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则是以状元王敬之为首的寒门学子。他们个个腰杆挺得笔直神情肃穆,看向讲台的目光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盼。
两拨人之间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墙,将这小小的讲堂分割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讲堂正上首李子城一身山长常服面色平静。他没有多余的开场白只是目光扫过堂下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今日开学第一课。不讲经不读史。只辩一题——出身与才干国之所重者何?”
他伸手一指徐文又一指王敬之。
“徐文、王敬之出列!”
两人依言起身分立于讲堂中央,一左一右再次形成了鲜明的对峙。
“徐文你先。”李子城淡淡道。
徐文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高声道:“学生以为,国之所重首在出身!”
他环视众人尤其是在那些寒门学子身上多停留了片刻嘴角勾起一抹讥讽。
“俗语有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此乃天理!我等勋贵之家自幼耳濡目染的便是治国安邦之道,胸中所学乃是为君分忧、为国尽忠的屠龙之术!先祖们随太祖高皇帝、当今陛下浴血奋战,打下这朗朗乾坤,这份忠勇与见识,是刻在骨子里的!岂是那些只知田间稼穑、市井算计的凡夫俗子所能比拟?”
“让他们入朝为官,不过是让他们将那份斤斤计较的鄙陋之气带入庙堂,于国何益?唯有我等功臣之后,方能真正心无旁骛,辅佐君王,稳定社稷!故而,出身,才是一切的根本!”
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左侧的勋贵子弟们纷纷点头称是,看向王敬之的目光中,充满了挑衅。
面对这番言论,王敬之却是不动如山。
待徐文说完,他才缓缓上前一步,对着李子城与堂上众人深鞠一躬,随即朗声道:“学生不才,请问徐公子,秦末之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曾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言,公子以为然否?”
“你!”徐文脸色一变。
这句话,太过诛心!
王敬之却不给他反驳的机会,声音陡然拔高:“大汉卫青,出身骑奴,却能北击匈奴,封狼居胥,为大汉挣得百年安宁!大唐郭子仪,出身行伍,却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再造唐室!反观前朝,多少世家子弟,身居高位,却只知党同伐异,最终导致国破家亡!”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徐文,字字铿锵!
“何为出身?出身,不过是先辈的荣光!我辈后人,若只知躺在先辈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只会坐吃山空,败坏祖宗的声名!”
“何为才干?才干,才是立身之本,强国之基!唯有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广开言路,让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方能使我大明人才辈出,江山永固!若只知固守门第之见,无异于画地为牢,自绝于天下贤才,此乃取乱之道,而非安邦之策!”
王敬之的声音在讲堂内回荡,右侧的寒门学子们听得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齐声喝彩!
“说得好!”
“王兄所言极是!”
左侧的勋贵子弟们则被驳斥得哑口无言,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他们虽心中不服,却发现王敬之引经据典,句句在理,竟是找不到丝毫反驳的漏洞。
徐文被逼到了墙角,额上见汗,脑中一片混乱。他自幼所学的那些经史子集,此刻竟是一句都想不起来。情急之下,他几乎是吼了出来:“强词夺理!你们说的都是空话!我祖父,英国公徐辉祖,为大明流过血!我曾祖,中山王徐达,为太祖打下这半壁江山!他们的功劳,彪炳史册!尔等祖上,可曾为我大明有过寸功?!”
他这是理屈词穷,开始拼家世,论功劳了。
这一下,右侧的寒门学子们顿时黯然。他们出身贫寒,祖上世代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如何能与这些开国元勋之后相比?
整个讲堂的气氛,瞬间逆转。
勋贵子弟们见状,再次得意起来,仿佛已经赢得了这场辩论。
然而,就在此时,王敬之却发出了一声轻笑。
他迎着徐文那充满血性的质问,迎着所有人的目光,声音不大,却清晰得如同金石交击,响彻在每个人的心底。
“我辈读书,穷尽一生所学,正是为了辅佐君王,经世济民,为我大明,开万世之太平!”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面带得色的徐文,缓缓说道:
“如此,方能令尔等功臣之后,不必再流血!”
轰!
此言一出,整个讲堂,死一般的寂静!
随即,便是山呼海啸般的喝彩!
“说得好!!!”
这一次,喝彩的不仅仅是寒门学子!就连左侧的一些勋贵子弟,在短暂的错愕之后,脸上也露出了深深的愧色与震撼!
是啊!先辈们流血牺牲,不正是为了后世的太平安宁吗?他们这些后人,享受着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荣华富贵,却不思进取,反而以此为傲,去打压那些真正想要为国效力的寒门才俊,这与蛀虫何异?
徐文如遭雷击,呆立当场,脸色惨白如纸。
王敬之最后那句话,没有一个脏字,却比任何恶毒的咒骂都更能刺痛他的心!那句话,将他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击得粉碎!
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最终,只能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颓然坐下,将头深深地埋进了臂弯。
胜负已分!
讲堂之上,李子城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他正要上前,宣布今日辩论的结果。
就在这时,讲堂的后门处,一个不起眼的身影,却忽然重重地咳嗽了一声。
这一声咳嗽,并不响亮,却仿佛带着一股奇异的魔力,瞬间让整个喧闹的讲堂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后门。
只见一个身穿寻常青色布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正负手站在那里。他面容寻常,可一双眼睛,却仿佛藏着星辰大海,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帝王气魄。
当看清来人面容的瞬间,李子城心头一震,连忙抢步上前,跪倒在地!
“微臣,参见陛下!”
哗啦啦!
堂下百名学子,无论是勋贵还是寒门,全都吓得魂飞魄散,齐齐跪倒,山呼万岁,连头都不敢抬!
朱棣!
来人竟然是当今天子,永乐大帝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