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我在四合院举报成神 > 第24章 汇展风波,暗箭难防(大佬们求收藏,满500收爆肝更啊!!!)
换源:


       区里要搞工农兵文艺汇演的消息,像一阵风似的刮遍了街道。各个单位都动了起来,排练节目的排练节目,准备展品的准备展品。街道合作社被分派的任务是“展现劳动人民智慧与传统工艺结合”,马主任把宝压在了老杨头和张逐野身上。

任务下来了,做什么却成了问题。

做普通的桌椅板凳?太普通,显不出水平。做太精细复杂的摆件?又怕被扣上“四旧”或者“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

马主任、老杨头、张逐野,还有合作社里另外两个老师傅,关起门来商量。

“要我说,就做个大大的主席像章!用木头镂空雕刻!又红又专,保证出彩!”一个老师傅提议。

马主任皱着眉摇头:“风险太大,雕坏了,或者有人说形不像,就是政治错误。”

“那……做一组工农兵形象的木雕?”另一个老师傅说。

“时间来不及,而且人物造型把握不好也容易出问题。”马主任还是否定。

众人都犯了难。这年头,做东西首先是政治正确,其次才是手艺。

一直沉默的老杨头,突然用烟袋锅子敲了敲桌面,嘶哑地开口:“做农具。”

“农具?”众人都一愣。

“犁,耧,耙,扇车。”老杨头吐出几个词,“老祖宗吃饭的家伙什,没人能挑出毛病。做得精巧点,展现劳动人民的智慧。”

马主任眼睛一亮:“这个好!主题正确!老杨,你有把握?”

老杨头瞥了一眼张逐野:“看他能学多少。”

压力给到了张逐野这边。

接下来的日子,合作社几乎成了封闭车间。马主任推掉了其他杂活,集中最好的木料和工具。老杨头拿出了压箱底的老图纸——那些他父亲传下来的、真正古老的农具结构图,有些甚至是宋明时期的样式,极其精巧复杂。

张逐野成了主要劳动力。老杨头负责最关键的设计和指导,具体的凿、刨、锯、装,大部分落在了张逐野身上。这对他的体力和手艺都是极大的考验。

【接受大型精密木工项目,木工技能熟练度高速提升!】

系统提示不断响起。

他几乎是不眠不休地泡在合作社里。刨花堆成了山,手上磨出了新的血泡又变成老茧。老杨头的要求极其严苛,差一丝一毫都不行,骂起人来毫不留情。

“歪了!”

“蠢!”

“用力!”

张逐野咬着牙扛着。他知道,这是千金难买的学习机会。老杨头这是在逼他,也是在教他真东西。

院里的人发现张逐野早出晚归,满身木屑,人都瘦了一圈,但眼神却越来越亮。禽兽们看不懂他在忙什么,只知道合作社好像接了重要任务,心里更是酸溜溜的。

刘海中又有点按捺不住,想去打听打听,但一想到张逐野那冰冷的眼神和马主任那不好惹的架势,又怂了。只能在院里跟阎埠贵阴阳怪气:“哼,瞎忙活!能搞出什么名堂!”

阎埠贵小眼睛闪烁着,算计着汇演能不能蹭点好处,比如去现场看看热闹什么的。

贾张氏彻底老实了,但看张逐野的眼神依旧像是淬了毒。

傻柱倒是难得说了句人话:“嘿,这小子,是真能吃苦!”

就在张逐野全身心投入制作时,一封来自西北的信,悄然送到了合作社。

当时张逐野正在榫卯的关键阶段,满头大汗。邮递员在门口喊了一声“张逐野的信!”,马主任正好在旁边,顺手就接了过去。他看了一眼信封上的寄出地址——西北某建设兵团,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但没说什么,把信放在了一边的材料桌上。

张逐野心里咯噔一下,强忍着立刻去看的冲动,继续手里的活。但他能感觉到,马主任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

中午休息时,他才迫不及待地拿起那封信,走到仓库后面的僻静处,手指有些颤抖地撕开信封。

信纸很薄,字迹潦草,显得很匆忙。

“逐野侄儿:信收到。惊闻翰文兄与林婉同志噩耗,悲痛万分。当年西北一别,竟成永诀……你父母之事,确有隐情。当年他们所在项目组,技术路线与厂里某位实权领导主张相悖,且你父母掌握了一些……不该掌握的情况,关于物资调配和账目问题……遂遭排挤打压。所谓‘自愿’援西,实为被迫。离厂前,他们似已察觉危险,曾将一包重要技术笔记和资料托我保管,言若他们一年内无音讯,便设法交予上级。不料次年即闻噩耗……我地位低微,多方奔走无果,反受警告……那些资料,我一直秘密保存,现随信附上存放地点及开启方法(见背面密写,遇水显形)。望你谨慎处理,千万千万!保重!林伯伯字。”

张逐野的心脏疯狂跳动,几乎要破膛而出!

果然!父母果然是被陷害排挤的!而且他们还留下了关键证据!

他迅速将信纸翻到背面,对着光仔细看,看不出什么。他按照提示,小心地用手指蘸了点口水,轻轻涂抹在信纸背面。

淡淡的字迹缓缓显现出来!是一个具体的地址和一组数字代号,像是一个保管箱的编号和密码,地点就在四九城!

证据!扳倒真正幕后黑手的证据!可能就在城里!

巨大的兴奋和激动淹没了他!他恨不得立刻插翅飞过去!

但下一秒,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了上来。

这封信……马主任经手了!他看到了寄出地址!虽然信的内容他没看,但以马主任的精明和警惕,不可能不起疑!

而且,汇演在即,合作社里人多眼杂,他这个时候突然请假去取东西,目标太大!

不能急!必须稳住!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信纸小心翼翼折好,藏在贴身的衣兜里。然后深吸几口气,努力让脸上的表情恢复平静,这才走回车间。

下午干活时,他能明显感觉到马主任的目光在他身上多停留了几次。

老杨头似乎也察觉到他心绪不宁,但没多问,只是干活的要求更加苛刻。

张逐野知道,他必须表现得一切如常,甚至要更加投入汇展的工作,才能消除马主任的疑心。

他收敛心神,将所有的激动和焦虑都压在心底,全部精力投入到眼前即将完成的扇车上。

这是一架按古法制作的扬谷扇车,结构精巧绝伦,通体不用一根铁钉,全靠榫卯连接,转动起来,风箱呼呼作响,能高效地将谷物和糠皮分离。

当最后一個榫头严丝合缝地敲进去,巨大的扇车主体终于完成时,连老杨头那古井无波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极淡的满意神色。

马主任围着扇车转了好几圈,连连点头:“好!好东西!这次汇展,咱们合作社肯定能露大脸!”

汇展前一天,所有参展物品都要提前运到区文化馆布置会场。合作社做的几件大型农具——犁、耧、耙,还有最抢眼的扇车,都被装上一辆平板车,用绳子固定好。马主任亲自押车,带着张逐野和另外两个老师傅一起去。

路上很顺利。文化馆里人头攒动,各个单位都在布置展位。合作社的农具一摆出来,就吸引了不少目光。那架精巧的扇车更是成了焦点,不少人围过来啧啧称奇。

马主任脸上有光,指挥着张逐野他们调整位置,忙得不亦乐乎。

张逐野一边干活,一边留意着环境。文化馆很大,人来人往,是个混乱的地方。或许……这是个机会?

就在布置接近尾声时,意外发生了。

两个穿着旧军装、戴着红袖章的小年轻,大概是哪个厂里文艺队的,打闹着从展区跑过,其中一个不小心撞到了固定扇车的架子!

那架子本来就不太稳,被猛地一撞,顿时歪斜下去!顶上吊着的一盏临时照明灯剧烈摇晃起来,灯线绊住了扇车的一个摇柄!

“小心!”有人惊呼!

眼看那沉重的扇车就要被拉倒,砸向旁边堆放的陶瓷展品!

千钧一发之际!

张逐野想都没想,一个箭步冲上前,用肩膀死死扛住倾斜的扇车主体!另一只手猛地抓住那根被灯线缠住的摇柄,用力一扯!

刺啦!灯线被扯断,电火花一闪!

砰!摇晃的照明灯掉下来,砸在地上,碎了!

但扇车被他硬生生扛住了!只是摇柄因为他用力过猛,发出了一声不祥的“嘎吱”声!

现场一片混乱!众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马主任冲过来,脸都白了:“没事吧?东西没坏吧?”

张逐野放下扇车,活动了一下被撞得生疼的肩膀,检查了一下摇柄,松了口气:“没事,马主任,就是摇柄有点松了,紧一下就好。”

众人都围过来,七嘴八舌地指责那两个毛手毛脚的小年轻。两人也吓坏了,连连道歉。

马主任黑着脸把他们训斥了一顿。

混乱中,没人注意到,张逐野借着检查扇车底部榫卯的机会,极其快速地将一个小小的、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塞进了扇车一个极其隐蔽的夹层里。

那是他根据信上提示,昨天夜里偷偷取回来的——父母留下的那包“证据”。他一直发愁没地方藏,这混乱的汇展现场,反而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谁能想到,这万众瞩目的展品里,会藏着那样的东西?

风波平息,展品重新固定好。汇展明天就要正式开始。

张逐野看着那架巨大的扇车,手心微微出汗。

希望这东西,真能给他带来好运。

也希望,别再出什么幺蛾子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