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浅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会在老板眼皮底下,搞起黑粉经济学。
更离谱的是——她现在不仅得当黑粉,还得当官方认证的黑粉头子。
CEO办公室里冷气开得像停尸房,苏清浅站在后排角落,恨不得把自己缩成PPT里的一个标点符号。
投影幕布上那两张账号截图刺眼得很:左边是她写了三年、日均吐槽顾晏辰八百遍的“总裁终结者”,右边是最近靠彩虹屁一炮而红的“总裁语录正能量解读”。
下方还附了行AI分析报告:语言风格匹配度98.7%,词汇重合率高达91%,情绪波动曲线几乎重叠——这已经不是“像”,这是DNA动了。
完了,赛博死刑已执行,只差公开处刑。
她正脑补自己被HR叫去签字走人的惨状,幻想都快写到《离职后如何靠代写黑稿维生》这一章了,结果顾晏辰慢悠悠喝了口美式,开口第一句就让她CPU直接烧了:
“我们今天不抓人。”
全场一静。
“我们学‘化敌为师’。”
苏清浅:“???”
顾晏辰轻抬手,切换PPT,数据面板哗啦展开:过去七天,“顾晏辰”全网讨论量暴涨370%,百度指数翻倍,微博热搜上了三次,抖音话题播放破五亿。
最绝的是,某风投大佬在闭门会上问:“你们CEO是不是在搞行为艺术营销?这种争议性IP,估值能加20%。”
会议室一片倒吸冷气声。
而顾晏辰嘴角微扬,眼神却像锁定猎物的鹰:“所以,我决定启动‘反向口碑实验项目’——用黑粉逻辑,做正向传播测试。我们要知道,到底哪句话能让用户转发,哪种讽刺能戳中大众情绪阈值。”
他顿了顿,目光精准落在苏清浅脸上,仿佛早就看穿她灵魂深处那个熬夜敲键盘的阴暗人格:
“苏小编,你最有洞察力,这个项目你来主导。”
空气凝固。
周总监秒变点头机器:“对对对!小苏平时就很有想法!特别有网感!一看就是经常上网的人!”
苏清浅内心OS:我是经常上网,但主要是用来骂你啊大哥!
她大脑当场宕机三秒,第四秒强行重启——我现在要是拒绝,等于自爆马甲;可要是接了……那就是正式被迫当自己的黑粉经纪人?
这不叫职场晋升,这叫社恐版《无间道》。
但她不能逃,只能硬着头皮上。
三天后的新媒体部项目会上,苏清浅顶着两个黑眼圈,推出了她的“黑粉人格模型”框架——将网络批评分为三类:
1.情绪型黑粉:主打一个“我看你不爽”,语不惊人死不休,代表句式:“这人怕不是硅基生物,没心没肺。”
2.逻辑型黑粉:擅长拆解言行矛盾,爱引经据典,典型操作:“你说科技向善,可裁员比例行业第一。”
3.隐喻型黑粉:高级阴阳,表面夸实则刀,比如:“顾总的眼神,像极了耶稣望着犹大。”
“我们要做的,”苏清浅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声音冷静得不像本人,“不是消除黑粉,而是模拟他们,理解他们,最后引导他们。”
团队听得一愣一愣的,仿佛在听某种互联网玄学。
唯有林小满偷偷发微信:“姐,你这脑子是装了ChatGPT吧??”
苏清浅没空回,她正在亲自操刀第一组A/B测试文案。
A版标题:《为什么全网都在等顾总翻车?》
副标:“因为他太完美了,完美得不像真人。”
B版标题:《顾晏辰的孤独,是一种高级病》
导语:“他站在山顶,连呼吸都带着算法般的精确,可谁又记得,他曾睡过中关村地下车库?”
两篇文风迥异,一篇尖锐如刀,一篇煽情带哲思,发布后迅速引爆社交平台。
尤其是A版,短短六小时冲上热搜第三,“等顾总翻车”话题阅读量破三亿。
更有财经博主撰文分析:“这不是简单的舆论战,而是一场关于成功者原罪的社会心理实验。”
连央视新闻客户端都引用了一句:“当代公众对权力的审视,已从质疑能力,转向解构人格。”
那一刻,苏清浅看着手机屏幕,手都在抖。
不是害怕,是兴奋。
她终于明白——原来骂人也能骂出KPI,喷老板也能喷成年度优秀员工候选人。
而办公室另一头,顾晏辰盯着数据报表,唇角微扬,低声说了句没人听见的话:
“原来,最懂我的人,一直在骂我。”
没人知道,这场实验真正的变量,从来不是“黑粉”,而是那个每晚躲在工位改稿、白天连打招呼都不敢抬头的女孩。
直到市场部的李维,在会议记录本上抄下“黑粉人格模型”五个字,眼睛发亮地喃喃:
“这思路……我要是拿去给市场部做新品预热提案,会不会……”
他没说完,但手指已经飞快拍下了那页PPT。
而发布会那天,顾晏辰端坐前排,目光扫过全场,忽然举手提问:
“你提到的‘情绪共振三阶模型’——请问,是谁教你的?”无需修改
以下是翻译后的内容:
李维在发布会上被当众打脸的那一刻,全场安静得能听见他冷汗滴落在PPT遥控器上的声音。
“隐喻型攻击三层结构”?
这个词他连听都没听过!
更别提什么“孔雀开屏”的象征意义了——他只记得那天偷拍PPT时手抖得像抽帧视频,压根没看清备注栏里那行小字!
顾晏辰坐在第一排,穿着笔挺的西装,眼神却冷得像刚从冰柜里拿出来的矿泉水。
他慢条斯理地摘下眼镜,轻飘飘地问道:“你说这是你独立构思的模型?那我问你,‘用彩虹屁包装刀片’这种操作,最早出现在哪篇网评里?”
李维张口结舌,脸红得就像公司楼下那盏常年故障的LED灯——忽明忽暗,快要死机了。
“不会回答?很正常。”顾晏辰嘴角一勾,“毕竟抄作业的人,一般也不看参考文献。”
台下一阵憋笑,有人甚至偷偷打开了直播录屏。
这一幕迅速登上了内网热帖:《震惊!某男员工竟当众表演“知识剽窃的临终遗言”》。
散场后,林小满一把拽住苏清浅躲进茶水间,压低声音说:“姐!我刚看见顾总查了你的电脑使用记录!就是那个……深夜文档编辑时间轴!”
苏清浅差点把咖啡洒在工牌上:“他、他查我?!”
“不止,”林小满神秘兮兮地掏出手机,“他还翻了你三年前的入职材料,重点标注了‘曾获校园写作大赛金奖’。”
苏清浅内心警报大作:那篇获奖文章……不就是她痛批“霸道总裁文学泛滥”的檄文吗?
标题还特么叫《权力叙事中的表演性人格》!
而更让人震惊的还在晚上。
晚上九点十七分,微信弹出一条好友申请。
昵称:你也觉得我很装吗。
头像一片漆黑,仿佛预示着某种赛博审判即将降临。
苏清浅鬼使神差地点了通过。
一秒后,对方发来了一张图——
是校刊扫描件,泛黄的纸页上是她十八岁时写下的文字,依旧犀利如初。
标题赫然在目:《权力叙事中的表演性人格》。
最恐怖的是,文末一行加粗批注清晰可见:精准得像为你量身定制。
这不是系统生成的,是手写体,墨迹浓淡分明,带着某种近乎偏执的笃定。
她手指颤抖地点进对方的朋友圈。
空空如也。
所有内容都不可见。
只有一条三天可见的动态孤零零地挂在那里——
图片:一只戴着王冠的猪,正被从天而降的键盘精准砸中脑袋。
配文两个字:找到了。
苏清浅猛地合上手机,心跳快得就像在参加B站跨年晚会的抽奖环节。
是谁?
谁会保存她十年前的校刊?
谁又能把她的文字和顾晏辰的人生严丝合缝地对应起来?
窗外夜色深沉,写字楼的最后一盏灯也熄灭了。
可她不知道的是,就在IT部的某个隐蔽角落,一份伪造的登录日志正在悄然生成。
时间戳:凌晨3点17分。
设备:新媒体部7号工位(苏清浅)。
账号:@总裁终结者。
风暴,已在静音模式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