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二月底,苏州城还留着元宵的余韵。有江南士绅提议,在胥门举办“后灯宴”,一来是延续元宵的热闹,二来是为沈渊“庆功”——通洋行刚接了一笔南洋的大订单,苏州的丝绸、瓷器要运往吕宋,能挣不少银子。?
灯宴设在胥门的河岸边,几十盏走马灯挂在岸边的柳树上,有“八仙过海”“牛郎织女”,还有新做的“通商图”,画着商船扬帆出海的景象。朱瑶穿着一身大红襦裙,头上插着支金步摇,走在灯影里,裙摆扫过落在地上的灯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沈渊,你看那个灯!”朱瑶指着一盏“凤凰灯”,灯上的凤凰翅膀会随着风动,“比宫里的灯还好看!”她拉着沈渊的手,快步走到灯前,仰着头看,金步摇上的珠子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落在沈渊手臂上,带着细碎的凉意。?
灯宴的主位是沈渊,他身边的位置自然留给了朱瑶。江南的士绅、商户纷纷上前敬酒,朱瑶不能喝酒,便以茶代酒,学着沈渊的样子,对着众人浅浅一笑,惹得众人纷纷夸赞“公主端庄可爱”。?
酒过三巡,有人提议“填词助兴”。江南才子周文彬站起来,说要填一首《鹧鸪天》,咏今晚的灯宴。他沉吟片刻,念道:“胥门灯影照河明,画舫笙歌彻夜行。才子佳人同聚首,一杯清酒话平生。”?
众人纷纷叫好,周文彬得意地看向沈渊,意思是“你敢不敢和我比”。朱瑶悄悄拉了拉沈渊的衣袖,小声道:“你也填一首,比他的好听。”?
沈渊笑着点头,他看向身边的朱瑶,灯影落在她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像蝶翼轻颤。他忽然想起刚才在河边,朱瑶追着一只萤火虫跑,笑声落在风里,比笙歌还动听。灵感涌上心头,他拿起酒盏,轻声念道:?
《鹧鸪天?胥门后灯宴》?
灯影摇红映水湄,星河垂岸夜迟迟。?
凤灯初照佳人笑,萤火轻随步履移。?
杯浅酌,话清辞,通商新岁正相宜。?
江南不负春光好,且共东风醉一回。?
“好一个‘凤灯初照佳人笑’!”众人拍手叫好。周文彬脸色一僵,他的词只写了灯宴的热闹,沈渊的词却有景、有人、有情,还暗合了通商的好光景,高下立判。?
周文彬不甘心,又道:“沈大人填的是婉约词,敢不敢填首豪放的?比如咏海防、咏通商?”他以为沈渊只会写风花雪月,没想到沈渊微微一笑,道:“可。”?
沈渊站起身,走到河边,望着远处的灯影和更远处的苏州港,声音朗然:?
《念奴娇?苏州港抒怀》?
沧溟东望,见千帆竞发,碧涛如织。?
昔日倭烟遮海岸,今日通商开市。?
火铳列营,水师巡海,万里疆宁谧。?
江南春好,莫负此般时日。?
遥想故友同舟,澄清寰宇,不负平生志。?
且待西洋通贡日,再话中华盛世。?
笔底风雷,胸中丘壑,皆为苍生计。?
一杯敬月,与君同守疆土。?
这首词念完,河边静得只剩下风声和水声。许久,才有老士绅颤声道:“‘笔底风雷,胸中丘壑,皆为苍生计’——沈大人不仅有文才,更有家国情怀,我江南能有这样的官员,是百姓之福!”?
朱瑶看着沈渊的背影,眼睛里满是崇拜。她不懂词里的“沧溟”“疆土”,却知道沈渊是在说“保护江南”“让大家过好日子”。她拿起桌上的桃花糕,走到沈渊身边,递给他:“沈渊,你累了吧,吃块糕。”?
沈渊接过糕,咬了一口,甜意从舌尖漫到心里。他看着朱瑶明亮的眼睛,忽然觉得,这江南的春光,这灯宴的热闹,都不及她这一笑动人。?
周文彬见沈渊既赢了词,又得了公主的青睐,气得拂袖而去。众人只当没看见,继续饮酒赏灯。夜色渐深,朱瑶有些困了,靠在沈渊身边打哈欠。沈渊脱下自己的披风,披在她身上,轻声道:“困了就靠会儿,我带你回去。”?
朱瑶点点头,靠在他肩头,闻着披风上淡淡的墨香,渐渐睡着了。灯影落在她脸上,安静又美好。沈渊轻轻扶着她,望着远处的灯海,心中忽然有了一个念头——他想守住这江南的太平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