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七年六月,仲夏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仿佛连空气都要燃烧起来。
申军的战旗如红云般席卷韩国,历经数月苦战,终于攻破韩都阳翟。
城破之日,韩王韩珏及一众王子宗室、后宫嫔妃,皆如丧家之犬般被申军擒获,曾经显赫一时的韩国就此覆灭。
高渊身着玄色王袍,腰间配着寒光凛冽的长剑,与阳翟并肩站在巍峨的宫殿前,俯视着阶下跪成一片的韩国俘虏。
韩珏昔日的王者威严早已荡然无存,蓬头垢面,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
高渊微微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声音沉稳而有力:“韩珏,即日起,册封你为归宁伯,居于宛城。望你日后能安分守己。”
说罢,大手一挥,便有一队申军士兵上前,护送着归宁伯韩珏及其家眷,浩浩荡荡地朝着宛城而去。
待俘虏的身影消失在宫殿之外,高渊独自一人漫步在阳翟王宫的后花园中。
蜿蜒的小径两旁,盛开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阵阵幽香,然而高渊却无心欣赏这美景。
韩国已灭,颍川已定,但这块肥肉,怕是不好咽啊...高渊轻叹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灭韩之战出奇顺利,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颍川郡地处要冲,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北接魏国,西邻汉国,如同楔入两国之间的利刃,而这两国皆是申国的死敌,这块土地得来不易,守住更难。
若不在这里布下重兵,这历经千辛万苦才拿下的颍川,恐怕很快就会得而复失。
高渊细细盘算着,颍川既已拿下,叶县作为北边重镇的作用便不再重要。不如将驻守叶县的兵马调到颍川,同时在颍川当地招募新兵。
韩国多年来一直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使得整个颍川武风衰微。
尽管颍川有着近百万人口,按照常理招募数万兵马并非难事,但如今民心未附,贸然大规模征兵,恐怕会激起民怨。
思来想去,高渊决定在颍川招募两万兵马,再从叶县调遣一万精兵,加上收编的韩国降兵,共计四万人,以此构建起颍川防线。
至于镇守大将,高渊心中早有人选——薛仁贵。
薛仁贵武艺高强,统帅能力出众,有他坐镇,再加上四万兵马,背后还有南阳作为支援,守住颍川防线应是万无一失。
然而,眼下最棘手的问题,当属颍川太守的人选。
颍川太守一职至关重要,掌管着一方军政大权,高渊实在不敢将其交给朝中那些本土大臣。
可是,现有的人才都各自肩负重任,难以轻易调动。原本,高渊打算让前韩国丞相张召出任此职,却不料张召宁死不降,誓要为韩国尽忠。
张召宁死不降...高渊苦笑摇头。这位韩国老丞相的骨气令人敬佩,却也断了最后一条捷径。
系统。高渊心念一动,进行召唤,侧重政治。
“使用100点英魂点进行政治召唤。
第一位,北宋名相文彦博,武力:40、统帅:51、智力:87、政治:93;
第二位,三国演义曹操麾下谋臣荀彧,武力:43、统帅:62、智力:95、政治:98;
第三位,三国演义曹操麾下谋臣陈群,武力:45、统帅:48、智力:92、政治:96;
第四位,三国蜀国名相董允,武力:50、统帅:56、智力:89、政治:93。
请主人去掉一人!”
高渊目光如炬,在心中快速权衡着四人的优劣。片刻之后,他果断说道:“去掉文彦博!”
“去掉文彦博,恭喜主人获得三国演义曹操麾下谋臣陈群,武力:45、统帅:48、智力:92、政治:96,植入身份为颍川世家陈家子弟,在申军入阳翟后,主动加入申军,为稳定阳翟作出巨大贡献,深受刘伯温、陈宫等人重视,当前主人拥有英魂点2570点。”
陈群?九品中正制...高渊眼前一亮。这位三国名臣不仅能力出众,更重要的是——他出身颍川世家!这层身份将大大降低治理阻力。
次日,阳翟王宫大殿内,群臣齐聚。高渊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着下方群臣,朗声道:“今日,寡人要宣布一项重要任命。陈群,上前听封!”
陈群心中一惊,随即快步上前,跪倒在地,心中忐忑不安,不知大王要给自己怎样的任命。
“陈群,你才识出众,为稳定阳翟立下大功。寡人决定,破格提拔你为颍川太守,望你日后尽心尽责,治理好颍川。”高渊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陈群听闻此言,大喜过望,激动得浑身颤抖,连连叩首:“臣谢大王隆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王重托!”
然而,殿中其他大臣却脸色各异,纷纷露出不满之色。
对于高渊破格提拔一个毫无资历的新人担任颍川太守,而且此人还是韩国遗臣,尽管陈群未曾在韩国为官,但他的家族在韩国历史上有多人担任过高官,这让众人心中充满疑虑和不满。
退朝之后,刘伯温、姚广孝、庞统、陈宫几人匆匆来到高渊的书房。
庞统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敢问大王,为何要任命陈群为颍川太守?臣不敢否认,陈群的确有能力,但是……”
“有能力不就够了吗?”高渊打断庞统的话,眼神坚定地说道,“寡人知道你们想说什么,不就是因为陈群是韩国官宦世家出身吗?如今韩国已亡,韩王及所有宗室子弟都在宛城,没了王室,他们还能拥立谁?
再者,寡人自登基以来,用人一向不拘一格,只要有能力,对寡人、对大申忠心,寡人就会重用。庞卿,你不也是邓国官宦子弟出身吗?寡人可曾对你有过一丝怀疑和疏远?”
庞统听后,顿时哑口无言。高渊说得没错,自己在邓国灭亡后,便进入岳飞所部担任军师,此次征战中原,高渊又指定自己为随军军师之一。
可以预见,只要此次得胜归来,自己的地位必将得到提升。自己尚且如此,又如何能劝说高渊改变主意呢?
陈宫见状,连忙说道:“可是大王,您也要考虑朝中大臣们的想法。颍川太守位高权重,贸然任命一个新降之人,恐怕朝中会议论纷纷啊。”
高渊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寡人是大申的王,任命一个颍川太守而已,何须理会他们的想法?难道以后寡人每任命一个人,都要经过他们同意?那这大申到底是寡人的,还是他们的?”
众人听了高渊这番话,心中一凛,皆不敢再言语。若是继续争辩下去,恐怕会触怒高渊,为了一个颍川太守之位,实在不值得与大王闹得不愉快。
就在气氛陷入僵局之时,刘伯温连忙说道:“大王,沛城方面连续发了好几道加急文书,都在询问大王何时能够启程前往沛城。”
高渊沉默不语,心中暗自思忖。
楚王和齐王如此着急,自自己进入阳翟后,几乎每隔三日便有书信传来,催促自己出兵。
细细想来,也的确到了出兵的时候,若是再拖延下去,楚国和齐国恐怕就要生变了。
于是,高渊沉声道:“既然楚王和齐王这么着急,寡人也不好让他们久等。传令下去,大军休整三日,三日后启程前往沛城。
同时,派人持寡人手书返回宛城,命羽林将军高长恭前往叶县,统帅叶县一万兵马前来阳翟,在寡人征战中原期间,负责镇守颍川。”
“喏!”众人齐声应道。
三日后,十万申军在阳翟城外集结。旌旗蔽日,战马嘶鸣,军容严整,气势如虹。
高渊骑在一匹高大的黑色战马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
临行前,他将一道旨意交给陈群,郑重地说道:“待高长恭将军来到阳翟,你便将此旨意交给他。在他镇守颍川期间,你要全力配合,不可有丝毫懈怠。”
陈群双手接过旨意,恭敬地说道:“臣遵旨!定当辅佐高将军,守护好颍川。”
高渊点了点头,随即一挥手,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沛城进发。一路上,过陈国陈郡,将士们步伐坚定,士气高昂。
然而,当大军经过陈国王都陈城时,却遭遇了陈王的冷讽热嘲。陈王站在城头,言辞尖锐,极尽嘲讽之能事。这让高渊手底下的将军们怒不可遏,纷纷请命,要率兵踏平陈城。
高渊面色阴沉,目光冰冷地望着陈城,心中杀意翻涌。
但他很快便冷静下来,沉声道:“如今正是中原大战的紧要关头,切不可再生事端。待打完这一仗,再与陈国算账也不迟。况且,我们夺了陈国几乎到手的颍川,他们心中有怨气,也是人之常情。”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