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汉帝国:四百年兴衰风云录 > 第四章 大秦灭亡
换源:


       公元前207年寒冬,咸阳城的积雪厚达数尺,寒风卷着雪粒拍打在宫墙上,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仿佛在为这座即将覆灭的帝国奏响挽歌。

李斯死后,赵高如愿以偿地坐上了丞相之位,朝中大权尽归其手。

可此时的秦朝,早已是风雨飘摇——刘邦率领的义军已攻破武关,一路向西逼近咸阳;项羽收编章邯的二十万秦军后,也正沿着函谷关日夜兼程赶来。

坏消息接踵而至,赵高看着案几上堆积的告急奏报,心中愈发惶恐:一旦义军攻破咸阳,秦二世必然会追究他的责任,到那时,他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甚至性命难保。

“必须先下手为强。”赵高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眼中闪过狠厉的光芒。

他深知,要想保住性命,唯有除掉秦二世,再另立新君,或许还能与义军谈判,保全自己的权势。

但在弑君之前,他必须先确认朝中大臣是否完全服从自己,于是,一场“指鹿为马”的闹剧,悄然在咸阳宫上演。

一日早朝,赵高牵着一头鹿走进大殿,献给秦二世。他躬身说道:“陛下,臣近日得到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特意献给陛下。”

秦二世胡亥正昏昏欲睡,听到“宝马”二字,勉强睁开眼睛,看向赵高手中的动物,不禁笑道:“丞相说笑了,这分明是一头鹿,怎么会是宝马呢?”

赵高却故作严肃,说道:“陛下,这确实是一匹宝马,只是外形与鹿相似罢了。陛下若不信,可问问朝中大臣,他们定能为臣作证。”

胡亥心中疑惑,便让大臣们各自发表看法。朝堂上瞬间陷入沉默,大臣们面面相觑——

有人深知赵高的权势,不敢违逆,便附和道:“陛下,这确实是宝马;”有人秉持良知,直言这是鹿;还有人既不敢得罪赵高,又不愿说谎,便低头不语,假装没听见。

朝会结束后,赵高暗中记下了那些直言是鹿的大臣。没过几日,这些大臣便纷纷以“通敌叛国”“非议朝政”等罪名被逮捕入狱,最终无一幸免。

经此一事,朝中大臣再也不敢违抗赵高,人人自危,只求自保。赵高见朝臣已完全屈服,弑君的计划,也随之提上了日程。

同年八月,赵高找到自己的女婿阎乐(时任咸阳令)和弟弟赵成(时任郎中令),秘密商议弑君之事。

“如今义军逼近咸阳,二世必定会迁怒于我。若不除掉他,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赵高压低声音说道,“阎乐,你可率领部分士兵,以‘捉拿盗贼’为名,闯入望夷宫;赵成,你在宫中接应,趁机打开宫门。只要除掉二世,我们再立子婴为秦王,便可稳住局势。”

阎乐与赵成早已依附赵高,听闻此事,虽心中惶恐,却也不敢拒绝,当即点头应允。

次日,阎乐率领一千多名士兵,手持兵器,气势汹汹地来到望夷宫门口。他以“宫中出现盗贼,需入宫搜查”为由,要求守卫打开宫门。

宫门守卫虽有疑虑,却因惧怕赵高的权势,不敢阻拦,只得打开宫门。

阎乐率领士兵冲入宫中,逢人便杀,宫中的宦官、宫女吓得四处逃窜,哭喊声响彻宫殿。

赵成早已在宫中等候,见阎乐到来,便带着他直奔秦二世的寝宫。

此时的胡亥正与几名宫女饮酒作乐,丝毫不知危险已至。

当他听到外面的哭喊声,才意识到不对劲,急忙传唤侍卫,可侍卫们早已被阎乐的士兵控制,无人应答。

阎乐率领士兵冲入寝宫,将胡亥团团围住。胡亥又惊又怒,大声质问道:“你们是谁?竟敢闯入寝宫,难道想谋反吗?”

阎乐冷笑一声,说道:“陛下荒淫无道,滥杀无辜,导致天下大乱,义军四起。如今我等是奉丞相之命,前来诛杀你这无道昏君!”

胡亥闻言,吓得浑身发抖,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已陷入绝境。他试图求饶:“我愿让出皇位,做一个普通百姓,只求你们能饶我一命。”

阎乐毫不留情地说道:“丞相心意已决,陛下今日必死无疑!”

胡亥望着周围士兵冰冷的眼神,知道自己已无生还可能。他长叹一声,拔出腰间的佩剑,自刎而死。

这位在位仅三年的秦朝皇帝,最终以如此悲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杀死秦二世后,赵高召集朝中大臣,宣布秦二世已死的消息,并提议立子婴为秦王。

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为人低调,向来不参与朝政,赵高认为立子婴为秦王,便于自己掌控。

大臣们早已被赵高的残暴震慑,纷纷表示同意。

按照赵高的安排,子婴需在五日之后正式即位。可子婴深知赵高的为人,知道自己不过是赵高的傀儡,若不除掉赵高,迟早会重蹈秦二世的覆辙。

于是,他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及宦官韩谈秘密商议,制定了诛杀赵高的计划。

即位之日,子婴以“患病”为由,迟迟不去宗庙祭拜。赵高多次派人催促,子婴都以病情加重为由推脱。

赵高见状,心中不耐烦,便亲自前往子婴的住所催促。当他踏入房门时,早已埋伏好的韩谈突然冲出,手持利剑,一剑刺中赵高的胸膛。

赵高倒地后,子婴的两个儿子迅速上前,补了几剑,确保赵高彻底死亡。随后,子婴下令诛灭赵高的三族,朝中大臣得知赵高已死,纷纷拍手称快。

除掉赵高后,子婴试图挽救秦朝的危局。他下令整顿朝政,安抚百姓,同时派遣军队驻守峣关,抵御刘邦的义军。

可此时的秦朝,早已人心涣散,军队战斗力低下,根本无法抵挡义军的进攻。

刘邦得知赵高已死、子婴即位的消息后,加快了进军的步伐。他率领大军抵达峣关城下,见秦军坚守不出,便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派人带着重金去劝说峣关守将投降。

守将见秦朝大势已去,又贪图钱财,便答应投降。刘邦趁机率领大军绕过峣关,在蓝田与秦军展开决战。秦军毫无斗志,一触即溃,刘邦顺利攻克蓝田,咸阳已近在眼前。

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率领大军抵达咸阳城外。子婴站在咸阳城头,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义军,知道秦朝已无力回天。他不愿百姓再遭受战火的摧残,便决定投降。

投降当日,子婴身着白色丧服,脖子上系着绳子(表示自己是罪臣),乘坐着由白马牵引的车子,手持传国玉玺和兵符,亲自来到刘邦的军营前投降。

刘邦的将领们建议杀死子婴,以绝后患,刘邦却说道:“当初楚怀王派我西进,就是因为看重我能宽容待人。如今子婴已经投降,若再杀他,会失去民心。”于是,刘邦下令赦免子婴,将其暂时关押起来。

刘邦率领大军进入咸阳城,秦王朝就此灭亡,享国十五年。

刘邦进入咸阳后,下令封闭秦朝的国库和宫殿,严禁士兵劫掠百姓,还与咸阳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百姓们听闻后,纷纷拿出粮食和酒肉来慰劳刘邦的军队,刘邦也因此赢得了关中百姓的民心。

然而,刘邦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同年十二月,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抵达函谷关。他见刘邦已率先攻破咸阳,还派兵驻守函谷关,阻止自己入关,心中大怒。项羽下令攻破函谷关,率领大军进驻鸿门,杀气腾腾地向咸阳逼近。

此时的咸阳百姓,刚因刘邦的“约法三章”安定下来,听闻项羽大军将至,又陷入恐慌——早在巨鹿之战时,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的消息便传遍天下,百姓们深知其残暴。

果不其然,项羽进入咸阳后,第一件事便是下令处死已投降的子婴。随后,项羽又下令搜捕秦宗室子弟——秦始皇的诸公子、公主,以及宗室族人,无论老幼,一律处死。

咸阳城内一时间血流成河,秦宗室的哀嚎声与士兵的呵斥声交织,百姓们躲在家中,不敢出门。

有大臣劝说项羽:“秦宗室已无反抗之力,杀之无益,反而会失去民心。”

项羽却冷笑一声:“秦灭我楚国,杀我祖父项燕,此仇不共戴天!今日我若不杀尽秦室,何以告慰楚国百姓!”

除了诛杀秦宗室,项羽还将怒火发泄在秦朝的宫殿上。他下令点燃咸阳宫与阿房宫,大火从黄昏一直烧到次日清晨,火光染红了半边天,浓烟滚滚,数十里外都能看见。

咸阳宫内的奇珍异宝,或是被项羽的士兵抢掠一空,或是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那些耗费无数民力修建的宫殿楼宇,在烈火中轰然倒塌,只剩下断壁残垣。

百姓们站在远处,望着燃烧的宫殿,眼中满是痛惜——那曾是大秦的象征,如今却成了项羽泄愤的工具。

项羽的残暴行径,与刘邦的“约法三章”形成鲜明对比。关中百姓原本对项羽抱有一丝期待,如今却彻底失望,纷纷暗中归附刘邦。

而项羽对此毫不在意,他在咸阳城内大肆劫掠一番后,便准备带着掠夺的财宝、美女,返回江东。

有谋士劝他:“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若在此定都,可成就霸业。”项羽却看着烧毁的宫殿,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就这样,项羽放弃了关中这块宝地,带着大军东归。而刘邦虽暂时被迫退出咸阳,前往汉中封地,却因赢得了关中民心。

咸阳城的大火渐渐熄灭,只留下满地焦土与断壁残垣。

这座见证了大秦崛起与灭亡的都城,如今又迎来了新的乱世。刘邦与项羽的命运,也在这场大火之后,悄然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楚汉之争,即将拉开序幕。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