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我在四合院举报成神 > 第38章 汉俑无言,秘辛自现(大佬们求收藏啊,满500收必爆肝更!!!)
换源:


       博物馆送来的那批汉代木俑,状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深埋地下两千多年,木质早已糟朽炭化,不少已经碎裂变形,颜色剥落殆尽,只剩下一些模糊的轮廓和残片,像是从地狱里挖出来的影子。

修复难度极大。首先要加固,防止进一步粉化;然后要精准拼接,恢复形态;最后还要研究原色,进行科学性复原。每一步都像是在走钢丝。

老杨头看着那堆“黑炭”,眉头拧成了死疙瘩,嘶哑道:“这活儿……沾因果。小心点。”

张逐野明白他的意思。这东西太古老,太脆弱,修好了是功绩,修坏一点,都是罪过。

他和老杨头、马主任开了个小会,立下规矩:修复室单独隔开,闲人免进;温湿度严格控制;所有工具消毒;每一步操作前都要反复推演,做好记录。

合作社仿佛进入了战时状态。其他活计都放缓了,全力保障这批木俑的修复。

张逐野几乎住在了修复室。他先花了好几天时间,只是静静地观察、测量、画图,用那根特殊的探针感知每一块残片内部的结构和强度。【文物修复知识】和【中级木工技巧】结合,让他的感知异常敏锐。

加固用的是古籍里记载的一种改良配方,用鱼鳔胶混合特制的矿物粉和草药汁,一点点渗透进去,既要增加强度,又不能改变原有质感和颜色。这活儿极耗心神,全靠手感。

拼接更是难题。很多榫卯已经朽烂,无法原样恢复。张逐野不得不根据残存结构和汉代木工特点,自己设计制作一些极其微小的内部支撑件,进行“无痕修复”。这需要他对汉代工艺有极深的理解。

他再次求助于那本古籍和绢帛。汉代距今年代久远,但很多基础工艺原理是相通的。他从那些复杂的宋代明式结构中逆推,结合博物馆提供的一些考古资料,渐渐摸索出一些门道。

老杨头帮不上手,就整天坐在修复室外面的椅子上,闭着眼,像是打盹,但每当张逐野遇到卡壳出来透气时,老头总能嘶哑地蹦出一两句关键提示,仿佛能隔墙看到里面的情况。

“腰杆……用柳木……软……”

“色彩……矿粉……加胶不要太浓……”

张逐野依言尝试,果然有效。这一老一少,隔着门,完成着一种奇特的传承和协作。

进度缓慢,但异常扎实。第一个破损最严重的持盾武士俑,在张逐野手下一点点恢复了雄姿,虽然色彩暂时无法复原,但那古朴厚重的造型已经令人震撼。

马主任每次来看,都大气不敢出,然后悄悄给张逐野的饭盒里多加个鸡蛋。

这天,张逐野在修复一个跪坐奏乐俑。这俑双臂前伸,做持乐器状,但手中的乐器早已腐朽无踪,手臂也有多处断裂。

在清理其胸腔内部淤土时,他的探针触碰到了一个异样的硬物。不是木头,也不是常见的陪葬品如玉、石之类。

他心中一动,更加小心地清理。最终,他用特制的细镊子,从俑身内部一个极其隐蔽的空洞里,夹出了一枚小小的、不足指甲盖大的青铜印章。

印章上沾满污垢,但能看出刻有复杂的鸟虫篆纹样。

汉代私印?怎么会藏在木俑体内?

张逐野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将印章清理干净,小心地托在掌心。印章钮制奇特,像是一只蜷缩的蟾蜍。

他拿出放大镜,仔细辨认着印文。文字扭曲古怪,他看不懂,但那蟾蜍钮……他好像在哪本古籍的附录插图里见过类似的标记?

他心头狂跳,隐约觉得这可能不是普通的随葬品。他不动声色地将印章用软布包好,揣进内兜,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老杨头和马主任。

修复工作继续。但张逐野心里多了件事。他借口去图书馆查资料,跑了几趟博物馆和书店,偷偷查阅汉代印章和符号学的书籍。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本很冷门的学术著作附录里,他找到了类似的蟾蜍钮印的图样,旁边标注着“疑似与早期方士或某秘教团体有关”。

方士?秘教?

他又设法找到一位研究古文字的老教授,隐去来源,只将那枚印章的拓片请其帮忙辨认。

老教授看了半天,推了推老花镜,神色凝重:“这文字……很偏,不是官印,也不是寻常私印。倒像是某种……密语或者符咒。具体含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小伙子,你这拓片哪来的?”

张逐野含糊其辞,说是偶然看到的拓本,谢过教授就走了。

心里却掀起了惊涛骇浪。一枚可能与方士秘教有关的铜印,被巧妙地藏在殉葬木俑体内?这绝不是什么寻常随葬品!这背后可能牵扯到某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秘密!

他想起老杨头说的“沾因果”,越发觉得这批木俑不简单。

回到合作社,他更加谨慎。修复时,他开始格外留意其他木俑内部是否也有类似隐藏空间或异物。

果然,在修复一个体型较大的官吏俑时,他在其头冠内部一个极其精巧的夹层里,又发现了一小卷碳化的丝帛!因为藏在完全密封的环境里,竟然没有完全灰化,还能勉强展开。

丝帛上用朱砂画着一些完全无法理解的诡异符号和星图,还有几个扭曲的人形图案。

张逐野后背升起一股寒意。这绝对超出了普通文物修复的范畴!

他没敢声张,小心地将丝帛拍照留存(借口记录修复过程),然后将原物按照原样放回藏好。

晚上,他躺在仓库隔间里,看着那张模糊的照片和那枚冰冷的铜印,久久无法入睡。

这批木俑,到底是什么来头?墓主人是谁?为什么要隐藏这些东西?

博物馆知道这些发现吗?还是他们也蒙在鼓里?

如果上报,会引发什么后果?是会给合作社带来更大的荣誉和关注,还是……会引来无法预料的麻烦?

他想起了郑怀古老先生那探究的眼神。或许……可以私下问问这位值得信任的老学者?

但直觉告诉他,在没搞清楚之前,最好谁也别告诉。

修复工作变得越发诡异和沉重。每一个木俑在他眼里,都不再是简单的文物,而是可能藏着千年秘密的沉默者。

他小心翼翼地继续着修复,同时暗中记录下每一个不寻常的发现。

直到有一天,他修复到一个造型奇特、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镇墓俑时,在他的探针感知下,发现其腹部核心区域,木质密度和纹理与其他部分有极其细微的差异!

仿佛……里面嵌着什么东西。

而且,这个镇墓俑的底座,似乎是可以旋开的!

张逐野的心跳再次加速。

他感觉,自己似乎正在接近一个更大的核心秘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