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
麟角正坐于秦始皇对面。
秦始皇端起乌梅汁,喝了好几碗。
“呼……”
“清凉解暑,实乃佳酿!”
“麟儿有心了。”
“父皇喜欢就好。”
所谓乌梅汁,就是后世的酸梅汤。
相传这玩意儿是出自徐福之手。
说是秦始皇因为天气炎热食欲全无,于是乎徐福就以这乌梅为主材料,烹煮了乌梅汁。后来秦始皇大悦,赐名曰徐公饮!
这事真假不必考虑。
但是,乌梅汁绝对是夏日绝佳的饮品。
除开乌梅外,辅以甘草陈皮饴糖。
出锅后等其放凉,再放些冰块。
一碗冰镇乌梅汁就新鲜出炉。
以麟角的身份,自然不能亲自动手。
他都是吩咐庖厨,由他们动手。
“乌梅,味酸,性平。”
“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
“甘草,益气补中。”
“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三者烹煮成汤,便能消食开胃。”
“这小子不愧是老夫传人。”
扁鹊捋着胡须,颇为满意的点头。
“可惜,偏偏是个公子。”
“否则也能悬壶济世,游医四方。”
“学医是救不了秦人的。”
庄子在旁讥讽开口。
“……”
麟角不动声色的看着菜色。
只能说,皇帝就是皇帝!
一桌子六个菜!
五荤一素!
这可是在船上,并非是在陆地上。
天气又热,食物很难保存。
天知道为了这些食材,耗费多少财力?
“起箸罢。”
“在朕面前,不必客气。”
“多谢父皇。”
秦始皇望着麟角,只是一笑。
像同坐一桌共食的,并不合礼法。
除开黔首外,正常都是分餐制。
也就是说,每人一张食案。
宾客主家都跪坐于食案前。
像后世常见的桌子椅子,现在并没有。
不过,秦始皇倒也不在意。
就当是难得享受下父子之情。
“这是鱼脍。”
“这道菜是荇菜,以牛骨汤烹煮而成。”
“这是炮豚。”
“炮豚?”
麟角挠挠头。
望着烤的焦脆的乳猪,满脸问号。
这不就是烤乳猪吗?
“嗯,昔日乃天子八珍之一。”
秦始皇夹起块皮,淡定入口。
是的,秦人也吃猪肉。
不光秦人吃,就连王公贵族也吃。
什么猪肉是贱肉,只有老百姓会吃的。
在秦朝就是纯粹的扯淡!
秦朝生活能富裕到这种程度了?
猪自古就是三牲之一。
是与牛羊齐名的祭品。
先前也有规矩:天子食太牢,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所谓太牢,就是牛羊猪三种牲畜。
……
至于说没阉割味道不好的?
实际上,早在商周时期就给猪去势。
是谓:豮(Fěn)豕之牙,吉。
就是说被阉割的猪哪怕有牙,也不用怕。
麟角尝了两口,味道的确可以。
鱼脍做的也很鲜嫩。
只是这玩意儿麟角不敢多吃。
他可不想和三国某个名人似的。
到最后吐虫三升而死。
反倒是荇菜最对他胃口。
鲜嫩脆爽,还有股肉香味。
正所谓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荇菜可是老百姓的主菜之一。
再来上碗粟米豆饭,就着羊油吃的香甜。
“父皇,为何不食牛肉?”
麟角这时忍不住开口询问。
桌上菜肴的确是很丰富。
但是,并未看到牛肉。
也就荇菜的汤是以牛骨烹煮而成。
秦始皇脸色顿时有些不太好看。
“《厩驺律》可曾读过?”
“读了些。”
“《韩非子》可读完了?”
“还没……”
韩非子足足有十来万字。
看似字不多,可翻译成白话文呢?
这种文言文只能慢慢阅读。
“昔先祖昭王患病,百姓为之祷。病愈,杀牛塞祷。昭王曰:赀(zi)二甲,何故?”
还有这事?
麟角满脸问号。
这是说昭襄王时期的事。
昭王生了病,老百姓就为他祈祷。
后昭王病愈,老百姓主动杀牛还原。
结果昭王大怒,判所有人赀二甲。
所谓赀二甲,就是罚两幅铠甲的意思。
说白点,其实就是罚钱。
没铠甲,那就直接交钱。
没钱也没事,充为城旦干苦力抵债。
“因为秦法……”
“然也。”
秦始皇点了点头,“秦法有言:盗马者死,盗牛者枷。另外,每年都得考察牛养的情况如何。若牛因意外而死,相干官吏一律受罚。若是牛三个月内腰围受了三寸,养牛者笞刑三十……”
“那病死的呢?”
“病死需上报至县寺,由县令亲自校验。若真的是病死的,则笞刑三十。同时将牛尸肢解,牛骨牛角牛筋牛皮等一律充入府库。牛肉则以低价分卖,再将钱财入库。”
“……”
秦始皇轻飘飘的开口。
麟角则是忍不住倒吸口凉气。
总之,只要牛死了就得受罚?
他本来还想让牛自杀来着。
现在看来,在秦国根本就不可能。
就算死了,他什么也捞不到。
牛肉都得充公。
关键是秦国对牛的保护简直是令人发指!
养牛还不能养瘦了!
每三个月都得丈量腰围,瘦了就得挨笞刑!
这是人干的事?!
“汝可知为何?”
秦始皇继续提问。
麟角嘴角抽了抽。
他就知道,这顿饭不是这么容易吃的。
秦始皇特别喜欢提问题。
而且还喜欢搞突然袭击。
吃的好好的,就会有各种问题丢来。
让人是防不胜防!
不过,这问题自然是难不倒他的。
【第2更送到~《厩驺律》:其以牛田,牛减絜,治主者寸十。有里课之,最者,赐田典日旬;殿,治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