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镇抚司监听万界 > 第16章 小朝堂
换源:


       半个时辰后,朱元璋等人离开了镇抚司,留下的那一批官员正面面相觑。

唉~

终究还是成了镇抚司的人。

本来朱元璋一个犹豫,众人都以为朱元璋不会同意朱雄英的做法时,朱雄英也不知道跟朱元璋说了些什么,朱元璋离开时给了朱雄英一个眼神。

这时,朱雄英站在众人面前,缓缓开口说道:

“诸位,今日起,你们就是我镇抚司的人了。发挥你们的特长,好好办事,本世子不会亏待你们。”

这…

众人一阵语塞,直到如今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臣等遵命…”

随着一份份盖着朱元璋大印的转隶证明交到众人手上,一切尘埃落定。

应天宫,养心殿内。

朱雄英此时正坐在朱元璋身旁,听着朱元璋的絮叨。

“雄英啊,咱老朱家这位置可是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想当年你皇爷爷我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能坐上皇位,你父亲也是一样,虽然贵为太子,但是还不是靠着我还有那帮老兄弟一路的帮扶。”

朱标面色一怔,道:

“父皇,说雄英的事呢,扯上我干什么?”

朱元璋眼睛一瞪,道:

“怎么,翅膀硬了,说不得你了?咱的雄英聪慧至极,也不知道你这个当爹的平日里有没有用心教导!”

“我…”朱标干脆闭嘴,坐在一旁看着朱元璋对朱雄英满满的隔代亲。

“雄英啊,你要镇抚司,咱给了,你要那些个大臣,咱也给了。但是你要记住,有些本事是要一点点沉淀的,切不可受那旁人的蛊惑啊。”

听着朱元璋的谆谆教导,朱雄英心里没来由的一阵暖意,他自然知道这是朱元璋担心自己因为年幼,而做出那荒唐的事情来。

“皇爷爷,孙儿心里是有定数的。如今万界融合在即,正是那非常之时,非常之时定要行非常之事!”

“镇抚司是大明的一把尖刀,但是我们仅仅只有尖刀是不够的。皇爷爷打了一辈子仗,肯定知道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兵力强盛,更是一国的国力。”

“经济,农业,商业…等等,都是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心里已经明白了,他看了一眼面容稚嫩的朱雄英,开口道:

“雄英啊,我大明如今的国力还不够强盛么?”

朱雄英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朱元璋一愣,道:

“雄英,你这点头又摇头,倒是让咱不明白了。”

朱雄英开口道:

“皇爷爷,咱们大明的国力自然是强盛的,但是不够。万界融合,须知其他王朝的国力又岂能弱小?”

嘶!

朱元璋一惊,且不说那仙秦神汉,就光是历史上那横扫六合的秦朝,那国祚强盛的汉朝,还有那千古盛世的唐朝…

朱元璋突然老脸一红,到底是咱自负了啊,竟然还没有八岁的娃娃看得明白。

这时,朱雄英接着开口道:

“皇爷爷,孙儿这里是有一套成熟的办法,那些被孙儿请到镇抚司的官员,孙儿已经着人调查过了,都是平行端正,忠于咱大明的人,而且他们都身怀大本事,只不过无人赏识罢了。”

“咱们大明要发展,还得靠着那帮人出力呢。”

说到这里,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暗自吃惊。那帮人的底细他们两再清楚不过了,只是雄英竟然也能考虑到这一层,实属比他们想象中要沉稳很多。

朱元璋开口说道:

“既然雄英对那帮子大臣已经调查清楚,那咱就不再多说了。雄英啊,你刚刚说你有一套成熟的办法,为何不在朝堂上说出来?”

“朝堂上有本事的人可是不少,难道李善长,汤和他们还比不过那帮五品的官员?”

朱雄英闻言,缓缓说道:

“皇爷爷,韩国公他们自然是有大本事的,可是如今局势紧迫,根本来不及再做改革。孙儿只能将那些身怀大才之人请到镇抚司,重开小朝堂,以此逐渐发展。”

朱标在一旁一听小朝堂三个字,心里一震,开口道:

“雄英!不得胡说!这天下只有一个朝堂,哪来的什么小朝堂。”

朱元璋瞪了朱标一眼,道:

“你闭嘴,咱跟雄英说话你插什么嘴?雄英比你有魄力多了。”

朱标讪讪一笑,合着自己就是多余呗。

朱元璋看向朱雄英,道:

“你继续说,这小朝堂你准备如何发展。”

朱雄英顿了顿,道:

“皇爷爷,就拿户部来说。户部说白来就是给大明管账,挣钱的,可是如今大明国库账本是个什么样子您应该很清楚吧。”

朱元璋老脸一抽,国库现在还能怎样,穷啊!

给那些官员的俸禄都快发不起了,而且那账本,一团乱麻,看着都头疼。

看着朱元璋的表情,朱雄英默默地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说道:

“皇爷爷,这是我改良后的记账方式和计算方式,您看看。”

朱元璋将信将疑的将册子打开,顿时愣在当场。

一旁的朱标见状,也好奇的伸长了脖子,这一看,整个人如遭雷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