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尚书之子,十年颠沛流离 > 第1章 处境不妙
换源:


       大明景泰八年一月十五日,代宗病重,宫禁之中侍者默然站立,未敢多言,而此时宫廷内又有哀悼声隐隐在耳。

此时乾清宫内,一堆阁臣望着躺在榻上疾病缠身的明代宗朱祁钰,都是哭声阵阵。

跪在最前面一排的重臣中,有个身着绯袍,腰系玉带的官吏。

他朝着榻上的朱祁钰拱手道:“臣请陛下早立太子,以安国本。”

当然此时躺在榻上的朱祁钰也知道眼下立储之事未决。

可此时他并无后嗣,而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自己当初立为太子的朱见济,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薨逝了。

此时他朝着榻边的重臣中看了一眼后,虚弱地问道:“那众卿有何人选?”

此时这个官吏亦开口道:“臣于谦请陛下立朱见深为太子,以继大统。”

于谦说完这句话,当然朱祁钰没有给他回答。

而于谦也明白他说的无疑也是违背了代宗的心意。

当然因为朱见深是太上皇朱祁镇的长子,而且他与太上皇朱祁镇其中的隔阂又太深。

说起来当初一切也可以追溯到土木堡之变。

而变乱之后,英宗北狩,致使国中无君,于谦等人便以此为借口,让英宗之弟郕王继位,又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于是大明虽然稳固住了朝局,可一南一北的皇室子弟却因此开始心生芥蒂。

突然间朱祁钰咳嗽了几声,对着众臣微微地道:“你们都……退下吧,皇储之事……朕自然有决定。”

接着于谦等重臣无奈地退出了殿内,可于谦心中对眼下的时局很是忧心。

此时大明没有顺理应当的皇位继承人,一旦日久必生变乱。

而许多的阁臣武将眼下都注视着空悬的储君之位,其实他们心中都想着凭借这个特殊时期来高升,以至于位极人臣。

因为只要他们扶持一个皇嗣上位,就会成为辅政大臣。

所以此时已经到了一个暗流涌动的时候了。

于谦此时隐隐地想到一些后,他便出了宫,疾步朝着府中走去。

而此时于府中,于谦的长子于冕正在一间屋内的镜子前站着,或者准确来说,此时的于冕已经是来自后世的于勉了。

他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穿着一袭宽大的长衣,而且还带着一方头巾。

此时于勉感觉到自己的头很疼,想不起自己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莫不是穿越了?

于勉此时心中嘀咕着,而后他又瞧了一眼自己的装束,霎时他觉得自己的确是穿越了。

接着他又努力地回想了一下之前的事,似乎自己是在一个戏剧团进行演出。

他在镜子前上妆时,便觉得一阵头晕目眩,之后他便到了此处。

当然此时于勉朝着窗户外望了一眼,发现这里是一座府邸。

难道自己是成了什么贵胄公子吗?

于勉正想着,窗外有个家仆对着里面道:“少爷,于大人回来了,让你去他书房里,好像有什么要事要和公子说。”

而后于勉也就随着这位家仆到了于谦的书房内。

之后于勉看到椅子上的于谦摇着扇子,背对着自己。

接着他便不太适应地拱手道:“父亲……唤我来何事?”

此时于勉话音刚落,他又看这眼前的场景,便心中知晓一些了。

照此时来看,这位于老爷应该是刚下朝回到了府上。

而且依照刚才家仆的急切程度,于老爷说得可能不是常事。

接着此时于谦转过身来,对着于勉道:“勉儿,眼下朝中局势紧张,大有山雨欲来之势,为父作为兵部堂官,却无法与几个阁臣左右时局啊。”

说到这里,于勉才大致有些明白了,不过他仍然还有些不明白。

明白的是,眼前的这位于老爷是兵部堂官,那么他可能是兵部尚书或者侍郎。

而且此时朝堂上又是风雨飘摇,就连内阁大臣与兵部堂官都是忧心忡忡。

而不明白的是,此人究竟是谁?

莫非是……

此时于勉心中正在想着,而后他也想到了一个人名。

接着他也就问道:“那为何朝中局势会紧张,究竟是出了什么事?”

而后于谦叹了口气,说道:“还不是之前的旧账,我朝英宗皇帝壮年被俘,眼下已经退居南宫,可如今的陛下却依然念及一朝两帝,如今到了病重了,还不肯放下这些事。”

于勉一听,根据自己的知识,差不多知道了自己所处的时代。

而那个英宗皇帝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此人因其的一系列举动,被后人称为“大明战神”。

不过这个称号,却涉及一个反面教材。

当初朱祁镇因为王振等人的教唆,锐意亲征北伐。

不过朱祁镇可没有想一想,此时的大明,边备废弛,而且瓦剌人可是有备而来。

最终,五十万大军仓皇在南撤的路上,尽数被瓦剌骑兵消灭,朱祁镇本人也被生俘。

这一战,彻底地葬送了大明朝的数十位位在要职的文武官吏。

于勉想到这里,立即脑中闪过一个问题,按照自己在前世的认知,这大明宫中会即将迎来南宫复辟。

而南宫复辟之后呢?

那就是一次大清算,不光是作为兵部尚书的于谦,还有内阁的大臣王文。

接着于勉一想,觉得不行啊。

自己如今是于谦之子,复辟的英宗皇帝一定会杀害包括于谦在内的许多人,到时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可他该怎么办?也不能劝说其父于谦就这样跑吧。

可这是大明的江山,他们又能跑到哪儿去呢?

而且于谦又是不会跑的,毕竟他可是一代直臣。

而后于勉对着其父便开口道:“父亲,听你这么说,我觉得你要注意下此事了,你作为兵部尚书,眼下还是要顺应大局,不要卷入纷争中。”

当然于谦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出路,听到其子这么一说,他觉得倒也有些道理。

接着他对着于勉道:“你如今年岁也不小了,等到了下次上朝时,我向诸位阁臣给你求一个官职,也好有个差事。”

于勉一听,也就点点头答应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