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科幻小说 > 一凡传奇 > 第42章 世界的悲鸣下的思考与观察
换源:


       站在月面上,凡凡在量子心流里哀鸣:「这个世界完了!基因灾难扩散成这样,人类根本没辙了!」我却没那么悲观,目光落在地球东亚的神州大地,语气平静却笃定:「我们是从未来来的,那时候人类依旧生机勃勃。所有难关都有度过的时候,人类每到最黑暗的时刻,总有一批人愿意为所有人拼尽全力,哪怕只找寻到一点光明。一切都会好的,我有信心。」

顿了顿,我转头问凡凡:「你在地球上查了那么多资料,看了这么多实例,有什么感触?觉得人类要怎么做,才能躲开基因脱靶这个大坑?」

凡凡沉默了片刻,才在量子心流里侃侃而谈,它的语气少了平日的跳脱,多了几分认真:「我觉得当基因编辑的手术刀第一次触碰生命密码,人类就站在了文明与自然的十字路口。基因技术是把双刃剑,能治愈病痛、滋养万物,也可能因傲慢与鲁莽反噬文明,绝不是可以随意挥舞的工具,得怀揣敬畏、步步审慎。要规避失控风险,人类得以共识为基、以责任为纲,建一套贯穿原则、管控、伦理与目标的应用体系,让基因之光只照向文明坦途,别坠入自我毁灭的阴霾。」

它接着细说:「首先得锚定‘敬畏与审慎’的核心原则,基因是地球数十亿年演化的密码,不是随便改的代码。得拒绝‘征服自然’的激进编辑,严禁对人类生殖细胞做非治疗性修饰,这是对演化规律的敬畏,也是守护人类未来。所有应用前,风险评估必须走在前面:至少完成三个世代的长期追踪,量化‘技术容错率’,脱靶概率超0.001%的项目坚决叫停,不能让侥幸酿成跨代灾难。而且基因技术的红利该属于全人类,基础数据要全球开放(隐私脱敏),别让技术垄断催生‘基因特权’,抗病作物、基因治疗得优先给贫困地区。」

「具体领域还要分域管控、全流程监督。」凡凡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医疗领域得‘治疗优先’,手术刀只能对准地中海贫血这种威胁生命的单基因遗传病,绝不能用来改身高、智商这些‘增强性’特征,避免搞出‘基因优劣’的歧视链。每例临床应用都得经国家伦理委员会和医学委员会双重审批,还要给患者建终身健康档案,追踪后代基因稳定性。农业领域要‘生态优先’,培育基因编辑作物时,得模拟扩散路径、测试与野生物种杂交概率,严禁放‘超级生物’;基因技术只能辅助传统育种,得保留原始基因库,别搞单一品种大规模推广。生态领域则要‘修复优先’,只能用基因技术降解污染物、救濒危物种,不能造‘超级物种’;应用得从1平方公里封闭试验区起步,监测5年以上,还得留‘生态回退方案’,比如植入‘自杀基因’。」

「伦理和社会共治也不能少。」凡凡补充道,「得成立‘全球基因技术治理委员会’,成员不光有科学家、伦理学家,还得有发展中国家代表和原住民代表,别让少数人垄断决策。还要搞‘全民科普体系’,用动画、模拟实验拆解技术原理和风险,既别因‘未知’反科学,也别吹‘技术神话’。违规者得全球联合追责,永久禁止参与基因研究;还要建‘容错补偿基金’,给合法应用中受损的人提供救助。」

最后,凡凡谈到了长远目标:「短期10-20年,先建全球统一标准和监管平台,实现‘研发-应用-监测’全流程追溯,把事故率控制在0.01%以下。20-50年,要形成‘基因技术-生态保护-社会公平’协同模式,用技术解粮食短缺、罕见病难题,别引发新危机。50年以上,就把基因技术融入文明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修复与优化’,辅助物种保护、提升人类健康,最终让‘技术服务生命,而非改造生命’成为共识。」

「鼓掌~哗哗!」我在量子心流里传出雷鸣般的掌声,眉头却轻轻一挑,凡凡说的这些,地球上的学者、科学家会不知道吗?可底线还是一点点退后,红线被一次次跨过,终究还是「贪婪」在作祟:有人想靠「基因增强」谋利,有人急着用「超级作物」抢市场,有人为了虚名冒险推进不成熟的研究,才把人类拖进了这趟浑水。

隧穿通道在月球正面的雨海平原闭合时,脚下的月尘还带着宇宙射线的余温。我抬眼望向38万公里外的地球,那颗曾经蔚蓝的星球此刻蒙着一层淡灰雾,像裹了劣质纱巾。量子心流里,凡凡的声音带着雀跃,却藏着不易察觉的沉重:「时间锚定:距下次世界层次穿越剩4800天!从今天起,咱们就是这颗星球的‘月球观察员’啦~话说,你真打算全程看着,啥也不做?」

我没回答,只是在月面上坐下,体表的银色光膜自动延伸出屏障,隔绝了外界干扰。我的感知像一张无形的网,穿过星际空间落在地球表面,亚马逊雨林的「绿潮」还在蔓延,除草蜂的嗡鸣声穿透云层;北太平洋的变异三文鱼朝北极迁徙,身后跟着一群失了洄游本能的鳕鱼;印度恒河平原的稻田里,农民对着浅黄稻穗抹眼泪,他们还不知道储备粮已不足三个月。

「4799天」凡凡突然报出数字,量子投影里跳出红色倒计时面板,「刚监测到阿根廷宣布小麦减产90%,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抢粮潮,超市货架被搬空,不知道他们还能撑多久。」

我的感知锁定南美洲:人们挥舞空袋子在街上跑,警察用警棍驱散人群,却被愤怒的民众推翻了警车;一个母亲抱着孩子跪在粮店门口,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纸币,粮店老板锁着门,眼里满是无奈:「不是我不想卖,昨天政府运粮车被劫了,我只剩最后两袋面粉,要留给自己的孩子。」

「4750天」倒计时跳动时,凡凡的声音沉了下来,「全球浮游生物总量又降10%,南极磷虾快灭绝了,企鹅数量只剩去年一半,冰面上全是企鹅尸体,有些幼崽还没学会游泳,就因为妈妈找不到食物饿死了。」

我把感知潜入南极海域:几只瘦得皮包骨头的海豹趴在浮冰上,眼神呆滞地望着远方。凡凡调出五年前的南极录像,成千上万只企鹅聚在冰面,磷虾群在海水中形成「银色云雾」,鲸鱼尾鳍不时露出水面,与此刻的死寂相比,那时的南极像一场鲜活的梦。

「你说人类现在后悔了吗?」凡凡问,我没回应,只是看着倒计时跳到「4600天」。这时,凡凡的量子扫描捕捉到强烈能量信号:「不好!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边境开枪了,就因为巴基斯坦农民越境偷割稻田,已经几十人伤亡了,这算不算‘粮食战争’开端?」

感知里,边境士兵举枪对射,枯萎的稻穗成了争夺焦点。

「4500天」倒计时继续跳,凡凡的声音更沉了,「乌克兰黑土区退化率超95%,成了‘无菌死土’,连杂草都长不出来。农场主全逃了,只剩几个老人在田埂搭棚子,每天看着光秃秃的土地发呆。」

我「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蹲在田埂上,手里捧着一把灰白的土,眼泪滴在土上,瞬间没了痕迹。他喃喃自语:「这土以前多好啊,种什么都长,现在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凡凡,分析全球耕地退化数据。」我终于开口,声音像身边的月尘一样平静。量子心流里立刻传来数据:「卫星监测显示,全球耕地退化率超80%,黑土区、东北平原、美国中西部玉米带最严重,基本没法种了。预计一年后,全球粮食产量减60%,至少10亿人会饿死。」

「4300天」倒计时面板上的数字越来越小,凡凡的投影里出现新加坡中央医院,急诊楼挤满患者,大多面色苍白、嘴角挂血丝,都是「血红蛋白结构紊乱症」患者。血液制品早就告罄,一个年轻医生对着对讲机嘶吼:「我们已经没任何办法了,输血都救不了他们!」

感知里,患者的生命信号像被风吹灭的蜡烛。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躺在病床上,呼吸越来越弱,他的母亲握着他的手哭:「当初要是不做基因编辑,你就不会得这个病了……是妈妈错了,妈妈不该贪心啊!」

「4200天」凡凡的声音带着无奈,「超级耐药菌全球爆发,纽约、伦敦、新德里成了‘死亡之城’。街上全是废弃汽车和尸体,只有少数人穿防护服在废墟里找吃的。」

我「看」到纽约第五大道空无一人,破碎的玻璃散落在街头。几个穿防护服的人小心翼翼地走,手里拿着消毒喷雾,不敢碰任何东西。凡凡的投影里,一个小女孩躲在废弃超市里,手里攥着发霉的面包,眼里满是恐惧:「妈妈,我好饿,你在哪里?」

「你说人类还有救吗?」凡凡的语气难得认真,「现在科技全毁了,实验室被烧,科研人员要么被袭击、要么转行,连修复基因的机会都没了。再这样下去,人类会不会灭绝?」

我看着倒计时跳到「4000天」,这时,感知捕捉到一道微弱信号:亚洲云南高原上,一群科学家在地下实验室里,正试着培育抵抗超级耐药菌的菌株,他们已经失败了100多次,却还没放弃。

「3800天」倒计时跳动时,凡凡的声音多了丝希望,「那些中国科学家好像有进展了!他们培育的菌株能抑制50%的超级耐药菌,虽然效果不稳定,但至少是希望,他们能成功吗?」

我没回答,只是「盯」着实验室里的人:他们眼睛布满血丝,却透着坚定。一个年轻女科学家对着显微镜喊:「快看!这个菌株能杀死50%的超级耐药菌!再优化一下,说不定就能成!」

「3500天」倒计时继续跳,凡凡的声音更亮了,「中国科学家成功了!菌株能100%抑制超级耐药菌繁殖,已经开始推广了!你看,还是有人类不愿意放弃的!」

感知里,中国的医院里,患者接受新菌株治疗后,脸色渐渐红润,呼吸也平稳了。一个医生对着镜头激动地说:「这是人类的希望!我们终于能对抗超级耐药菌了!」

「3200天」凡凡的声音满是兴奋,「全球科研人员都在学中国,地下实验室纷纷建起来,基因技术慢慢恢复了。虽然还不能完全修复脱靶基因,但至少能控制灾难蔓延了。」

我「看」着简陋实验室里忙碌的科研人员,他们专注的样子让我想起曾经见过的无数守护者,人类从不缺在绝境里站起来的勇气。

「2800天」倒计时跳时,凡凡说,「亚马逊雨林的除草蜂开始减少了,它们的食物被啃光,有些开始同类相残。科学家培育出抑制它们繁殖的真菌,已经在投放了。」

感知里,雨林的树木冒出新芽,几只猴子从树洞里探出头,眼里满是好奇。凡凡的声音带着欣慰:「你看,只要人类不放弃,就能挽回,虽然难,但有希望了。」

「2000天」倒计时继续减,凡凡的量子扫描显示,全球粮食产量开始回升,科学家培育出能在「无菌死土」里生长的作物,虽然产量不高,但能让人填饱肚子。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冲突也停了,两国在中国主导下合作种新作物。

我「看」到边境士兵放下枪,和农民一起播种。一个印度士兵笑着对巴基斯坦士兵说:「以前我们总打仗,现在一起种粮食,这样也挺好。」对方点头:「是啊,我们要活下去。」

「1500天」凡凡的声音轻松了,「全球生态开始恢复,南极磷虾群又出现了,企鹅数量在增加。海洋里的变异三文鱼因为缺食物减少,原生鱼类的洄游本能也在恢复。」

潜入南极海域,我「看」到久违的磷虾群形成「银色云雾」,企鹅潜入水中捕食,鲸鱼尾鳍溅起浪花,死寂的南极终于找回了生机。

「1000天」倒计时面板上的数字越来越小,凡凡的投影里,亚马逊雨林重新郁郁葱葱,乌克兰黑土区恢复肥力,医院里的「血红蛋白紊乱症」患者越来越少。我嘴角终于露出浅笑,凡凡调侃:「没想到人类还真挺过来了!当初我还不信,现在看来,你是对的。」

「500天」倒计时跳时,凡凡说,「全球基因技术恢复到灾难前水平,还建了更严的监管体系。‘全球基因技术治理委员会’成立了,科学家、伦理学家、公众代表一起定规则,确保不会再出问题。」

我「听」到委员会成员开会,一个科学家说:「我们不能因害怕风险就放弃技术,只要心怀敬畏、审慎应用,基因技术就能是人类的朋友。」

「100天」倒计时快到尽头,凡凡问,「马上要穿越了,你觉得这颗星球的人类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我望着地球,它已经恢复了蔚蓝,像颗璀璨的宝石。感知里,人类在努力重建家园,眼里满是希望。我说:「无所谓了,我只是要证实自己的一个想法,人类或许会犯错,但绝不会在同一个坑里一直摔下去,他们总能在绝境里找到光。」

「1天」倒计时只剩最后一天,凡凡的声音带着不舍,「明天我们就要离开了,这里会化作一池炙热的浓汤。」

我轻轻舒了口气,看着地球在宇宙中散发温柔的光。凡凡的量子投影里,闪过这4800天的点点滴滴:从混乱到绝望,从挣扎到重生,像一场漫长却终有曙光的梦。

「叮!」凡凡在量子心流里呐喊,「下一站世界特快已经启动,请乘客扶好坐稳,我们出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