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一统中华版图 > 第一章 寒门胎穿,三房艰辛
换源:


       嘉靖七年,暮春。

江南苏州府昆山县下辖的沈家村,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刚过,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混合气息。村东头的沈家老宅,却是一片与这春日生机格格不入的压抑。

土坯垒起的院墙早已斑驳,墙角爬满了青苔,几处裂缝像是老人脸上深深的皱纹。院内被一道低矮的篱笆隔成了三部分,分别住着沈家大房、二房和三房。此刻,三房那间最为破旧的茅草屋里,正传来一个妇人压抑的啜泣声。

“他爹,这月的口粮又被娘拿去大半给大哥了,咱们娘仨,这往后几天只能喝野菜粥了……”说话的妇人是沈渊的母亲柳氏,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打了好几块补丁的粗布衣裙,手里攥着一个空空的米袋,眼眶通红地看着坐在门槛上抽烟的男人——沈渊的父亲沈老实。

沈老实人如其名,是个典型的庄稼汉,皮肤黝黑,手上布满了老茧,脸上刻满了生活的风霜。他听到柳氏的话,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将手中的烟杆在门槛上磕了磕,沉声道:“娘说大哥是读书人,得补身子,要考秀才,咱们做弟弟弟媳的,多担待些也是应该的。”

“担待?”柳氏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些,又迅速压低,带着无尽的委屈,“大哥十五岁就中了童生,可这都二十年了,秀才考了多少次了?哪次不是名落孙山?咱们三房累死累活种地,收的粮食大半都贴补给了他,二房那两口子倒好,整天游手好闲,还总来抢咱们的东西,娘也从不管管!”

柳氏口中的“娘”,是沈渊的奶奶张氏。张氏极其偏心大房,只因大房的沈伯安是沈家唯一的读书人。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一个童生在村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张氏便觉得大房将来定能光宗耀祖,对其百般呵护,对二房和三房则截然不同。

二房的沈仲武是个泼皮无赖,好吃懒做,平日里不事生产,还总想着占便宜,家里的活计他是半点不沾,有好处却抢在最前面。而三房的沈老实夫妇,性子都老实本分,自然而然地,家里所有的重活累活都压在了他们身上。

此时,茅草屋的里间,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一个三岁左右的孩童正睁着一双清亮的眼睛,默默地听着外面父母的对话。这孩童便是沈渊,他的灵魂,来自五百年后的现代。

前世的沈渊,是水木大学最年轻的文学教授,在文学领域颇有建树,前途无量。一次外出时,他为了救一个被劫匪挟持的女孩,不幸被歹徒刺中要害,当场身亡。再次醒来,他便发现自己投胎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的这个农家,成了沈老实夫妇的儿子。

三年来,沈渊凭借着成年人的灵魂和记忆,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所处的困境。三房在沈家的地位,如同后娘养的一般,受尽了剥削和委屈。他也曾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些什么,但一个三岁孩童的身体,实在是有心无力。

“咳……咳咳……”里间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柳氏立刻停止了抱怨,快步走进里间,摸了摸沈渊的额头,关切地问道:“渊儿,是不是又着凉了?都怪娘,没能给你做些好的补补身子。”

沈渊看着母亲眼中的担忧,心中一暖,摇了摇头,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娘,我没事,就是刚才听到外面有声音,醒了。”

他的声音虽然稚嫩,却比同龄的孩子清晰、有条理得多。这三年来,沈渊一直刻意隐藏着自己的异常,只在言行举止上比普通孩子稍微聪慧一些,以免被人当成怪物。但即便如此,柳氏和沈老实也常常觉得自家儿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只是只当是孩子早慧,并未多想。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张氏尖细的声音:“老三媳妇!老三媳妇!赶紧出来!”

柳氏闻言,脸色一变,连忙应声:“娘,我来了!”她又叮嘱了沈渊几句,让他好好躺着,才匆匆走出了茅草屋。

沈渊躺在床上,侧耳听着外面的动静。只听张氏说道:“你大哥明天要去县里参加秀才考试,我让你杀只鸡给你大哥补补,鸡呢?”

柳氏的声音带着为难:“娘,家里就那一只下蛋的母鸡,要是杀了,往后连个蛋都吃不上了……”

“下蛋的母鸡怎么了?你大哥考秀才是多大的事!比几个破蛋重要多了!”张氏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我告诉你,今天这鸡必须杀!不然我饶不了你!”

“娘,这……”

“别这这那那的!赶紧去!”

接着,便传来柳氏委屈的应答声和脚步声。沈渊紧紧地攥住了小拳头,心中涌起一股怒火。大房沈伯安,一个考了二十年秀才都没中的迂腐书生,整天只会之乎者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却因为是读书人,就被奶奶如此偏爱,而自己的父母,辛辛苦苦劳作,却连一只下蛋的母鸡都保不住!

这就是明朝的底层农家,这就是所谓的“读书至上”!

沈渊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情绪。他知道,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想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想要在这个时代立足,甚至想要实现那遥不可及的“一统中华版图”的目标,他必须先抓住这个时代最主要的上升通道——科举!

前世作为文学教授,他对中国古代的典籍、历史了如指掌,尤其是对明朝的历史和科举制度,有着深入的研究。这是他最大的优势。只要他能获得读书的机会,凭借着远超这个时代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科举之路对他来说,或许并非难事。

只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连基本的读书条件都没有。家里穷得叮当响,根本没钱供他读书,奶奶又偏心大房,更不可能支持他。

“渊儿,你醒了?”沈老实走进了里间,看到沈渊睁着眼睛,脸上带着疲惫和愧疚,“让你受委屈了,等将来爹多挣点钱,一定让你也读书识字。”

沈老实虽然老实,但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他看着儿子聪慧的模样,心中也隐隐有个念头,希望儿子将来能有出息,不再像自己这样一辈子受苦。

沈渊看着父亲布满血丝的眼睛和粗糙的双手,心中一动,说道:“爹,我想认字。”

沈老实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渊儿,认字哪有那么容易,得有书本,有先生教,咱们家……”

沈渊打断了父亲的话,用小手指了指窗外大房的方向,轻声说道:“爹,大伯不是有书吗?我可以跟大伯学。”

沈老实闻言,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他知道沈伯安的性子,自视甚高,又极其吝啬,怎么可能愿意教三房的侄子读书?而且,就算沈伯安愿意,张氏也绝不会同意,她肯定会觉得沈渊耽误了沈伯安考秀才。

果然,沈老实摇了摇头:“你大伯要考秀才,没时间教你,再说,你奶奶也不会同意的。”

沈渊没有再说话,只是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他知道,这条路注定不会轻松,但他不会放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为自己,为父母,为这个即将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衰落的大明,闯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窗外的雨又开始下了起来,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是这个时代底层百姓的呜咽。但在这呜咽声中,沈渊的心中,却燃起了一团名为“希望”的火焰。这团火焰,将支撑着他在这个陌生的时代,一步步走向巅峰,最终实现那“一统中华版图”的宏伟目标。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