫,这太多了。”
老二结结巴巴地说道。
“我们不能要。”
苏年摆摆手。
“应该的。”
“你们是我的小舅子。”
“当姐夫的不疼你们疼谁?”
“以后好好读书,有什么需要就跟姐夫说。”
两兄弟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姐夫,我们一定好好读书。”
“将来也要像你一样有出息。”
苏年满意地点点头。
然后掏出一张一块钱的票子,塞给小京茹。
“这是给京茹的压手钱。”
“买糖吃。”
小京茹拿着钱,兴奋得跳了起来。
“一块钱!”
“我有一块钱了!”
“谢谢哥哥!”
她用力亲了苏年一口。
惹得满桌人都笑了。
秦父端起酒杯,眼中满是激动。
“苏年,你这个女婿,爸认了。”
“你对咱们家这么好,爸没话说。”
“这杯酒,爸敬你。”
“祝你和淮茹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苏年连忙起身。
“伯父言重了。”
“我应该做的。”
两人再次干杯。
这时,院子里传来说话声。
三婶儿带着几个邻居妇女进了院。
“秦家嫂子,听说你家来贵客了?”
“我们来凑凑热闹。”
秦母连忙起身迎接。
“来了来了,快进屋。”
“给大家介绍介绍。”
一群妇女涌进正房,看见满桌子的好菜,都倒吸一口凉气。
“哎呀,这么丰盛。”
“鸡汤、大肉、腊肠。”
“这得花多少钱啊。”
秦母满脸红光。
“这是我女婿苏年。”
“北京来的,在事业单位上班。”
众人的目光立刻聚焦在苏年身上。
上下打量着这个城里来的小伙子。
高高大大,穿得整齐。
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人。
“哎呀,长得真俊。”
“一看就是有出息的。”
“淮茹真是有福气。”
苏年连忙起身打招呼。
“各位婶儿好。”
“以后还请多关照。”
众人更加满意了。
这小伙子真有礼貌。
一点城里人的架子都没有。
三婶儿忽然想起什么。
“苏年,我家也有个闺女。”
“今年十六了。”
“长得也不错。”
“你在城里有没有合适的小伙子介绍介绍?”
其他妇女一听,都来了精神。
“对对对,我家也有。”
“苏年,你在城里人脉广。”
“帮我们也留意留意。”
苏年笑了笑。
“各位婶儿,有合适的我一定帮忙。”
“城里确实有不少不错的小伙子。”
“到时候我给大家介绍。”
众人听了这话,更加高兴了。
这个苏年,不但人好,还愿意帮忙。
这样的女婿,打着灯笼都难找。
秦家这是祖坟冒青烟了。
饭局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结束。
众人散去后,秦母开始收拾碗筷。
秦淮茹主动帮忙。
“妈,我去烧点热水。”
“一会儿要洗洗。”
秦母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女儿的意思。
今天晚上,女儿就要真正成为人家的媳妇了。
“去吧,妈给你准备。”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
闺女长大了。
要嫁人了。
从今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苏年和秦父在院子里聊天。
“苏年,明天回门的时候,想摆几桌?”
秦父问道。
“按照规矩,女儿第一次回门,要请乡亲们吃饭的。”
苏年想了想。
“伯父,您看着办就行。”
“不用太铺张。”
“咱们朴素一点,心意到了就行。”
秦父点点头。
“那就摆两桌。”
“请几个关系好的邻居。”
“意思意思就行了。”
两人正聊着,老二和老三跑了过来。
“姐夫,我们想问你点事。”
老二好奇地说道。
“北京城里真的有皇宫吗?”
“还有城墙?”
苏年笑了。
“皇宫有,叫紫禁城。”
“不过现在叫故宫,不住皇帝了。”
“城墙也有,不过很多地方都长草了。”
“没有以前那么雄伟了。”
两兄弟听得入迷。
“那你见过皇帝住的地方吗?”
老三兴奋地问道。
“见过。”
苏年点点头。
“金碧辉煌,特别壮观。”
“有机会带你们去看看。”
“真的吗?”
两兄弟眼睛都亮了。
“我们真的能进城?”
“当然。”
苏年肯定地说道。
“你们是我的小舅子。”
“以后有空就来城里玩。”
“我带你们到处转转。”
两兄弟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太好了!”
“我们要去看皇宫!”
“要去看城墙!”
夜色渐深,该休息了。
秦淮茹已经洗漱完毕,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脸上带着羞涩和紧张。
“苏年,时间不早了。”
秦母在旁边催促着。
“你们早点休息。”
“明天还要赶班车回城呢。”
苏年点点头。
“伯母,那我们就先休息了。”
“明天早上再聊。”
秦父拍拍他的肩膀。
“去吧,早点休息。”
“明天路上小心。”
苏年牵着秦淮茹的手,向西厢房走去。
这是秦淮茹的闺房。
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
炕上铺着新被子,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窗台上摆着几朵野花,增添了一丝温馨。
“苏年,我…我有点紧张。”
秦淮茹低着头,声音如蚊子般细小。
苏年轻抚着她的脸颊。
“别紧张。”
“我会温柔的。”
“不会让你受委屈。”
秦淮茹抬起头,眼中满是信任。
“我相信你。”
窗外,秋虫低鸣。
屋内,烛光摇曳。
两颗心在这个夜晚,真正地融为一体。
从今以后,他们就是真正的夫妻了。
不论贫富,不论疾病。
相伴一生,永不分离。
下午四点半,昌平的村头,苏年和秦淮茹拎着大包小包等班车。
秋风萧瑟,远山如黛。
秦淮茹紧紧攥着手中的行李,眼中满是不舍。
“爸,妈,我们走了。”
她回头看着送行的一家人,眼圈微红。
“路上小心。”
秦父拍拍女儿的肩膀。
“到了城里,好好过日子。”
秦母抹着眼泪。
“有什么事就回家。”
苏年恭敬地鞠了一躬。
“伯父伯母,我会照顾好淮茹的。”
“您二老保重身体。”
班车缓缓开动,秦淮茹趴在窗口,挥手告别。
直到村庄消失在视线里,她才收回目光。
“苏年,我们这就算正式离开娘家了?”
她的声音有些颤抖。
苏年握住她的手。
“别难过。”
“以后我们经常回来看他们。”
秦淮茹点点头,依偎在他肩膀上。
“我知道。”
“就是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班车颠簸着向北京驶去。
车厢里乘客不多,大都是进城办事的农民。
苏年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安排。
“淮茹,咱们到了北京,先去民政局。”
他低声说道。
“把手续再办一遍。”
秦淮茹愣了一下。
“不是昨天已经办过了吗?”
苏年摇摇头。
“昨天只是在昌平当地办的。”
“回到北京,还得在北京的民政局再办一次。”
“落袋为安,才算彻底稳妥。”
秦淮茹似懂非懂地点头。
“那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我听你的。”
苏年心中暗笑。
其实昨天的证件已经足够了。
但他总觉得还不够正式。
在北京再办一次,才算真正的北京户口。
才算真正的城里人身份。
班车一路颠簸,三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北京。
下车时已经是下午四点。
苏年拉着秦淮茹的手,快步向民政局走去。
“这个时间还来得及吗?”
秦淮茹有些担心。
“来得及。”
苏年胸有成竹。
“他们五点才下班。”
“咱们抓紧点。”
两人一路小跑,赶到民政局时已经四点半。
工作人员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同志,办结婚证。”
苏年气喘吁吁地说道。
工作人员看了看表。
“快下班了。”
“明天再来吧。”
苏年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
“同志,麻烦您了。”
“今天必须办。”
“我们明天要办酒席。”
工作人员看了看香烟,又看了看苏年诚恳的表情。
“行吧,抓紧点。”
“证件拿来。”
苏年连忙掏出户口本和介绍信。
“都在这儿。”
工作人员快速查看了一遍。
“填表。”
两人坐在桌前,认真填写表格。
姓名、年龄、职业、家庭成分。
一项项填得工工整整。
“好了。”
工作人员收起表格。
“拍照。”
摄影师让他们并肩站好。
“笑一个。”
“咔嚓!”
闪光灯亮起,定格了这个时刻。
十分钟后,两本红色的结婚证新鲜出炉。
“恭喜你们。”
工作人员把证件递给他们。
“现在你们是合法夫妻了。”
苏年接过证件,心中一阵激动。
“谢谢,谢谢。”
走出民政局,秦淮茹紧紧抱着结婚证。
“苏年,我们真的是夫妻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