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第九次重生:踏向无上之颠 > 第40章 送礼送到心坎里,风水大佬要进京
换源:


       第40章送礼送到心坎里,风水大佬要进京

竹屋门帘被山风掀起时,林道正往泥炉里添最后一块松炭。

脚步声混着松针落地的轻响从院外传来,他头也不抬——来者穿的是软底布鞋,步频稳定在每分钟八十一步,正是国安特勤标配的隐踪步,与前日在京郊会议室里那位张启峰的足音分毫不差。

林先生。门帘被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挑起,张启峰的警帽端在左手,右肩微沉,那里鼓着枪套的轮廓,冒昧深夜来访。

林道抬眼。

对方领口别着枚青铜徽章,是国安九处的镇龙纹,在炉火光里泛着冷光。

他指了指竹榻:坐。

张启峰坐下时,竹榻发出轻响。

他从怀里取出个巴掌大的紫檀木匣,匣身雕着云雷纹,边角包着鎏金铜叶,这是首长托我转交的。

林道漫不经心伸手。

指尖刚触到匣盖,便觉一阵清冽的墨香透了出来——不是现代化学墨汁的冲鼻,而是松烟墨混着陈纸的沉郁,像极了第七世在阳明洞石缝里嗅到的气息。

他动作顿了顿,终于掀开匣盖。

《传习录》的封皮是暗黄色洒金宣,边角有虫蛀的细孔,却不影响王文成公手录六个小楷的筋骨。

林道翻开第一页,墨迹在炉光下泛着幽蓝,分明是用矿物颜料调的古墨,笔锋却流畅得像是刚写就。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他轻声念出末页题跋,指节无意识扣住竹榻边缘。

数据化的天赋在识海翻涌,那些墨迹突然在他眼底拆解成金色光粒——每个笔画的起承转合,都暗合着某种呼吸的节奏,像是有人在他耳边低语:心即理,气即劲,知行合一处,便是拳意生发时。

第七世的记忆突然涌来:他背着竹篓在阳明洞采药,石缝里的手稿被虫蛀得只剩半卷,此刻手中的却是完整的,连他当时没看懂的静坐收心要诀都工工整整写在第三页。

林先生?张启峰的声音带着试探。

林道这才惊觉自己不知何时坐直了身子,道袍下摆的褶皱都绷得笔直。

他合上典籍,指腹轻轻抚过传习录三个字,好东西。

张启峰喉结动了动。

他注意到对方刚才翻书时,连泥炉里的松炭烧裂了都没察觉——这是真正入了神的模样。

特勤处的情报说林道对凡俗珍宝无动于衷,可再冷的心,总该有块软处,比如前人智慧。

首长说,若先生愿进京...

我问个事。林道突然打断他,声音轻得像炉烟,你们对那幅《神州堪舆图》,到底是当废纸,还是当国策?

张启峰的瞳孔缩了缩。

他来之前推演过七套对话方案,却没料到对方会跳过客套直切核心。三天前的特别会议......他顿了顿,喉间发紧,首长说按图施工的前提是先生点头。

所以才让我来请您进京,实地勘验**风水。

话音未落他便后悔了——这是不该在第一次会面就透露的核心信息。

额角渗出细汗,他下意识去摸警帽,却摸到一片空——帽子还在膝头搁着。

林道垂眼盯着自己的鞋尖。

青布鞋底沾着半片松针,是方才在山巅被风卷上的。张处长。他忽然抬头,眼底有银河流动,你觉得卫星为什么拍不到青屏山的竹屋?

张启峰的后颈瞬间绷直。

三天前他调阅卫星影像,青屏山巅明明只有一片裸露的岩石,可此刻他就坐在竹屋里,泥炉的热气正扑在脸上。

山风会变向,松针会指路。林道站起身,道袍带起一阵风,将炉火烧得噼啪响,你们要的是能镇国运的风水师,我要的是能护道的靠山。他走到门口又停住,三天后,我在**门口等你们的车。

门帘落下时,张启峰听见山风里传来另一个脚步声。

转头望去,竹屋角落不知何时站了个穿粗布短打的中年男人,浓眉下的眼睛像淬了钢——是林道的父亲林峰,传闻中半步化劲的国术高手。

林先生......张启峰刚开口,便见林峰摇了摇头。

老拳师的目光落在他膝头的紫檀木匣上,又转向已经空了的竹榻,喉结动了动,这孩子啊......

月光漫过青屏山时,林道已走进山坳深处的石屋。

他反手扣上石门,借着火折子的光,再次打开那卷《传习录》。

墨迹在火光里泛着幽蓝,这次他看清了——每个字的起笔处,都隐着一道极细的拳印,像是用内劲刻进纸里的。

石屋外,松涛声突然拔高,像是某种古老的共鸣被唤醒。

林道的指尖轻轻抚过致良知三个字,识海里的数据流突然炸开,浮现出第七世那个采药童的脸——当时他挖出手稿时,石缝里飘出的那缕异香,原来不是松脂,而是来自这卷被虫蛀的《传习录》。

他合上典籍,将其贴身收进怀里。

石屋的石壁上,不知何时凝了层薄霜,却在触及他道袍时悄然融化。

第九世......他对着石壁上自己的影子低语,该补上第七世没参透的那半卷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