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家师方孝孺,开局就被诛十族? > 第56章 蛛丝马迹内鬼现形
换源:


       次日奉天殿。

文武百官列队整齐,气氛庄严肃穆。

然而,今日的早朝,却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御座之上的永乐大帝,没有像往常一样先问边疆军务,也没有理会户部关于钱粮的奏报。

他只是让大太监王景弘,将一份策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高声宣读。

“……学生此策,名为——以工代赈!”

当王景弘那尖细却清晰的声音,将整篇策论读完,整个奉天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官员,无论文武,无论派系,脸上都写满了震撼!

在他们还在为“赈”与“压”争论不休时,皇长孙朱瞻基,竟已跳出了这个框架,提出了一个闻所未闻,却又精妙绝伦的治国方略!

“诸位爱卿,以为此策如何?”朱棣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户部尚书夏元吉第一个出列,这位素来以严谨著称的“大管家”,此刻激动得满脸通红:“陛下!此策……此策乃是万全之策!一策三得,既解民困,又兴水利,更固国本!臣……臣闻所未闻,叹为观止!”

太子太师杨士奇亦是抚须赞叹:“皇长孙殿下有此仁心,有此智计,实乃我大明之幸,社稷之福啊!”

一时间,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朱棣满意地看着这一切,他拿起御笔,在那份策论之上,挥毫写下八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深得朕心,有仁君之风!”

王景弘将御批策论高高举起,展示给百官。那八个字,如同一道金色的圣旨,彻底奠定了朱瞻基在朝堂之上的声望!

太子朱高炽站在班首,看着这一幕,肥胖的身躯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眼中泛起了泪光。

然而,就在这君臣同乐的和谐气氛中,朱棣脸上的笑容,却猛地一收。

“传,汉王朱高煦!”

冰冷的声音,让殿内的温度瞬间降到了冰点。

汉王朱高煦不明所以,大步流星地走入殿中,刚要行礼,一本奏章便被狠狠地砸在了他的脚下。

正是那份被篡改的“罪证”!

“给朕念!”朱棣的声音里,不带一丝感情。

朱高煦疑惑地捡起,当他看清上面的内容,尤其是那熟悉的、属于他儿子朱瞻壑的嚣张笔迹,以及那句歹毒的“杀一儆百”时,他的大脑“轰”的一声,一片空白!

冷汗,瞬间浸透了他的脊背!

“朕,让你念!”朱棣的声音,如同九幽寒冰。

朱高煦的身子剧烈地颤抖起来,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念不出来。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在自己兄长朱高炽那复杂的目光中,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怎么?不敢念了?”朱棣缓缓走下御阶,一步一步,如同踩在朱高煦的心脏之上。

“你教出来的好儿子!学问没学到半点,这构陷兄长,玩弄阴谋的手段,倒是学得青出于蓝!”

朱棣一把夺过那份罪证,狠狠地甩在了朱高煦的脸上!

“啪!”

清脆的响声,响彻整个奉天殿!

朱高煦被扇得一个趔趄,整个人都懵了!

“父皇……”

“别叫朕父皇!”朱棣指着他的鼻子,龙颜暴怒,声如雷霆!“你看看你!再看看太子!瞻基仁厚,瞻壑歹毒!你还有何话说?!”

“朕告诉你,朱高煦!这天下,是朕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朕还没死!轮不到你们这些小辈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搞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你给朕记住!若再有下次,你这汉王之位,我看也不必坐了!滚回你的乐安州去吧!”

“滚!”

朱高煦如遭雷击,呆立当场。最后一句话,如同最锋利的刀,将他所有的尊严和骄傲,都割得粉碎!

他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抖如筛糠,却连一句求饶的话都说不出来。最终,在两名侍卫的“搀扶”下,失魂落魄地被拖出了奉天殿。

他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体无完肤。

汉王府。

“哐当!”

一只价值连城的宣德青花瓷瓶,被朱高煦狠狠地砸在地上,化为无数碎片。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朱高煦双目赤红,如同受伤的野兽,在书房内疯狂地咆哮,砸烂了所有能看到的东西。今日在奉天殿上所受的屈辱,比当年在战场上挨一刀还要让他痛苦!

就在这时,一个阴冷的声音,从角落里幽幽响起。

“殿下息怒。为这点小事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不知何时已站在那里,一身飞鱼服,面容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阴森。

“小事?”朱高煦猛地回头,一把揪住纪纲的衣领,“老头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指着我的鼻子骂!我儿子被当成一个笑话!你管这叫小事?!”

纪纲任由他抓着,脸上没有丝毫变化,只是眼中闪过一丝毒蛇般的光芒。

“殿下,与皇长孙在文策上争高低,本就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输了,不冤。”

他凑到朱高煦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如同鬼魅的私语。

“既然文斗不行,那……就用武的。”

朱高煦的喘息声一滞,松开了手。

纪纲慢条斯理地整理了一下衣襟,继续道:“殿下可还记得,那个叫李子城的小子,为何要费尽心思保下翰林书院?”

他顿了顿,吐出了一个名字。

“因为,书院里藏着他最大的软肋——建文朝兵部尚书的余孽,陈茹!”

朱高煦的眼中,瞬间燃起了复仇的火焰!

纪纲的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弧度:“只要抓住此女,便能坐实李子城一个‘窝藏前朝反贼,意图不轨’的死罪!届时,皇长孙没了这个最大的臂助,还不是任由殿下您拿捏?”

“好!好计!”朱高煦的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可翰林书院是陛下亲设,没有圣旨,如何搜查?”

“圣旨,臣已经有了。”纪纲从怀中掏出一卷明黄的丝帛,缓缓展开。

“陛下口谕,令锦衣卫彻查建文余党,凡有窝藏者,一概拿下,就地正法!”

这道口谕,本是朱棣随口一提,却被纪纲添油加醋,变成了一把可以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

数日之后。

翰林书院内,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

王敬之等人正围在朱瞻基身边,探讨着经义,气氛融洽。

突然!

“咚!咚!咚!”

整齐划一,沉重如山的脚步声,从书院之外传来,仿佛是擂响的战鼓,让所有人的心跳都漏了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