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尚书之子,十年颠沛流离 > 第2章 内阁议论
换源:


       当于谦这样说罢,于勉便退出了屋内,而后他走到庭院里,看到来往的家仆中都很是忙碌。

接着于勉朝着其中一个家仆喊道:“你端的这个东西是送到哪去?”

“回禀公子,夫人生病了,这是补汤,我得赶快送过去。”

于勉一听,立即心中思索着,刚才其父于谦也没有告诉自己母亲的病啊。

于是于勉想着去母亲的屋子里看看,而后他便穿过长廊到了其母的屋外。

此时屋内,其母董夫人看到眼前的补汤,心情极度低落。

他对着眼前侍女们道:“都放下吧,我看我这病是好不了了。”

董夫人这样一说,于勉同时也直接将屋门打开,对着其振振有词地说道:“母亲,何必如此失落,眼下父亲位居尚书,又有卫国之功,完全可以让朝中的御医到府上一诊。”

“没用的,母亲的病是多年忧思郁结所致,没办法治愈的。”

董夫人这样一说,于勉不免有些失望。

“不过勉儿能来看母亲,我倒是很高兴。”

接着于勉坐在其母的旁边,让左右的侍女都退下。

而后董夫人拉着于勉的手,对着其又道:“今日见过了你父亲吧,他可向你说了些什么?”

“父亲直言如今天子病危,朝堂上风雨如晦,却自言没有办法,如今他很忧心,我倒是也对京中的局势甚为担虑。”

于勉此时当然担心,而且他深知这大祸临头的日子就快要到了。

不过他觉得究竟是如何处置于谦等府内的人还是有区别的。

因为此祸皆由于谦一人造成,而且他只要一人挺身而出,则新皇登基后,朝廷还是会放过于勉及董夫人的。

哪怕是流放,也比杀头好啊。

当然于勉只是在猜测着,毕竟他这个后世之人对历史细节还不是那么清楚的。

此时董夫人又开口道:“我们于家,自你父亲开始,可都是在朝廷的危急时刻立过功的。”

其实于勉又何尝不知道,于谦此人那可是之前在北京保卫战中护住大明的头号功臣。

可恰恰问题就在于此处。

为何呢?

于谦护住的是大明社稷,他是社稷之臣,而且当时于谦一心为国,不考虑其他方面,不免遭有些人的记恨。

而后于勉不禁叹了口气,可董夫人则又道:“勉儿,不要怕这朝堂之上的雷霆剧变,我们于家世代忠良,天可怜见。”

于勉一听,不禁觉得有些哑然。

而后他看着其母神情激动,便道:“母亲,您不要太激动且歇息着,儿之后再来看您。”

接着于勉便退出了屋内,可他还是想着刚才其母的那一番话。

而后他又走到了其父的书房外,此时于谦也没有闲着,他在写着一封奏表。

其中的内容还是在请求朱祁钰早立皇嗣。

而后于勉推开了屋门,走过去对着其父道:“父亲,我见过了母亲,母亲这沉疴不知是何时得的,这么久了也不见好?”

于谦此时执笔着说道:“勉儿,你那时还小,为父因为受几代先皇的厚恩,常年在外,关心你母亲较少,因此你母亲思虑过重,郁结于心……”

于谦说罢,又叹息了几声。

可此时于勉却是幡然明白了。

接着他对着其父又道:“父亲,此次你一定要上奏陛下,早立皇嗣吗?”

“唉,劝陛下早立皇嗣可是人臣忠心之本,我一定要这么做。”

接着说罢,于谦又继续开始写着,而站在一旁的于勉也是摇了摇头。

而后他看到其父写完了,便立即凑上去看了看。

其实这封奏表,也是于谦再一次冒着不惜性命的决心写的。

而且他不知道这封奏表,朱祁钰到底会不会看。

稍后于谦从书房内走出来,边走边走对着于勉道:“勉儿,在家照看你的母亲,为父要去一趟宫中。”

而后于谦便出了府内,他乘着马车赶到内阁时,只见内阁中吵吵嚷嚷的。

不过众人见到于谦来了,都放低了话音。

此时作为内阁首辅的陈循开口道:“于大人,眼下陛下久不立储,可我们还要早作准备,以防不测。”

陈循之所以这样说,是意思让是于谦等人要时刻观察有没有居心叵测的朝臣。

在这个紧要关头,一旦有人生异心,则极有可能将南宫的那位太上皇给扶上位。

毕竟朱祁镇此时仍然健壮,虽然锁居南宫,可心思一点也不差。

而此时于谦听后,便沉稳地说道:“如今是得提防武清侯石亨了。”

于谦这么一说,众位阁臣立即产生了对石亨的议论。

如今石亨提督京营,他是有一定的兵权的。

不过此时突然间有人站起来戏谑地说道:“石亨毕竟是个武将,如果没有人撺掇,就他也敢在此掀起大浪。”

于谦听罢,也顺势对着此人的话点点头,稍后他觉得是自己多心了。

不过不论何人心思叵测,如今最重要的就是严格加强宫禁的守卫。

接着他从座中起身对着众人又道:“诸位大人,国家养士近百年,就是要士大夫于危难间挺身试险,如今陛下不立皇嗣,可我们是要直陈利弊。”

于谦这么一说,有不少的人都站起来准备与于谦同往禁中去。

可此时座中的东阁大学士高谷却立即阻止道:“直言利弊可不是最好的办法。”

高谷可是仅次于陈循的内阁阁臣,他这样一说,倒是让众人不禁止住了步子。

接着高谷对着于谦及众人道:“诸位,眼下陛下已经卧床不起,那奏表陛下会看吗?或者说,即便陛下能耳听陈奏,必然会触怒龙颜,一旦陛下有什么意外,则你们就是罪人。”

“是啊,是啊……”

此时众臣都这样低声说着,觉得刚才确实有些唐突了。

而于谦一看众臣都不愿意随自己一起来。

他便还是拿着奏表出去了,而此时他一看天边的日头,也知如今时间不早了,陛下那里应该见不上了。

于是于谦心思沉重地只好先返回府内,当他坐上了马车时,却见宫城外的一个角落里有两个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