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辽省1931之全境穿越 > 第20章:革命的熔炉
换源:


       初秋的阳光,透过窗明几净的玻璃,洒在东北大学一间被临时征用的大礼堂里。

这里没有悬挂华丽的旗帜。

只有主席台背后墙上一行简洁而有力的横幅——

辽宁军政干部学校第一期开学典礼。

台下,坐着近三百名学员。

他们的构成泾渭分明,却又奇异地共处于一堂。

最前排,是以赵铁锤为代表的、由地下党组织推荐的十几名青年干部。

他们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锐利而沉稳。

像一块块准备投入洪流的基石,充满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中间区域,是人数最多的群体——

来自王铁山和李大海麾下的旧东北军军官。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穿着原来的军装,虽然清洗过,但依旧难掩陈旧。

他们正襟危坐,神情复杂。

既有被神仙打仗方式折服后的敬畏。

也带着一丝旧军人的散漫与对上课这种形式的不解。

一名粗犷的连长小声对旁边的同僚嘀咕:

仗打得好好的,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干啥?

有这工夫,不如多发几条枪,俺带弟兄们再去端他一个炮楼。

而在礼堂的另一侧,则坐着以林书雯为代表的、从社会各界招募而来的知识青年。

他们大多是学生、教师或低级职员。

手中拿着纸笔,脸上洋溢着一种理想主义的光辉。

林书雯紧握着手中的钢笔,看着台上的陆铮和张承志。

心中澎湃着一股参与历史的激动。

王铁山和李大海作为旁听的荣誉学员,坐在第一排的侧边。

李大海看着自己手下那帮桀骜不驯的军官像小学生一样坐在下面。

感觉十分荒诞,忍不住碰了碰王铁山:

老王,你说这陆将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让这帮大老粗学文化,能学出个什么名堂?

我不知道卖的什么药,王铁山目不转睛地盯着主席台,声音低沉。

但我知道,这是他们唯一能治好我们东北军顽疾的良药。

典礼开始,政委张承志首先走上台。

他没有长篇大论,开门见山地说道:

同志们,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这里。

我知道,你们来自五湖四海,身份各异,想法也不同。

但从今天起,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学习如何打败日本人,以及,打败日本人之后,我们该如何建设一个不再受人欺辱的新辽宁,新中国!

他的话语平实而真诚。

让台下许多原本心不在焉的旧军官也不由得抬起了头。

随后,在万众瞩目中,陆铮走到了讲台中央。

他环视全场。

目光从那些眼神坚定的地下党员、神情复杂的旧军官和满怀憧憬的知识青年脸上一一扫过。

今天,我看到很多人脸上有困惑。

陆铮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有人会想,我们有飞机大炮,有打不完的子弹,直接一路平推过去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坐在这里浪费时间?

这番话,正好说中了许多旧军官的心事。

他们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我想告诉你们,武器,只能决定战争的下限。

它能让我们不输,能让我们收复失地。

但是,决定一场战争上限,决定一个民族未来的,是人!是思想!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我们为什么要打日本人?

是为了换个军阀继续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吗?

是为了抢地盘、争利益吗?

不!

我们是为了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父老乡亲,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尊严,他们的孩子能读书,能挺直腰杆做人!

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先进的武器是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有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头脑!

需要成千上万懂得组织群众、发展生产、管理社会的新式干部!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炽热,扫视着全场。

我向你们承诺,在这里,你们将学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军事理论、最科学的生产知识、最有效的社会管理方法!

旧的军阀作风,要在这里被彻底抛弃!

狭隘的个人主义,要在这里被彻底粉碎!

陆铮伸出手指,指向台下的每一个人,声音激昂如钟:

我们不仅要用武器解放这片土地,更要用思想武装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这个学校,就是我们锻造新辽宁、新中国骨干的革命熔炉!

从这个熔炉里走出去的,将不再是旧军官,也不再是单纯的学生,而是一个个能独当一面,既能指挥战斗,又能发动群众的革命者!

是新中国的脊梁!

话音落下,短暂的寂静之后,雷鸣般的掌声轰然响起。

那名之前还在抱怨的连长,此刻双眼放光,用尽全身力气鼓着掌。

赵铁锤的眼中闪烁着找到了同志的喜悦。

而林书雯,则早已热泪盈眶。

在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了一行字:

1931年10月,晴。历史在这里,翻开了新的一页。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