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铁门被推开,一股混杂着烟草味、茶水味和激烈争论的热浪,扑面而来。
这是一个巨大的会议室,墙上挂着巨幅的作战地图,上面用红蓝两色的箭头,标注着犬牙交错的战线。
一张长长的会议桌旁,坐满了人。
这些人,年纪大多在五十岁以上,个个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的眼镜,身上带着一股子老派知识分子的执拗和严谨。
他们是这个国家,在机械和军工领域,最顶尖的一批专家。
此刻,他们正争论得面红耳赤。
“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必须仿制喀秋莎!”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声音洪亮的老专家,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喀秋莎火箭炮,在战争中,打得徳鬼子闻风丧胆,被称作‘大毛的管风琴’!其实战威力,是经过了最残酷的战争检验的!”
“我们现在要的,是能立刻投入战场,形成战斗力的武器!不是在实验室里搞那些花里胡哨,不切实际的东西!”
“仿制!是最快,也是最稳妥的道路!”
他的话,立刻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
“没错!李老说得对!我们现在没时间从零开始!能抄作业,为什么还要自己闭门造车?”
“老大哥的技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我们跟着老大哥的脚步走,准没错!”
“我们已经从特殊渠道,搞到了一部分喀秋莎的设计图纸和参数,虽然不完整,但足够我们进行逆向仿制了!我估计,半年!最多半年时间,我们就能造出第一批来!”
会议室里的气氛,异常热烈。
“仿制”的呼声,几乎成了一边倒的态势。
赵刚领着易安走进来,并没有打断他们的争论,只是找了个靠后的位置,示意易安坐下。
易安的目光,落在了会议桌中央,那里摆放着一堆泛黄的图纸,还有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
正是喀秋莎火箭炮的资料。
他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喀秋莎?
在他这个拥有未来几十年科技图纸的工程师看来,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古董。
射程短,精度差,再装填时间长,除了能进行一次性的饱和式火力覆盖,吓唬吓唬人之外,炮战中,生存能力极差。
仿制这东西?
简直是浪费宝贵的资源和时间!
就在这时,一个微弱的反对声音响了起来。
“我……我觉得,我们不能完全照搬。”
说话的是一个看起来最年轻,大概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专家,他扶了扶眼镜,有些怯懦地说道。
“喀秋莎的滑轨式定向器,结构虽然简单,但是严重影响了发射的精度。而且它的射程只有8.5公里,这个距离,在战争中,太危险了,很容易被敌方的反炮兵火力覆盖。”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就遭到了刚才那位李老的猛烈抨击。
“改进?说得轻巧!”
李老瞪着眼睛,唾沫星子都快喷出来了。
“孙工,你又是从哪本外国杂志上看到的新理论吧?”
“我告诉你,现在不是搞学术研究的时候!是打仗!是人命关天的时候!”
“你改动一个参数,调整一个结构,你知道需要多少次实验去验证吗?你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吗?前线的战士们,等得起吗?”
“我们现在要的,是百分之百的复制!哪怕它的缺点和优点一起复制过来,也比我们自己瞎搞要强一百倍!”
那位姓孙的工程师,被训得满脸通红,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反驳不出来,只能颓然地坐了下去。
会议室里,再次被“仿制”的声音淹没。
赵刚的眉头,也紧紧地锁了起来。
他虽然是军事指挥官,不是技术专家,但他也知道,孙工提出的问题,是切中要害的。
8.5公里的射程,确实太短了。
鹰酱的M2型155毫米榴弹炮,射程超过了14公里。
我们的炮兵,还没等开火,可能就已经进入了别人的打击范围,这仗还怎么打?
可是,李老他们说的,也都是现实。
时间不等人。
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人才匮乏,从零开始搞研发,风险太大了。
一旦失败,不光是浪费了资源,更是耽误了战机。
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易安,发现这个年轻人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听着。
他的脸上,没有半分的紧张和激动,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赵刚的心里,突然涌起一丝好奇。
王部长在电话里,把这个年轻人夸上了天,说他是百年一遇的奇才,说他对机械的理解,超越了这个时代。
他到底,会有什么看法?
“易安同志。”
赵刚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激烈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他们这才注意到,会议室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个年轻得过分的陌生面孔。
这谁啊?
这么重要的会议,怎么会让一个毛头小子混进来?
李老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脸上写满了不悦。
“赵厂长,这位是?”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赵刚站起身,郑重地说道。
“这位是易安同志,市工业部王部长特意为我们请来的,一级工程师。”
“今天起,他将加入我们的团队,负责火炮项目的技术攻关。”
一级工程师?
就这个看起来还没断奶的小子?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议论声。
专家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怀疑和审视。
这个年代,工程师的评级,是极其严格的。
能评上一级工程师的,哪个不是在这个领域里浸淫了几十年,有着卓越贡献的老前辈?
这么年轻的一级工程师,他们还是头一次见。
八成,是哪个领导家里塞进来的关系户,下来镀金的。
李老的脸色,已经沉了下来。
他最看不惯的,就是这种靠关系,没真本事的年轻人,来指手画脚。
“好了,既然是新来的同志,那就听听吧。”
李老重新坐下,语气里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意味。
“年轻人,多听,多看,多学,对你有好处。”
赵刚没有理会他们的小心思,他看着易安,问道:“易安同志,对于刚才的讨论,你有什么看法?”
全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易安身上。
有好奇,有轻视,有审视,也有等着看笑话的。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易安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先是冲着在座的各位专家,微微鞠了一躬,以示尊敬。
然后,他开口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各位前辈,各位领导。”
“我的看法是,喀秋莎火箭炮,没有仿制的必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