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汉帝国:四百年兴衰风云录 > 第八章 剪除异姓王
换源:


       未央宫的铜漏在寂静的夜里滴答作响,烛火摇曳间,汉高祖刘邦披着玄色锦袍,目光死死盯着案上那幅标注天下的绢帛——

七个用朱砂圈出的王国,像七颗淬了血的钉子,深深扎在大汉疆域的要害处。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赵王张敖、韩王信、长沙王吴芮,每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楚汉相争时的生死与共,可如今,只剩满室的猜忌与寒意。

“当年彭城大败,若不是韩信率部袭楚后方,朕早成了项羽的阶下囚;垓下之围,若没有彭越断楚军粮道、英布从淮南出兵牵制,项羽何至于自刎乌江?”

刘邦指尖划过“韩信”二字,声音里满是复杂,“可你看如今——韩信在楚地整饬军备,钟离眜的旧部尽归其麾下,民间竟传‘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彭越在梁地设官收税,连粮草调度都不向朝廷报备;英布更甚,在淮南私铸钱币,连郡守则是他自家亲信。陈平,你说,这天下到底是刘氏的,还是他们的?”

陈平垂首侍立,袍角在夜风里轻轻颤动。他抬眼瞥了眼刘邦鬓边的白发,低声道:“陛下,异姓王手握重兵,封地占天下三分之二,若有二心,确实是心腹之患。只是……他们皆是开国功臣,贸然动手,恐寒了天下人的心。”

“寒心?”刘邦冷笑一声,将舆图猛地卷起,“等他们举兵反叛,朕的江山都没了,还顾得上谁的心?”

最先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是楚王韩信。汉高祖六年秋,一封密奏从楚地递到未央宫,称韩信私藏项羽旧将钟离眜,意图谋反。

刘邦盯着奏疏,一夜未眠——他信不过韩信的野心,却也忘不了当年韩信“背水一战”解围的恩情。

最终,在陈平“伪游云梦”的建议下,刘邦以巡游为名,将韩信诱至陈县。当韩信身着铠甲、手持佩剑出现在刘邦面前时,两队武士突然冲出,将他按倒在地。

“陛下!臣何罪之有?”韩信被铁链缚住,挣扎着抬头,眼中满是悲愤,“臣率军定三秦、破魏赵、灭齐楚,助陛下得天下,如今竟以‘谋反’之名擒我?”

刘邦避开他的目光,声音低沉:“有人告你谋反。”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韩信仰天大笑,泪水却顺着脸颊滑落,“天下已定,臣固当烹!”

刘邦终究念及旧情,赦免其死罪,贬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可那夜未央宫的烛火,却成了韩信生命里最后的光亮。

三年后,陈豨在代地举兵反叛,刘邦亲率大军出征。长安城内,吕后收到密报,称韩信与陈豨暗中勾结,欲在京城起事。她急召萧何商议,萧何望着窗外飘落的秋叶,想起当年月下追韩信的情谊,终是咬了咬牙,亲自来到韩信府中。

“淮阴侯,陛下平定陈豨,已班师回朝,邀您入宫庆贺。”萧何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韩信看着他,突然笑了:“萧丞相,你我相识多年,何必用这等伎俩?”话虽如此,他还是随萧何起身——他明知可能是陷阱,却仍存着一丝幻想,或许,刘邦还念着旧情。

长乐宫钟室内,烛火昏暗。韩信刚踏入殿门,沉重的铁门便“哐当”一声关上。吕后从屏风后走出,冷冷道:“韩信,你与陈豨谋反,证据确凿,还有何话可说?”

韩信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望着窗外最后一片飘落的秋叶,喃喃自语:“我若在楚地拥兵自重,何至于此?我若当年听从蒯通之言,三分天下,又岂会落得今日下场?”

话音未落,两名武士手持长剑,一步步向他逼近。剑光闪过,一代名将轰然倒地,鲜血染红了冰冷的地面。

韩信的死讯传到梁地时,彭越正在巡视粮仓。他手中的粮册“啪”地掉在地上,脸色瞬间惨白——

他想起不久前,刘邦命他出兵助剿陈豨,他以患病为由推脱,只派了几千士兵前往,如今想来,那已是祸端的开端。

果然,没过多久,刘邦的使者便带着诏书来到梁国,以“不从王命”为由,将彭越逮捕,贬为庶人,流放蜀地青衣县。

彭越坐在囚车上,望着沿途的百姓,心中满是不甘。行至郑县时,他远远看到吕后的车驾,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挣脱士兵的束缚,跑到车前跪地哭诉:“皇后娘娘,臣冤枉啊!臣愿回到故乡昌邑,做个普通百姓,求娘娘为臣向陛下求情!”

吕后俯身,伸手将他扶起,语气温和:“彭将军乃开国功臣,陛下只是一时气愤,待我回长安,定会为你求情。”

彭越感激涕零,随吕后一同返回长安。可他没想到,刚踏入未央宫,吕后便对刘邦说:“彭越是壮士,若流放蜀地,恐日后为患,不如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刘邦沉默良久,最终点了点头。几天后,彭越被判处死刑,尸体被剁成肉酱,分赐给各路诸侯王。

当盛着肉酱的食盒送到淮南时,英布正在宴请群臣。他看到食盒里的东西,当场呕吐不止,脸色比纸还白——他知道,下一个,就是自己。

汉高祖十二年,英布在淮南举兵反叛。他站在城楼上,望着麾下的十万大军,高声道:“刘邦年老体衰,必不能亲征!韩信、彭越已死,天下无人能敌我!待我攻破长安,定要让刘邦血债血偿!”

可他低估了刘邦的决心——刘邦不顾太医“御驾亲征恐伤龙体”的劝阻,亲自率军出征,两军在蕲县相遇。

“英布!朕待你不薄,封你为淮南王,赐你数千里封地,你为何要谋反?”刘邦骑着战马,手持马鞭,指着英布怒喝。.

英布身披铠甲,手持长戟,冷笑道:“你能从亭长做到皇帝,我为何不能?”

话音未落,他率军直冲汉营。两军激战数日,英布的叛军终究不敌汉军,节节败退。

他带着残部逃往江南,却在番阳被长沙王吴芮的部将斩杀——那个曾经与他一同反秦、一同归汉的盟友,最终成了结束他生命的人。

此时,异姓王中只剩燕王卢绾和长沙王吴芮。卢绾与刘邦自幼一同长大,一同读书,一同起义,刘邦曾对人说:“卢绾乃朕的手足兄弟。”

可陈豨叛乱时,卢绾为求自保,暗中派使者与陈豨联络,希望双方互不侵犯。

此事被刘邦得知后,他亲自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往燕国,召卢绾入朝对质。

卢绾捧着信,双手颤抖。他想起韩信的下场,想起彭越的肉酱,想起英布的头颅,终究不敢踏入长安一步。

深夜,他带着家人和亲信,悄悄离开蓟城,逃往匈奴。匈奴单于封他为东胡卢王,可他身在匈奴,却日夜思念故土。

一年后,卢绾在匈奴病逝,临终前,他望着南方大汉的方向,喃喃道:“大哥,臣……从未想过谋反啊……”

在这场席卷天下的剪除异姓王风暴中,长沙王吴芮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长沙国地处南方,疆域狭小,兵力不足两万,对朝廷构不成任何威胁。

更重要的是,吴芮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刘邦称帝后,他主动将大部分兵力交给刘邦的侄子刘贾统领,将长沙国的富庶之地分封给刘邦的子女,甚至将自己的世子送到长安作为人质。

每次入朝,他都只带百名随从,从未携带兵器。刘邦曾试探着问他:“吴王,你镇守南方,可有什么需求?”吴芮躬身答道:“臣唯愿陛下万岁,大汉千秋,别无他求。”

汉高祖十二年冬,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后,回到长安。未央宫内,庆功宴正酣。

酒过三巡,刘邦站起身,手持酒杯,目光扫过殿内群臣,高声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话音落下,群臣齐声高呼“陛下万岁”,声音震彻宫殿。

刘邦望着殿外飘落的雪花,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些威胁刘氏江山的异姓王,终于尽数被清除,他可以安心地将江山传给子孙后代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