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剑心通明:从寒渊到长生 > 第96章柳沉舟赠,忘忧酿酒
换源:


       **袖中古剑持续震动,与第一段符路频率一致,似有地底存在呼应。**萧景琰立于风雪中,未动一步,左手三指压在孤光剑柄三寸处,掌心血已凝成暗痕,剑鞘内侧微温。他闭目,剑心通明铺展,神念顺剑而下,直入地脉残流。古剑所感并非敌意,亦非召唤,而是一种断续的牵引,似远古剑意欲言又止,却被封印残缺所阻,无法成言。

他以掌心血引动孤光剑共鸣,反向追溯。银芒自断口溢出,渗入雪地,沿着符路残痕逆流而上。然而就在灵识触及第一段符路核心的刹那,一股温和之力自地底升起,如轻掌覆面,将剑灵残意缓缓压下。非压制,非封禁,而是安抚——如同有人以指轻抚躁动之刃,令其归鞘。

剑心通明未散,却难以再进半分。

他睁眼,风雪扑面,未拂。古剑震动未止,反而愈发急促,似有执念不甘沉寂。他知此非战之兆,而是剑魂深处某种共鸣将启。若强行以剑意压制,恐伤本源;若放任其动,识海将如潮翻涌,终至失控。

他转身,抬步归峰。

寒渊峰主殿内,烛火未燃,唯有孤光剑断口浮起一缕银芒,映照石壁。他坐于案前,双剑横置膝上,左手仍按剑柄,指节微紧。古剑震颤如脉搏,与地脉残念遥相呼应。他尝试以剑心通明梳理其律,却发现每一次推演,识海便多一分躁动,仿佛那断续的共鸣正撬动前世自陨时的封印记忆。

就在此时,殿外风雪骤静。

一道脚步声踏雪而来,不疾不徐,落足轻缓,每一步皆似踩在呼吸间隙。来人未入殿,停于檐下,身影被雪光映在石阶前。萧景琰未抬头,剑心通明已锁其气息——非敌非友,灵力散而不聚,周身无半分杀意,唯有一股醇厚酒香随风渗入殿中。

那人立于阶下,未语,仅将一壶酒置于石阶中央。酒壶通体漆黑,形制古朴,壶身无铭,却隐隐浮起九十九道微光,如星点流转,旋即隐没。

“此酒不渡人,只渡剑魂。”声音低沉,带着三分醉意,却不含半分轻慢。

萧景琰未应,左手仍压剑柄,目光未离古剑。壶中酒香渐浓,不烈不冲,却如细雨渗土,无声浸入识海。古剑震动微缓,频率渐趋平稳。

檐下之人轻敲壶身,三指连叩,节奏如剑点地。刹那间,壶中九十九道微光齐闪,每一道皆如一缕执念浮现——有剑客临终未出之招,有酒徒醉卧荒丘之叹,有老者望月不归之思。光痕流转,瞬息即灭,却在消散之际,化作一道温流,直入殿中,拂过孤光剑断口。

银芒微颤,古剑震颤骤止。

萧景琰闭目,剑心通明澄澈如初,识海潮涌渐平。他知此酒非寻常之物,凝聚九十九种美酒之魂,每一滴皆载一段执念。饮者若心不静,执念反噬,神魂俱裂;唯心如止水者,方能借酒意观己,借执念照心。

他起身,步出殿门。

风雪未歇,檐下已无人影。石阶上酒壶犹在,壶身微温。他俯身拾起,指尖触壶,忽觉一股暖意顺脉而上,直抵识海。他未犹豫,拔开壶塞。

酒香不浓,却深邃如渊。

他取杯,斟满,饮下第一杯。

酒入喉,无烈意,却有一股沉力直坠丹田。识海骤然翻涌,前世雪原自陨之景浮现眼前——风雪如刀,孤光断于掌中,他跪于血雪之间,剑尖指地,灵力尽散。那一瞬的决绝,那一瞬的不甘,如潮水般涌回。

他左手微颤,剑纹自掌心蔓延至腕,几乎破袖而出。

第二杯斟满,他仰头饮尽。

景象未散,反而更清晰。他看见自己斩断王府杏树,看见龙脉秘境中右手被仙文灼伤,看见北境雪原上最后一剑斩出,天地无声。那些他以为已斩断的执念,那些他以为已封存的记忆,皆因这一杯酒,悄然复苏。

他欲搁杯,却闻檐角传来一声低语:“忘忧非忘情,乃忘执。”

声音随风而至,已远在十丈之外。

“执剑者,最易困于剑。”

萧景琰停杯,凝视杯底残酒。酒色清冽,映出他青铜般的瞳色。他默念“剑即天命”,将酒意纳入识海,不避不拒,以剑心反照其源。酒非消执,而是照执;忘忧非弃过往,而是直面其重。

识海风暴渐平,剑纹退至掌心,孤光剑断口轻鸣一声,似有所悟。

他饮下第三杯。

这一次,无景无象,唯有一片寂静。识海如镜,映照本心——他执剑,究竟是为证道,还是为证己?为斩敌,还是为斩念?酒意化作内观之力,不破不立,不执不放。

良久,他放下杯。

酒壶仍温,壶身九十九道微光已尽数隐去,仿佛那九十九段执念,终得安息。

他抬眼,风雪渐小,远处山道空无一人。然而石阶边缘,半块龟甲静静卧于雪中,边缘整齐如刀切,显然是人为断裂。他拾起,触之微温,其上刻九字:“大道五十,天衍四九”。

青光微闪,与酒气共鸣。

他将龟甲置于案上,孤光剑横于其侧。片刻后,断口处竟泛起一丝微光,与龟甲青光隐隐呼应。这是孤光剑首次在非战斗状态下产生共鸣,非因敌意,非因杀机,而是因一道铭文,一壶酒,一句话。

他未动,亦未语。

案上酒壶微温,龟甲青光未散,孤光剑断口轻颤,似在回应某种尚未到来的变局。

他左手缓缓抬起,指尖轻抚剑柄三寸处,动作极慢,如同在确认某件久违之事。

风雪停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