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唐骑铁血安西 > 第二十七章:孤忠燃血
换源:


       唐骑新传:铁血安西第二十七章:孤忠燃血

王猛在返回安西的途中,大漠的风卷着沙砾击打在他布满伤痕的甲胄上。怀中的圣旨被汗水浸透,却比千钧还要沉重。他策马疾驰,眼前不时浮现出长安那压抑的金銮殿——皇帝鬓角的白发在烛火中颤抖,朝臣们低垂的头颅如风中芦苇。

碎叶城头的瞭望哨兵最先发现王猛。当这位浑身浴血的使者踉跄着滚下马鞍时,张议潮正在校场演练新式阵型。看着王猛撕裂的衣襟下露出的鞭痕,老将的手突然颤抖起来。

“大帅……”王猛跪倒在地,喉间泛起腥甜,“长安……长安……”

张议潮一把扶住他,却见血从王猛嘴角涌出,染红了圣旨上的“安西节度使”四字。校场上的三万将士鸦雀无声,唯有军旗猎猎作响。郑远抽出横刀斩断旗杆,刀光闪过,染血的圣旨飘落于地。

“传我将令!”张议潮突然暴喝,声震全场,“即日起,安西军改称‘归义军’!”他踩着圣旨登上点将台,甲胄上的血珠滴入黄土,“大唐不要我们了,但西域是我张议潮的葬身之地!”

三万将士齐声高呼,声震寰宇。郑远望着主帅染血的战袍,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张议潮单骑出关,身后跟着八百不愿东归的老卒。此刻,他终于明白主帅为何总在深夜擦拭那柄断刃。

吐蕃大营内,赞普赤松德赞正用西域葡萄酒擦拭弯刀。斥候来报:“唐军在疏勒河沿岸埋设了数万铁蒺藜,还用牛羊皮筏封锁了渡口。”

“汉人又在耍什么花样?”赤松德赞冷笑着饮尽杯中酒,“传令下去,明日卯时全军渡河,我要在日落前将张议潮的头颅挂在碎叶城头。”

次日黎明,疏勒河上突然腾起遮天蔽日的浓烟。吐蕃前锋骑兵刚踏入河道,便被河中埋设的铁炸弹炸得人仰马翻。张议潮站在河西岸的高丘上,望着河心漂浮的吐蕃军旗,突然举起令旗:“点火!”

早已埋伏在对岸的归义军点燃浸油的芦苇,火势借着风势迅速蔓延,将疏勒河变成了一条火龙。吐蕃骑兵被大火逼入河道中央,却又触发了河底的铁炸弹。一时间,水柱与火舌交织,惨叫声此起彼伏。

“大帅,敌军阵型乱了!”郑远兴奋地大喊。

张议潮却摇头:“这只是开胃菜。传令‘轰雷营’,按计划行事。”

两千名“轰雷营”士卒突然从沙丘后杀出,每人背负着三枚铁制炸弹。他们冒着吐蕃弓箭手的箭雨,将炸弹投入敌军阵型最密集处。爆炸声中,吐蕃骑兵的战马受惊狂奔,将己方阵型冲得七零八落。

赤松德赞在中军大帐内听得真切,惊得酒杯落地:“这是什么妖术?”他正要下令撤退,却见归义军阵中缓缓推出三十架巨型投石机。这些投石机与寻常不同,巨大的皮囊中装满了燃烧的火油,当皮囊被抛向天空时,火油在空中划出诡异的弧线。

“火龙投石机!”郑远兴奋地大喊。

三十枚火油弹同时落地,在吐蕃军阵中炸开。火油遇风即燃,瞬间形成一道火墙。吐蕃骑兵的铠甲在高温下变形,惨叫声响彻云霄。赤松德赞见状,慌忙上马撤退,却被流矢射中肩膀,在亲兵的护卫下狼狈逃离。

此役,吐蕃军损失惨重,归义军大获全胜。张议潮站在疏勒河畔,望着河面上漂浮的吐蕃尸首,心中却没有胜利的喜悦。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吐蕃必定会卷土重来,而安西军已没有退路。

“大帅,朝廷的援军……”一名将领小心翼翼地问道。

张议潮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朝廷有朝廷的难处,我们不能指望他们。从现在起,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守护西域。”

郑远握紧了手中的横刀,说道:“大帅放心,末将愿追随大帅,誓死保卫西域!”

张议潮望着郑远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有这些忠诚的将士在,西域就还有希望。

夜幕降临,归义军大营内灯火通明。张议潮独自坐在帅帐中,望着地图上标注的吐蕃据点,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吐蕃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进攻必定更加猛烈。归义军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这场生死之战中存活下来。

“大帅,该用膳了。”一名亲兵端着饭菜走进来。

张议潮摆了摆手:“下去吧,我不饿。”

亲兵退下后,张议潮站起身,走出帅帐。夜空中繁星点点,远处传来归义军将士们的操练声。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西域夜晚的清凉,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知道,即便没有朝廷的援军,归义军也能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守护好这片土地。

张议潮回到帅帐,铺开羊皮纸,写下了一封血书:“臣张议潮,愿以热血捍卫西域,纵使马革裹尸,亦无怨无悔。”他将血书交给亲兵,说道:“派人送往长安,让陛下知道,西域虽孤,却永不言弃。”

亲兵含泪接过血书,策马而去。张议潮望着他的背影,心中默念:“大唐,你可还记得西域?”

夜更深了,归义军大营陷入了寂静。唯有帅帐中的灯火依旧明亮,如同黑暗中的一盏孤灯,照亮着西域的未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