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 > 1.76 王莽藏金
换源:


       天启四年(1624)十二月五日,靖边堡。

当日一早,丁启睿又至,众人齐聚会客厅,丁开门见山便说待建虏回巢,朝廷派兵入陕平乱已成定局,宣北五堡有两种选择,如果不去的话按堡里人头统计,每人各捐剿饷一两,如果去的话按兵丁统计,每兵各给安家费五两,就这么简单个事,去留全凭自愿,望诸位早作定夺,派人给我个准信。

“这也叫自愿?!”白师爷心道:“合着官家里外里都赚,靖边堡是怎么都为难啊?我穿越之前孩子班让买班服也说是自愿,在教师节用班费给教师买奢侈品也说是自愿,打疫苗也说是自愿......自愿一词把掌权者撇得干净,弄得下面人不得不吃苍蝇,看来这古今官家套路是一致的啊!”

“丁大人,这‘按堡里人头统计’是只统计成人吧?还是只统计男丁?”蒋文道。

“蒋守备,这字面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只要是活人就算,妇女老幼都算。”丁启睿道。

三人沉默半响,最后吴开先道:“清楚了,丁大人,待我等三人定夺后会马上告知大人。”

丁嗯了一声起身告辞,吴白蒋等送至堡外,四人一路无语。

待丁走远,三人回厅商议,先各自吐槽一番后,吴开先道:“骂也骂得差不多了,去留之事二位怎么看?”

蒋看向白,白曰:“我提议去,入陕除寇平乱还是其次,关键是有可能起获我堡未来三年发展的资金,其利莫大也。”

吴蒋听了都是一愣,吴道:“师爷何出此言?”

白道:“两位可知汉末王莽藏金之事?”

吴蒋皆道不知,白于是先给两位各递一支烟,然后缓缓道来:

两位都知道汉朝分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建立的东汉,两汉国祚都是两百年左右,中间夹了一个十多年王莽篡来的短命新朝。熟悉两汉史料的历代学者们很早就发现:西汉赏赐功臣黄金百余次,统计总数在四十余万斤;而东汉朝廷赐功臣就少了很多,前后九次,总数不过数万斤。两汉赐金总量相差如此悬殊,令人咋舌。

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新莽朝。王莽篡位后,一意孤行地颁布了很多逆生产力和反人类的法令,其中最缺德之一就是货币改革令。新莽七年五月,当政的王莽宣布实行黄金国有政策,发出禁令,从列侯以下不准私藏黄金,必须送交国库换回等价物品,然而一斤黄金只能换回两枚“一刀平五千”的铜制异形刀币,史称“金错刀”。短短几年中,中国民间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百多吨黄金便这样被强掠到王莽皇宫内储藏。新莽朝十五年间前后五次改革币制,一次比一次荒唐,最终让新莽朝的经济陷入混乱,加速了人民破产。

王莽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组合拳最终惹怒了所有人,不分贵族与平民。有人首举义旗后,大家纷纷响应,一时间神州大地风起云涌,新莽政府左支右绌,渐渐扑救不及。昆阳一战后,新莽军队主力尽丧,已经控制不住局面。节节败退的形势使得王莽陷入精神错乱,他一面自认为是道德楷模,再世圣人,在朝堂上不断咆哮,咒骂反抗军不知其良苦用心,说天下人只该顺从,不该反对他;暗里又将朝廷所藏的七十匮金放入皇宫,日夜亲自持剑守护,嘴里念念有词:“天理在我,汉兵能拿我怎样?”,甚是可笑地以为道德在身宝藏在侧就守住了新朝。

王莽所恃然并卵。义军气势如虹,很快就攻入关中,新莽军队难以抵挡。更始元年,愤怒的人们打破长安,攻入皇宫,商人杜吴一马当先,一枪将王莽刺了个透心凉;校尉东海公宾紧跟在后,连剁带锯斩下王莽的头颅;旁人又用兵器连续击打戳刺剁砍,王莽落了个身首异处死无全尸的下场。王氏家族两万余人簇拥在皇城,或负隅顽抗而死,或自戕而亡,全都为一意孤行的独D裁C者陪了葬,可谓天街踏尽公卿骨!独夫及其吸血家族如此之大结局,真是大快人心,读史至此,真当为人民颠覆暴君浮一大白。

话说回来,兵荒马乱之下,王莽藏于深宫的七十匮黄金竟从此奇异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再也找寻不见了。先来看这笔黄金究竟有多少?按史料记载,一匮在当时是一万斤,再加上宫外存储的黄金,大约一共七十万斤!

按常理估计,这笔黄金散入民间后,随着东汉社会的日趋稳定和商品的扩大流通,零散的黄金会逐渐集聚起来,重新回到巨富商贾和东汉政府手中,然而从史书记载来看,此事并没有发生。

两千多年来,王莽遗宝留下了无尽的悬疑、猜测和争论,一直到今天。历代学者们关于王莽藏金消失之谜有三种主流说法:一是流失海外说,持论者认为随着贸易的发展,黄金沿丝绸之路逐渐流失到了海外;二是佛像贴金说,持此论者认为佛教兴起,善男信女皆以为佛像贴金或以金粉抄经为荣,这些黄金渐渐变成了金箔金粉散在民间;三是藏宝说,苏东坡曾言:“王莽败时,宝货神不可知,复归山泽”,持此论者认为王莽死后群雄纷争,局势未稳,抢得黄金的人害怕招来祸患得而复失,于是将其藏到了大山荒野深洞密窟之中,准备待天下大定再取出。然而乱世中人命如风飘絮,藏宝者大多也死于非命,于是宝藏自埋下后便不复见人。不少学者支持苏轼的看法,他们从一些民间零散的野史推断:宝藏藏在秦岭北麓峡谷田峪至仙游寺的黑水峪一带,而且埋藏主使人不是别人而就是王莽,是他见大势已去主动派人去埋藏的。虽然这与主流史料所载的七十匮黄金藏于宫中相互抵触,又非主流说法,但也不要轻易否定。

后世学界普遍认为:流失海外说有问题,因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入超状态,丝绸陶瓷是流出的,硬通货是流入的,黄金白银只会多不会少,怎么会流失呢?黄金大量外流已经是本朝隆庆开海之后的事了,不会在东汉时就出现黄金使用量的大断层;第二种说法佛像贴金说也不太站得住脚,因为佛像金身用料不多,因为黄金延展性是最好的,少量黄金打成的金箔就可覆盖一座大佛,且佛教到汉明帝时才传入中国,南北朝才盛行,佛还未入,寺尚未建,又如何消耗黄金呢?只有主动埋藏说最符合突然消失的史实。

吴蒋听得兴趣盎然,白喝一口水,继续说道:我个人感觉有这么一种可能,王莽在长安被围前派人将黄金带出,择地埋藏以图东山再起,而宫中的七十匮只是装载着一些来不及转移的宫中财物而已。义军群龙无首,见拿到手的并不多,便以为是其他人占了大头,往后便成了主流说法。至于埋藏知情者,他们很可能死于灭口或是接踵而至的关中大乱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