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汉帝国:四百年兴衰风云录 > 第三章 李斯之死
换源:


       公元前208年深秋,咸阳城被灰蒙蒙的沙尘裹缠,巍峨宫墙在寒风中抖落最后几分威严。

彼时秦朝早已风雨飘摇:陈胜、吴广起义虽平,刘邦已取丰邑西逼黄河,项羽巨鹿破釜沉舟,章邯二十万秦军主力陷重围,败讯如雪片堆满秦廷案头。

朝野人心惶惶之际,一场针对丞相李斯的阴谋,正悄然收网。

丞相府书房,烛火摇曳间,李斯枯坐案前,摩挲着“三川郡告急”的奏报。

曾辅佐始皇扫六合、定郡县、统一文字及度量衡的肱股之臣,如今成了权力棋局里随时可弃的棋子。

须发皆白的他,眼中没了当年订《秦律》的锐利,只剩化不开的疲惫与焦虑。

“丞相,中常侍府来人,陛下在甘泉宫召您即刻入宫。”侍从的小心翼翼,打断了李斯的沉思。

他心中一沉:胡亥沉溺酒色,朝政尽付赵高,数月不朝,今日传召绝非寻常。

马车驶过咸阳主干道,行人稀疏,百姓裹着破褐衣,眼神里满是惶恐。

秦军士兵列队跑过,甲胄脆响与马蹄声交织,更添肃杀。

李斯撩开车帘,望着紧闭的商铺、墙上“缉拿反贼”的告示,悲凉涌上心头——他亲手搭建的大秦统治框架,正被义军一点点蛀空。

甘泉宫内,胡亥斜倚白虎皮软榻,怀中搂着两名艳妆宫女,酒池里漂浮着酒杯,乐师跪坐一旁不敢懈怠。

赵高立在软榻旁,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谄媚。

见李斯进来,胡亥只懒洋洋抬了抬眼皮:“丞相来了?坐吧。”

李斯躬身行礼,目光扫过奢靡景象,忧色更重:“陛下,关东义军四起,章邯困于巨鹿,三川郡……”

“哎呀,开口就是烦心事!”胡亥不耐烦挥挥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朕登基还没好好享福,你是丞相,该挡着反贼别来烦朕,不是来扫朕的兴!”

赵高适时开口,声音柔中带刺:“陛下所言极是。丞相掌政多年,却让反贼搅得天下不安,怕是负了先帝托付。更何况——”

他话锋陡转,眼神如刀,“臣听闻丞相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对刘邦义军视而不见,甚至有书信往来。通敌叛国之罪,可不是小事。”

“一派胡言!”李斯猛地抬头,浑身发抖,花白胡须颤个不停,“陛下明察!犬子驻守三川,日夜御敌,前几日还与樊哙激战三日,怎会通敌?赵高诬陷老臣,是为独揽大权!”

“丞相可有证据?”赵高冷笑,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这是三川郡密探所呈,李由与义军往来的字迹在此。再说,百姓反秦,不正是因丞相律法严苛、赋税过重?怕不是丞相想借义军逼陛下退位,自己取而代之!”

“你血口喷人!”李斯双目圆睁,指着赵高怒斥,“你一个刑余之人,窃权蒙蔽陛下,杀害忠良,不除你,大秦必亡!”

胡亥本就厌烦朝政,见两人争执,只觉头昏脑胀。他猛地拍案而起:“够了!李斯,你敢在朕面前咆哮,还污蔑近臣!来人,将李斯拿下,打入咸阳狱,待查明真相再处置!”

侍卫上前架住李斯胳膊,他挣扎着想辩解,却被死死按住。

望着胡亥转身离去的背影、赵高嘴角得意的笑,李斯心中最后一丝希望熄灭。

“陛下!老臣冤枉!赵高是奸臣!大秦要亡了啊!”呼喊声在宫殿回荡。

李斯被扔进牢房时,朝服已撕得破烂,手腕被铁链勒出深痕。

夜幕降临,寒风从铁窗灌进来,他蜷缩在稻草堆里,过往画面在眼前闪回:年轻时在楚国上蔡牵黄犬打猎的悠闲,入秦后辅佐嬴政定国策的意气风发,始皇东巡时同乘一车的荣耀……如今全成泡影。

他不甘心,忍着伤痛用指甲在牢房地上刻写辩词,恳请狱卒转交陛下,可每次都石沉大海——他不知,赵高早已下令,所有来自他的书信,一律不得呈上。

赵高深知李斯不死,自己难安。为逼其认罪,酷刑轮番上阵:鞭刑抽得他皮开肉绽,烙铁烫得皮肉冒烟,夹指夹得指骨欲裂。

李斯几次昏死,又被冷水浇醒,却始终咬牙不认罪。他坚信,只要见到胡亥,说出真相,陛下定会醒悟。

见硬的不行,赵高换了阴招。他派人假扮秦二世使者,分批入牢审问。

第一次,李斯以为是陛下派人查明真相,急忙诉说冤屈、揭露赵高罪行,可话音刚落,假扮使者便喝令动刑,打得他昏死过去。

第二次、第三次……每一次“使者”到来,辩解都换来更残酷的折磨。渐渐地,他的意志被碾碎——他怕了,怕那撕心裂肺的痛,怕那无边无际的黑。

当真正的秦二世使者到来时,李斯早已神志不清。

听到“陛下使者”四字,他身体条件反射般颤抖。不等使者开口,他急忙喊道:“我认罪!我承认通敌叛国!我承认意图谋反!求你们别再打了……”

使者将供词带回宫,胡亥看完长舒一口气,对赵高道:“幸好有赵君在,不然朕差点被李斯这老狐狸骗了!”赵高躬身谢恩,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狠厉。

公元前208年七月二十日,咸阳街市挤满百姓。囚车缓缓驶来,李斯头发散乱垂在胸前,脸上布满伤痕,挺拔身躯瘦得只剩骨架,眼神却异常平静,似已看透生死。

囚车停在刑场中央,刽子手举起屠刀时,李斯突然抬头,朝着上蔡方向,用尽最后力气喊道:“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这句话像石子投进人群,有人想起他辅佐始皇统一六国的功绩,有人感叹他如今的惨状,低低的叹息在街市蔓延。

屠刀落下,鲜血溅在冰冷地面,一代名相陨落。随后,他的家族被满门抄斩,白发老者、牙牙学语的孩童,无一幸免。

李斯之死,成了压垮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此时的秦朝,早已人心涣散、兵力空虚。

关东之地,刘邦率义军攻破武关,逼近咸阳;项羽收编章邯二十万秦军,沿函谷关向关中进军。

得知李斯被杀、秦廷大乱的消息,他们都清楚秦朝的末日到了。

咸阳街市的血迹很快被风沙掩盖,可李斯临终的感叹,却在历史长河中回荡千年。

他一生追逐权力,辅佐始皇建起庞大帝国,最终死于权力斗争。他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秦朝暴政的必然。而一个新的时代,正随着秦朝的覆灭,缓缓拉开序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