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国安上门,暗流涌动
林道的手指在《中国山脉地理图》上划过,指尖沾了些地图册的纸灰,在秦岭主脉处顿住。
案头的黄铜罗盘突然发出嗡鸣,指针疯狂旋转着指向东南方——那是凤凰山的方向。
还差三条支脉就能串联黄河流域。他扯松领口,后颈沁出薄汗。
识海里的混沌茧子正渗出暖融融的能量,帮他梳理着复杂的风水脉络。
上一世他是研究地磁场的物理学家,这一世却要把地脉灵气当量子场来算,这种思维跳跃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但指尖的兴奋更盛——毕竟九世轮回里,只有这一世能亲手搭建覆盖全国的聚灵阵。
窗外的月光移了三寸,他突然抓起笔在昆仑二字旁画了个星号。得先激活昆仑母脉,否则其他主脉的灵气会像没根的水。笔杆在掌心压出红印,他想起三天前在凤凰山布的小阵,当时卫星异常时阵眼爆发的灵气波动,怕是惊动了某些人。
手机在桌角震动,他扫了眼屏幕——还是那个未知号码,新短信只有四个字:半小时后到。
林道的瞳孔微微收缩。
混沌茧子在识海深处轻轻一颤,给他推送了段更清晰的画面:黑色越野车,车头的红盾徽章,还有副驾驶座上那个手指敲着大腿的男人。
国安的人。他低笑一声,把地图册推到一边。
抽屉里的《周易》被翻到坎卦那页,墨迹未干的批注写着:水为财,亦为灾,需防外应。
同一时间,林市郊外的临时指挥所里,张启峰把保温杯重重搁在桌上。
杯底压着小刘刚打印的卫星热成像图,武馆后山的梅花林在零下五度的深夜泛着诡异的暖红色——那是灵气浓度过高导致的热异常。
三个月前这里还是普通绿化带。小刘推了推眼镜,投影仪亮起,这是武馆弟子的体检报告,最小的学徒上个月还只能打三套长拳,现在能单掌劈断青竹。
最离谱的是那个叫王二虎的,上周测骨密度比半年前高了23%。
张启峰的指节抵着太阳穴。
二十年前罗布泊的光雾、青铜残片突然在脑海里翻涌,他抓起桌上的灵气监测仪,数值跳得比当年追光雾时还快:武馆外围的磁力护罩是怎么回事?
本地供电所反馈,武馆上个月申请了特殊电路改造,说是保护古籍需要稳定磁场。小刘调出监控截图,画面里林道正指挥工人在墙角埋铜柱,但我们的磁场仪显示,那些铜柱构成的是...某种阵图。
会议室的空调突然发出嗡鸣,张启峰盯着墙上的电子钟——23:47。你们留在指挥所。他扯下警服外套搭在臂弯,我去会会这位林馆主。
越野车碾过武馆前的青石板路时,张启峰感觉皮肤突然发烫。
车窗上的雾气瞬间消散,他看见车外飘着淡金色的雾气,像极了二十年前在罗布泊见过的光雾碎片。
这是...灵气?他踩下刹车,手心里全是汗。
后视镜里,武馆的飞檐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门匾林氏武馆四个字竟有淡淡金纹流转,仿佛与天地共鸣。
张队长。
低沉的男声从车外传来。
张启峰抬头,正撞进一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
男人穿藏青对襟短打,肩宽腰窄,站在台阶上像株扎根百年的古松——是林峰,林道的父亲,资料里写着半步化劲的国术高手。
这么晚还来,辛苦。林峰笑了笑,伸手虚引,小道在二楼等您。
张启峰推开车门,脚刚沾地就觉一阵气浪涌来。
这是国术高手的气机锁定,他后背抵着车门,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半步化劲的压迫感,比当年面对光雾时更真实。
林先生好眼力。他扯了扯领带,努力让声音平稳,我就是来看看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
古籍?林峰转身往门里走,藏青短打被夜风吹得鼓起,小道确实在看《山海经》,昨天还问我烛九阴的眼睛是不是能照地脉。
二楼窗棂透出暖黄的光,林道的影子在窗纸上晃动,像是正对着什么比划。
张启峰跟着林峰迈上台阶,鞋底触到青石板的瞬间,突然听见一声清越的剑鸣——不是真的剑,更像某种能量共鸣。
与此同时,二楼书房里,林道正把最后一张地图钉在墙上。
混沌茧子突然剧烈震颤,给他推送了段画面:穿警服的男人站在台阶下,父亲的背影挡住了他的视线,但那男人的眼神像把刀,正往二楼直刺过来。
来了。他摸出袖中的青铜棋子,棋子上的八卦纹突然发烫。
窗外的夜枭又啼了一声,这次他听出了不同——那不是鸟叫,是某种能量波动的频率。
指尖按在昆仑山脉的位置,他突然停下所有动作。
识海里的混沌茧子传来急切的警示,像小兽在啃咬他的意识。
不能继续推演了。他扯断腰间的平安绳,红绳落地的瞬间,楼下传来脚步声。
林道深吸一口气,把所有地图册推进抽屉,转身时脸上已挂起十六岁少年该有的疑惑:爸,谁来了?
楼梯口传来张启峰的咳嗽声,混着林峰低笑的尾音:国安的张队长,说要看看你买的古籍。
林道望着镜中自己的倒影,看见眼底的星芒正缓缓收敛。
抽屉里的罗盘还在震动,他伸手按住,指节因用力泛白——明天开始,得调整聚灵阵的启动顺序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