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屿把手机翻了个面,压在笔记本下面,那张红色邀请函的边角还露着,像是故意留了个小线索。
礼宾车还在往市区开,窗外的霓虹灯一闪而过,映在他脸上又飞快地消失。他没急着回家,也没看助理发来的行程变更消息,只是靠在后座,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手机侧面。
粉丝群早就炸锅了——
“屿哥快开直播!”
“刚晚会结束就跑?我们还没聊够啊!”
“沈影后扯你领结那一幕太绝了!能回放一百遍吗!”
他扫了一眼,嘴角微微翘了下,解锁手机,点开直播软件。镜头亮起的时候,连滤镜都没开。
画面里的他穿着正式西装,领口有点松,头发也乱了一点,像是刚从热闹场合抽身出来,还没来得及整理自己。
“在车上。”他声音不高,语气很淡,“刚吃完饭,你们不是一直问我在干嘛嘛,就随便聊聊。”
弹幕立刻刷爆了——
“啊啊啊真的开了!!”
“这状态好真实,像深夜宿舍卧谈会!”
“刚才那个游戏环节是不是有剧本?快说点内幕!”
江屿没急着回答,目光落在前方流动的街景上,语气随意:“没有剧本,不过主持人cue我之前,我就猜到要轮到我们了。”
“哇,预判帝上线?”
“是不是和沈影后有暗号?”
他笑了笑,摇头:“她站我旁边时,手肘往后轻轻顶了一下——那是排练时我们定的小动作,意思是‘准备上台’。”
弹幕瞬间飘满“细节控赢麻了”。
正说着,几条一模一样的评论开始疯狂刷屏:
“炒CP吧,热度拉满!”
“别装了,不靠沈知意你能红?”
“一个糊咖配影后,谁信是缘分?”
节奏整齐,语气冲,一看就是水军。
江屿看了两眼,没封禁也没举报,反而轻笑了一声:“你们说得对。”
弹幕愣住。
有人打了个问号飘过去。
“如果我想炒,”他慢悠悠地说,“刚才在台上就可以搂着她说‘其实我三年前就开始暗恋你’,或者来句‘今晚月色真美,适合告白’,热搜能挂三天。”
弹幕静了半秒,然后全网爆笑。
“别人破防哭惨,他是直接玩梗反杀!”
“这是用真诚打败阴谋啊!”
“建议申遗:江屿式回应。”
等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才继续说:“但我没那么做,是因为我觉得——有些东西,一旦拿来当工具用,就不干净了。”
话落,直播间安静了几秒。
有人小心翼翼地问:“那你跟沈老师的关系……到底算什么?”
江屿靠回椅背,手指轻轻摩挲着西装袖口的一根线头:“你说打球,是看两个人穿不穿同款球衣,还是看他们能不能传好每一次配合?”
没人接话。
“我看电影最打动我的,不是台词多漂亮,而是演员有没有真正接住角色的情绪。”他顿了顿,“比如她拍《归途》最后一场戏,剧本只写了‘转身离开’,但她走到门口忽然停了一下,手搭在门把上,像是还想听一句挽留——可最后还是拧开门走了。”
他说这话时语气平静,却透着认真:“那一秒,整场戏都活了。这种东西,值得讨论的是演技,不是她今天有没有牵我的手。”
弹幕缓缓滚动起来——
“突然被教育了。”
“别人蹭热度,他在科普什么叫专业。”
“我宣布,江屿是我三观导师。”
可还有人不甘心:
“你说得好听,还不是因为她带你资源、给你曝光?换个人站她旁边,你也这么清高?”
江屿终于抬眼看镜头。
这次他没笑,也没闪躲。
“我可以借力。”他说,“圈里谁不借力?但有一件事我不能碰——假装感情。”
声音平稳,字字清晰:“观众愿意看我们同框,是因为觉得真。可要是哪天他们发现,那些眼神、那些互动,全是设计出来的表演,那以后我说什么都不算数了。”
车内灯光昏黄,他的影子投在车窗上,随着路灯一闪而过。
“信任这东西,建起来慢,塌起来快。我不想拿它换流量。”
弹幕开始反转——
“破防了……我以为他是躺赢,原来一直清醒着。”
“他说的‘真’,是我们早就忘了的东西。”
“突然觉得那些刷‘炒CP’的人好low。”
江屿低头看了看手机,有点发烫,但他没关直播。
“其实吧,”语气又轻松下来,“我和她也没多熟。火锅吃了三次,每次都是她点菜我买单,账单来了她也不抢——这点我要批评她。”
弹幕笑倒一片。
“又是AA制!财务独立典范!”
“建议民政局增设‘理性恋爱登记处’。”
他顺势抬手,整理了下领结。
正是刚才被沈知意扯过的那一角。
“她帮我弄这个,是因为它歪了。”他看着镜头,“就像我觉得某些话题歪了,也该有人指出来。”
“CP可以有意思,但不该有目的。”他最后说,“它是两个演员之间自然发生的化学反应,不是公关团队写在brief里的KPI。”
话音落下,直播间人数冲上了峰值。
弹幕几乎盖住了画面——
“三观正得我想给他颁个奖。”
“别人靠人设活着,他靠人设立得住。”
“我现在相信‘随缘’是真的了。”
江屿看了眼时间,距离晚会结束不到一小时,这场直播却已经变成了一场公开对话。
他没提系统,也没解释自己为什么总能在关键时刻说出合适的话。他只是做了件最简单的事——说实话。
而这一次,系统似乎也终于认可了他的选择。
【“舆论引导终极”技能已激活】
脑海里的提示轻得像一声呼吸,悄无声息。
下一秒,他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不是灵感爆发,也不是情绪高涨,而是仿佛一下子看清了每句话背后的动机、每条评论背后的情绪流向,甚至能预判出一句话出口后会引发怎样的反应。
这不是预判,是掌控。
他抬起眼,重新看向镜头,语气依旧平和:“我知道有人希望我们炒,也希望我们撕。但我和她都不太爱演。”
“那就让事情本来什么样,就什么样吧。”
直播间的氛围变了。不再是吃瓜围观的热情,而是一种近乎敬意的安静。
有人打出一行字:
“你不是在直播,是在重新定义什么叫公众表达。”
江屿看了眼,没回应,只是轻轻点了下结束直播的按钮。
画面黑下去的瞬间,手机屏幕映出他自己的脸——眼神清亮,神情平静,不像刚经历了一场舆论风暴,倒像是完成了一次日常聊天。
他把手机塞进外套内袋,拿起夹在笔记本里的红色邀请函,翻开背面,用笔写下几个字:
“直播节目,主题待定。”
然后按下语音助手:“去工作室。”
车子拐出主路,驶向城东方向。夜色渐深,街道变得安静。
他靠在座椅上,闭上眼,脑海中仍在回放刚才的弹幕流。
某一刻,他忽然想起沈知意在台上碰杯时的眼神。
不是挑衅,不是试探,而是一种默契的确认——好像他们都明白,有些事不必说破,但也永远不会错位。
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没睁眼,伸手摸过去,解锁屏幕。
是一条新微博提醒。
某个ID刚刚发布了一条内容,标题刺眼:
“有些人,别以为抱对大腿就能翻身。”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