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血泪玉环 > 第十四章:霓裳续曲 第四节:长生夜宴
换源:


       天宝九年的仲夏夜,长安的暑气尚未散尽,长生殿却已被千盏宫灯烘得恍若白昼。三十六盏鎏金八角宫灯悬于飞檐,灯罩上描绘的月宫仙阙在火光中明灭,琉璃坠子随风轻晃,叮咚之声与教坊司传来的试乐声交织。殿前广场铺满波斯进贡的夜光石,白日里吸收的日光在暮色中幽幽发亮,宛如银河倒泻人间。

唐玄宗身着嵌满东珠的明黄龙袍,却罕见地解开了领口玉带,负手在丹陛前来回踱步。高力士捧着金镶玉盏亦步亦趋,盏中斟满的西域葡萄酒泛着玛瑙光泽,却被皇帝挥袖避开:“去催催贵妃,时辰快到了。”话音未落,长廊尽头传来环佩叮当,杨贵妃身着藕荷色罗纱长裙款步而来,鬓间的翡翠步摇随着步伐轻颤,在宫灯下折射出粼粼绿光。

“陛下这是等急了?”她巧笑嫣然,广袖轻扬间露出腕上的冰蚕玉镯,“臣妾特意让尚服局在裙摆缀了新制的萤石,只待夜色深些,便能见奇效。”唐玄宗见她发间还沾着几缕碎发,伸手替她别到耳后,指尖触到她微凉的耳垂:“朕自然信你,只是这满朝文武、各国使臣都巴巴等着,莫要让他们等得太久。”

戌时三刻,司礼太监的尖啸划破夜空:“宣各国使臣——!”吐蕃赞普的青鸟使团、大食商人的驼队代表、东瀛遣唐使鱼贯而入,皆被眼前的盛景惊得屏息。长生殿前的广场已化作流动的银河,数百宫女手持琉璃灯盏组成星斗图案,随着鼓点变换阵型。李龟年怀抱羯鼓立于高台,见贵妃登上三层乐架,朝他微微颔首。

羯鼓轰然响起,如惊蛰第一声雷。李龟年双槌翻飞,鼓面蒙着的西域牦牛皮震颤出雄浑韵律,震得廊下铜铃嗡嗡作响。杨贵妃轻提裙摆,足尖点过铺满夜光石的地面,裙裾间暗藏的萤石突然亮起,随着步伐划出幽蓝光痕,恰似仙子踏月而来。琵琶声骤起,裴神符五弦齐拨,乐声如骤雨击打荷叶,贵妃旋身时,十二层裙摆如孔雀开屏,缀满的珍珠流苏倾泻而下,与空中飘落的花瓣共舞。

“看!舞衣变色了!”东瀛遣唐使指着贵妃惊呼。原来她外披的薄纱经特殊染料处理,遇热便会显现暗纹。随着舞姿渐烈,纱衣上的月宫图从素白转为银蓝,琼楼玉宇间,金线绣就的嫦娥似要乘风飞去。教坊司的乐声愈发激昂,箜篌的泛音与编钟共鸣,震得殿前的青铜仙鹤灯油轻晃。贵妃突然跃上鼓架,接过李龟年的鼓槌,与他双槌交错敲击,羯鼓发出的复合音如龙吟虎啸,惊起殿角栖着的夜枭。

乐声行至中段,曲风陡然一转。李龟年放下羯鼓,抄起胡笳吹奏,呜咽的音色中,贵妃水袖轻扬,指尖捏着的银线突然绷直。原来她袖口暗藏机关,银丝牵引着空中飘落的绢花,竟在半空中拼出“长生不老”四字。吐蕃赞普使臣看得目瞪口呆,手中的夜光杯不慎跌落,却见那杯子坠地时并未碎裂,反而弹出精巧机关,绽开成一朵鎏金莲花。

高潮处,贵妃突然扯下腰间的双鱼玉佩,抛向空中。玉佩划过宫灯,在众人惊呼中坠入编钟音池,清越的鸣响恰好接上乐曲转折。她旋身时,身后十二名舞伎同时展开两丈宽的裙摆,莲花骨撑层层绽放,夜光纱如瀑布倾泻,将整个长生殿笼罩在幽蓝光晕中。此时乐声达到顶峰,李龟年以羯鼓模拟电闪雷鸣,裴神符的琵琶弦突然绷断,却在断弦声中转为更激烈的轮指,恰似暴雨中折断的琴弦仍在抗争。

曲终时,贵妃以单足点地,水袖如流云般垂落,整个广场陷入死寂。三息后,掌声如惊雷炸响,各国使臣纷纷起身行礼,大食商人用生硬的汉话高呼:“此曲只应天上有!”唐玄宗红着眼眶登上乐架,亲手为贵妃披上鹤氅,却见她鬓间的翡翠步摇不知何时已断裂,碎玉散落在鼓面,宛如星辰坠落。

“可惜了这步摇。”皇帝轻抚她汗湿的鬓角。杨贵妃却拾起鼓面上的碎玉,笑道:“陛下,这碎玉与鼓声相和,反倒添了几分苍茫。”她将碎玉抛向空中,借着宫灯的光,众人看见每片碎玉上都刻着细小的月宫图——那是尚服局工匠用西域传来的微雕术精心刻就。

夜宴持续至子时,醉意朦胧的使臣们仍不愿散去。有人缠着李龟年询问羯鼓技法,有人拉着舞伎研究舞衣机关。杨贵妃倚在唐玄宗肩头,看着殿前广场上未及清扫的花瓣与碎玉,突然轻笑出声:“臣妾倒觉得,今夜最妙的,是这满地狼藉。”皇帝不解,她便指着月光下的琉璃残片:“仙乐舞罢,总要留些痕迹,才显得真实。”

远处教坊司传来零星的乐声,是乐工们在反复练习《霓裳续曲》。长生殿的宫灯渐次熄灭,唯有贵妃舞衣上的萤石仍在幽幽发亮,仿佛将今夜的辉煌,都凝成了永恒的星光。当第一缕晨曦染红宫墙时,长安街头已传遍昨夜盛况,卖胡饼的老汉敲着梆子哼唱零碎曲调,绣坊的女工们争相模仿舞衣剪裁,而那曲余韵悠长的《霓裳续曲》,也随着东市酒肆的丝竹声,飘向了大唐的万里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